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臺帶來不竭新動能
航拍重慶江北嘴。記者 萬難 攝(本報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對外開放,離不開開放平臺。它們,是重慶開放發展的“火車頭”和“主載體”。
重慶具有明顯的平臺優勢,中新互聯互通項目、自貿試驗區、兩江新區、綜合保稅區等一系列平臺,為重慶的對外開放提供了強勁的動力。未來,這些平臺還將發揮更大作用,為內陸開放高地建設源源不斷輸送新動能。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
截至2019年9月底累計簽約199個合作項目 總金額約270億美元
幫助重慶企業取得發展融資逾69億美元
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比全市平均貸款利率低約1.4個百分點
幫助四川、陜西、青海、新疆、廣西、雲南等西部兄弟省區企業境外融資近40億美元
(數據來源: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
重慶自貿試驗區
以全市1/1000的土地面積
創造全市60.6%的進出口貿易總額
吸引了全市1/4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
(數據來源:市商務委)
兩江新區
今年上半年,全域實際利用外資12.17億美元
同比增長12.7%
利用外資總額
排名全市第一
(數據來源:兩江新區)
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目前,重慶擁有西永綜保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江津綜保區,涪陵綜保區,鐵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南彭公路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4+2”海關特殊監管區域
前三季度,這些區域佔外貿值重慶進出口外貿總值近7成,成為我市外貿進出口的主力軍
(數據來源:重慶海關)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 合作成果惠及西部省區
9月10日至13日中共代表團訪問新加坡。訪新期間,重慶與新加坡簽署27個合作協議,包括加強貿易和投資合作,推動資本市場融合發展、提高金融服務水準合作,以及促進中新(重慶)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運營和應用合作等。
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啟動至今已近4年時間,效果究竟如何?
市中新示範項目管理局局長韓寶昌介紹,截至9月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框架下已累計簽約199個合作項目,總金額約270億美元。除金融服務、交通物流、航空産業、資訊通信四大領域全面開花外,探索還逐步拓展到醫療、教育、旅遊等其他領域,並輻射到我國西部兄弟省市,乃至“一帶一路”其他國家和地區。
在金融服務領域,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通過國際商業貸款、跨境發債、不動産投資信託等豐富金融工具,滿足西部地區企業多樣化跨境融資需求。近4年來,幫助重慶企業取得發展融資逾69億美元,加權平均綜合融資成本比全市平均貸款利率低約1.4個百分點;幫助四川、陜西、青海、新疆、廣西、雲南等西部兄弟省區企業境外融資近40億美元。其中,重慶砂之船公司在新加坡交易所發行房地産投資信託,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首個在新加坡上市的房地産投資信託。
新加坡普洛斯金控、獅岩毅鳴基金、偉仕小額貸款等金融機構也加速落地重慶,為小微企業、三農客戶、庫區經濟建設提供多樣化的産品和服務。
在交通物流領域,一系列圍繞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建設,服務重慶“兩點”定位,促進重慶更好發揮“三個作用”的重磅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如重慶與新加坡企業合資組建中新互聯互通(重慶)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即輕資産公司)和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物流發展有限公司(即重資産公司)。目前,輕資産公司已啟動運營,重資産公司已完成工商註冊。今年1月,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項目舉行奠基儀式。
又如新加坡輝聯集團、斐格瑞集團與重慶埔程物流有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打造中新(重慶)輝聯埔程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基地,促進重慶與全球物流網路互聯互通;重慶渝新歐公司與新加坡環通物流集團合資成立中新環通(重慶)多式聯運公司,拓展國際鐵路拼箱、國際航空物流等業務。
在航空産業領域方面,重慶航空與新加坡中銀航空租賃有限公司簽訂飛機租賃合同,引進並投入運營7架空客A320NEO飛機;重慶機場集團和新加坡樟宜機場合資組建的中新(重慶)機場商業管理公司正式啟動運營,進一步提升重慶機場商業服務品質;“重慶—新加坡”航班從每週5班增至14班,並不斷優化航班時刻。
在資訊通信領域,中新(重慶)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已於今年9月開通;中新智慧城市試點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兩江新區悅來新城智慧城項目、渝中區洪崖洞景區實時人流監控系統、榮昌區智慧畜牧項目等3個試點項目已完成驗收。此外,渝新數字經濟合作也進一步拓展,新加坡新科電子在兩江新區設立中國西部總部及研發中心;重慶譽存科技公司與新加坡DCFrontiers公司合作打造的中新企業大數據平台啟動上線;重慶豬八戒網與新加坡報業控股集團共建的項目平臺已在新加坡上線運營。
此外,中新互聯互通項目還逐步拓展到醫療、教育、旅遊等其他領域,如重慶萊佛士國際醫院於今年1月試運營,為重慶及西部地區居民提供高品質醫療服務;重慶市文化旅遊委與新加坡旅遊局簽署合作備忘錄,在遊客互訪、旅遊規劃、景點開發等方面深化合作;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與新加坡工藝教育局簽約合作,加強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與交流等。
重慶自貿試驗區 打造重慶對外開放“試驗田”
今年7月,國務院印發了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三批31個“最佳實踐案例”。其中,重慶有三個成果入選,分別是“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結算”“知識價值信用融資新模式”“市場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
鐵路提單信用證融資和結算,是重慶探索陸上貿易規則的重要內容;知識價值信用融資新模式,是引導激勵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援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創業的舉措;市場綜合監管大數據平臺,兼具內部業務工作和外部政企互動功能,打造自貿試驗區智慧監管新模式。
這是國家層面對重慶自貿試驗區探索創新的肯定,也是重慶自貿試驗區不斷努力的結果。
同樣在7月,國家外匯管理局重慶外匯管理部又發佈消息稱,為進一步支援重慶自貿試驗區建設,重慶外匯管理部將在重慶自貿試驗區內開展7項外匯創新業務,包括試點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支付便利化業務,放寬境內直接投資登記手續辦理屬地限制,允許非投資性外資企業將資本項目外匯收入或結匯資金用於境內股權投資等。
“自貿試驗區,就是要做到先行先試,打造重慶內陸開放的‘試驗田’。”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7年重慶自貿試驗區掛牌以來,包括兩江新區、西永片區、果園港片區便各自進行探索,交出了讓人滿意的答卷。
截至2019年7月,重慶自貿試驗區總體方案151項改革試點任務落實率達97%;141項自主創新舉措落實率達95%,國發38號文件適用重慶的41項深化改革創新措施落實率達85%,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200余項。
同時,國家要求複製推廣的自貿試驗區改革試點經驗共五批171項,其中第五批18項是今年5月推出,正在推進。前四批153項中有條件在重慶複製推廣的140項,目前已複製推廣127項,複製推廣落實率為91%。
在自主創新方面,重慶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197項制度創新成果,向國家上報50項。其中,包括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四自一簡”在內,共12項經驗和案例被國家複製推廣;重點企業付匯新模式等21項案例和成果從自貿試驗區向全市推廣。
在國務院支援自貿試驗區深化改革創新53項措施中,重慶自貿試驗區開展41項試點,其中鐵路運郵、首次進口藥品和生物製品口岸為重慶獨有。
另一方面,借助重慶自貿試驗區這一平臺,重慶也收穫了大批項目落戶。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新加坡萊佛士集團獨資醫院先後落戶,商湯科技人工智慧、金泰克記憶體生産基地等標誌性項目落地;在第三批自貿試驗區中率先開展飛機保稅租賃,美國AAR、新加坡新科宇航、廣州飛機維修公司先後落戶;籌建首家中外合資證券公司及合資醫療保險機構,積極引進美國石溪中學等境外教育機構。
“重慶自貿試驗區以全市1/1000的土地面積,創造全市60.6%的進出口貿易總額,吸引了全市1/4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市商務委相關負責人稱,在自貿試驗區帶動下,2018年全市進出口總額5200億元、增長15.9%,服務貿易增長20.7%,實際利用外資100億美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資(FDI)32.5億美元、增長43.8%。
目前,重慶自貿試驗區發展迅速,截至2019年7月底,重慶自貿試驗區設立以來新增註冊企業(含分支機構)29287戶,佔全市比重9.8%,註冊資本總額2928.29億元人民幣,佔全市比重18.4%。其中,新增註冊外資企業(含分支機構)515戶,佔全市比重23.8%,註冊資本27.69億美元,佔全市比重14.1%。全域引進項目2225個,簽訂合同(協議)總額6271.23億元人民幣。
兩江新區 正成為全球重要投資目的地
9月26日,位於重慶兩江新區水土園區的發那科機器人重慶技術中心正式投用。至此,包括發那科、庫卡、ABB、川崎在內的全球機器人企業前五強,已有四家落戶兩江新區。
是什麼造就了他們的共同選擇?
機遇!
“兩江新區是繼浦東、濱海後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從某種程度上來説,直接刺激了整個重慶的對外開放,此後一系列開放平臺、通道在兩江新區的疊加就證明了這一點。”兩江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此基礎上,兩江新區優化提升全球産業鏈、價值鏈、供應鏈,補鏈成群,極大提升了兩江新區産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城市的開放功能。
比如,兩江新區的北京現代重慶工廠,通過“整機+配套”,吸引了40多家配套企業同步入駐。同樣的故事還發生在華數機器人公司。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楊海濱介紹,公司入駐兩江新區後,與數百家配套企業一起形成了工業機器人全産業鏈,工業機器人生産實現了100%本地化。
産業集群化發展能將“微笑曲線”中附加值高的研發、高技術零部件、市場行銷、生産性服務業環節留在本地,從而為兩江新區未來的發展積蓄動能。
如今,兩江新區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筆電基地、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産基地,並迅速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在新能源汽車方面,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共生産新能源汽車22414輛,進一步鞏固了在重慶汽車産業中的龍頭地位。兩江新區還不斷完善新能源汽車産業配套,包括雪人、安靠、德燃氫燃料等新能源電池項目均在加快推進。
“兩江新區探索內陸開放新路徑的過程,可帶給其他西部地區城市一個全新啟示,即西部欠發達地區如何加速産業要素的聚集,從而實現跨越式發展。這是兩江新區成立所帶來的最重要的現實意義之一。”重慶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李敬説。
黨的十九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決策部署之下,兩江新區進一步拓展開放新通道,加快建設果園港國際多式聯運基地,推動陸海新通道與長江黃金水道、中歐班列(重慶)貫通發運,加強果園港與新加坡港、廣西欽州港、德國杜伊斯堡港的合作。
同時,全力打造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江北嘴金融中心、悅來國際會展中心、兩江新區國際合作中心“兩港三中心”五大開放平臺,深入推進兩江國際合作中心和國際合作産業園建設,加快營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物流通道的不斷通暢,平臺開發水準的不斷提升,讓兩江新區正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資目的地。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全域實際利用外資12.17億美元,同比增長12.7%,利用外資總額排名全市第一。
由首席記者陳鈞,記者楊駿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