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這樣走來--《濟南戰役》

發佈時間:2019-10-21 10:05:00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1948年8月26日中央軍委關於濟南戰役作戰部署的電報。這是關於濟南戰役的檔案。濟南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大城市的一個典範。當時流傳著一句口號,“打到濟南府,活捉王耀武”。

濟南的戰略地位很重要,是津浦、膠濟兩條鐵路的交匯點和連接華東、華北地區的戰略要地,也是國民黨山東省政府、第二綏靖區所在地。當時,蔣介石以重兵守備濟南,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王耀武指揮的濟南部隊有共約11萬人,另外,徐州三個兵團 17萬人也準備北援,力圖確保濟南。濟南市區分為內城、外城和商埠。王耀武以內城為核心防禦地帶,以外城和商埠為基本陣地,以城郊有強固工事的多個支撐點組成週邊陣地,企圖頑固抵抗。1948年7月18日,兗州戰役勝利結束後,國民黨軍駐守的濟南已經陷於孤立。

還在兗州被攻克時,毛澤東就提出設想,“擬令許、譚攻濟南”,希望“能在八、九兩月攻克濟南”。8月12日,毛澤東又提出了攻濟打援的設想。經過中央軍委與華東局、中原局反覆交換意見,最後確定:以14萬人組成攻濟兵團,以18萬人組成打援兵團。我們現在看到的這份電報,就是中央軍委同有關方面交換意見的一份。它是軍委發給粟裕、譚震林、陳士榘、唐亮的電報,毛澤東起草完的時間是淩晨3時。電報提出,攻濟打援有三種可能。應首先爭取第一種,即“在援敵距離尚遠之時攻克濟南”。其次爭取第二種,即“在援敵距離已近之時攻克濟南;”又其次應有辦法對付第三種,即“在援敵距離已近之時尚未攻克濟南”。因此,攻濟和打援的兩個兵團,“均應留出必要的預備兵力”。

濟南戰役從9月16日開始發動,我軍迅速控制了機場和重要戰略要點。19日晚,敵整編96軍軍長吳化文在我方爭取下,率2萬餘人宣佈起義,打亂了敵人的防禦部署。王耀武請求突圍,被蔣介石嚴斥,只好固守待援,同時加固外城和內城工事。22日,負責攻城的兵團突擊部隊在炮火掩護下,突入外城,與敵軍展開巷戰。23日,除個別據點外,濟南外城被攻克。

最艱難的戰鬥是攻克內城。一是因為內城還有大量敵人負隅頑抗,二是因為內城城墻和工事堅固。其中南內城城墻高8-12米,底寬10-11米,頂寬8-9米,並有上中下多層火力點。敵人在重點突破口都有重軍把守。我軍23日晚間對內城發起攻擊後,雖有多個連登上城頭,但後來在敵守軍的激烈攻勢下,很多指戰員和戰士都壯烈犧牲,戰鬥處於極度緊張膠著狀態。第13縱隊109團在23日晚間曾有兩個營突入城頭,遭到敵軍反擊,除兩個連突入城內堅守房屋作為掩護外,其餘大部犧牲。

濟南城的攻克,共産黨員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10月27日,粟裕、譚震林等人在關於濟南戰役傷亡統計給中央軍委等的電報中説:“傷戰士14260,內黨員5061;班級3925,內黨員3500;排級1462,內黨員1360;連級單黨員493,非黨員8”。可見,在濟南戰役中傷亡的黨員比例之高:在班級、排級、連級幹部中,傷亡黨員的比例均接近和超過90%。

還有,10月9日,譚震林在關於濟南戰役情況綜合報告致毛澤東等電説:“109團百餘傷員不願失掉戰機,阻塞突破口堅決不下火線,讓後續部隊從自己身上踏過去而犧牲;連續負傷三四次,仍繼續作戰也眾。73團首先突入城內,兩個連大部陣亡。”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共産黨員。

到9月24日晚,經過八晝夜激烈的攻堅作戰,濟南戰役合計共殲守敵10.4萬餘人,生俘國民黨軍第二綏靖區司令官王耀武及以下軍官共23名,我方也傷亡2.6萬人。戰役結束後,部隊首長準備犒勞每個參戰官兵一斤豬肉。但中央軍委經過算帳,一斤犒勞不起,最後只同意犒勞每人半斤豬肉。                                                                                                    

這件小事真的非常感人。這讓我們看到,那真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年代,不貪圖享受的年代。濟南戰役是人民解放軍攻剋敵人重點設防的大城市的開始,也是蔣介石以大城市為主的“重點防禦”體系總崩潰的開始。濟南戰役的勝利也是解放戰爭時期一系列戰略的序幕。濟南戰役還是廣大黨員犧牲奉獻的典範。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