耳聽不一定為實 這種“語音包”你要當心了!

發佈時間:2019-10-24 07:06:36  |  來源:新華社  |  作者:邱冰清 陸華東  |  責任編輯:丁素雲
分享到:
20K

用軟體合成特定語音 十幾元錢能買上千條

識別一個人,往往聲音有很高的辨識度。然而在所謂“黑科技”的“加持”下,聲音卻變為詐騙的“武器”。

“合成某個特定對象的聲音需要獲取對方一定的語音資訊,如果品質要求不高,大約幾十句即可操作,如果想要還原度高且穩定性好,可能需要幾百句甚至更多的語音。”雲知聲高級研發經理王鳴解釋,當前社交軟體對聊天文本中存在的敏感資訊如“轉賬”“銀行卡號”等,會對用戶進行警告和提示,但語音方面還未有同類功能,這是未來社交軟體服務商可以考慮解決的問題。

當前,除了盜取特定社交軟體賬號對“熟人”進行詐騙,還有借助定制的語音如女性語音等,對陌生人下手的情況。記者在閒魚等電商平臺上搜索“語音包”“語音包女”等關鍵詞,搜索結果會顯示出一些語音包和轉發語音資訊的插件等産品。“手機微信日常定制女生聊天語音包”“變聲,語音包,男變女,女變男,大叔變蘿莉!”……産品從幾元到十幾元不等,有的甚至仿製部分明星的語音,有的“豪華套餐”還會對語音包進行每週更新。

記者購買後發現語音包文件夾包含日常聊天、要紅包、節日生日問候、唱歌等幾大類別,具體語音內容有“幫我點個外賣吧”“哥哥發個188元給我吧,我喜歡這個數字,嘻嘻”“那你發紅包給我,收到妹妹就陪你玩”等。再安裝轉發語音資訊的插件,就可以通過微信發送已有的語音內容。

王鳴表示,很多社交軟體並無語音轉發功能,借助語音包向陌生人發送語音,可能是鑽了社交軟體的漏洞。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插件是在模擬一些輸入的信號量,假裝成正在輸入的過程,從語音文件中導入數據流,這種方式犯罪成本相對較低。

針對微信語音詐騙案例,微信團隊回復記者稱,由於目前用戶尚未提供相關賬號,因此還無法確認具體情況,需在獲取賬號後進一步核實。根據現有案例看,通過語音進行欺詐的確存在一定可能,但需要大量前置條件。所謂語音倣冒欺詐,大部分是使用一些嘈雜聲音或語焉不詳的聲效渾水摸魚,雖不排除有一些聲音合成軟體存在模仿傚果,但技術門檻較高。

<  1  2  3  >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