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深度透視

文創園火了遊客多了 商家營業額為何不增反降

發佈時間: 2019-10-18 11:20:05 | 來源: 重慶商報 | 作者: 唐小堞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北倉

喵兒石 本版圖片由記者 唐小堞 攝

2016年,一部名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的電影,讓位於渝中區鵝嶺的貳廠備受矚目,讓重慶文創園成為熱門打卡地。隨後,北倉、喵兒石、金山意庫、N18、京渝國際文創園等如雨後春筍紛紛進入人們視野。

隨著時間推移,2019年,前來重慶的人越來越多,而文創園們卻面臨著日益嚴峻的生存考驗。其中,感受最深的莫過於文創園中的商家,就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裏,部分商家的營業額發生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些甚至縮水了去年同期的近三分之二。

一方面是不斷增長的吸引力,以及各個文創園知名度的進一步提升,另一方面是文創園部分商家面對流量出現了業績下滑。這一矛盾的現象已經出現,對於眾多文創園商家而言,或許已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時候了。

現象

從不愁生意到營業額跳水

去年初,李明(化名)在貳廠開了一家冰淇淋店,由於創意獨特,很快一炮而紅。“去年基本上不愁生意,就算是工作日也有很多人來買冰淇淋,節假日更是經常門口排起長隊,忙到沒時間休息。”到了今年,他坦言,營業額正在逐漸下降,“尤其9月份之後,單日營業額更是大幅下滑,幾乎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10月16日,記者來到這家冰淇淋店,下午3點左右,店內只有兩位客人,而門口不斷有人來來去去,拍完照很快就離開,只有極少數會進店消費。

“今年國慶節的生意也不容樂觀,明顯沒有去年火爆,按照這個趨勢,這個月業績應該只有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二。”李明説,曾經憑藉著貳廠的高流量,可以不愁生意,但如今,同樣的位置,同樣的客流量,産品也一直在推陳出新,卻有了經營壓力,“再這樣下去,可能就離虧損不遠了。”

飽受這一困擾的還有經營文創店的劉一松(化名),去年起,該文創品牌入駐了多個文創園和景區。在他看來,隨著文創店數量的增多,不管是重慶元素明信片,還是創意禮品,消費者購買的意願正在逐漸減退。

他告訴記者,目前進店的人大概只有20%會消費,為此他們特意調低了客單價,以增加吸引力。“競爭很激烈,我們只能採取傳統的降價策略。”調整之後,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大大壓縮了他們的利潤,造成銷售産品的數量上升了,整體營業額卻降低了。

“現在大家都面臨著生存壓力,只能先扛過去再説。”他表示。

原因

同質化現象衝擊明顯

而走進任何一家文創園,最不缺的可能就是咖啡館了。北歐風、復古風、INS風……總之,裝潢和陳設看起來都非常適合拍照。

對於在貳廠經營咖啡店的蔡先生來説,今年是開店三年以來經營最艱難的一年。作為最早入駐貳廠的商家之一,他見證了遊客從選擇少到選擇變多的過程——開園時有4家咖啡館,如今把銷售咖啡的餐廳算進去,已經超過了20家。

“現在的假日營業額只相當於以往平日的營業額,有可能還更低。就拿國慶節來説吧,單日營業額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儘管,蔡先生對文創園商家面臨的普遍困境認識得非常清楚,卻也非常無奈,因為他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他只能向記者感嘆道:“如果明年漲了租金,估計會很難堅持下去吧。”

記者走訪後發現,在另一個知名文創園北倉中,同樣的現象也存在。不僅是咖啡館,甜品店、飲品店的比例也相當高。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區位限制,這裡幾乎以體驗業態為主,由於業態同質化現象加劇,從今年開始,人流量有所下滑,營業額也跟著有所下降。

在來自廣州的遊客劉小姐眼中,重慶的文創園正在失去“創意”二字,除了刻意營造的打卡點之外,到處都是商店。“在網上看攻略時很期待,但來到貳廠和北倉之後,發現幾乎幾步一個咖啡館或者飲品店,真正可以看的,可以體驗的非常少,感覺商業化特別明顯。”

她表示,作為旅遊愛好者,她去過798、紅磚廠等文創園,逛展覽佔據了她大部分時間,而來到這裡之後,她發現這一需求居然很難被滿足。“如果只是喝一杯飲料,我為什麼非要到重慶來呢?”

影響

前期流量帶來紅利正減少

記者了解到,作為早期“網紅”,貳廠、北倉等文創園于2017年就開始受到歡迎,甚至早于2018年才走紅的李子壩輕軌站。也就是説,第一波前來打卡的人是本地消費者,隨後才輻射到外地遊客。而來過一次之後,很少有人會選擇再次前往,因此文創園的客群實際上在不斷減少。

而隨著重慶城市發展,一方面打卡點選擇增多,另一方面文創園數量也在增多,以貳廠、北倉為代表的“網紅”光環在不斷減弱。自2018年起,前來重慶的人爆髮式增長後,部分位於核心商圈的文創園開始向景區屬性轉移,主流客群為遊客,本地消費者不斷減少。

而遊客中,跟團遊群體停留時間較短,消費力和消費意願有限,自由行的遊客中,也只把重慶作為轉机的旅遊點。同時由於部分文創園的體量限制,體驗感尚不能完全滿足來自全國各地的見多識廣的遊客需求。

對於堅持文化和創意定位的文創園而言,例如喵兒石、金山意庫等,地理位置往往不夠便利,因此自然人流一直不算多。對於這些文創園的商業業態經營者而言,生存則更顯壓力。以喵兒石為例,今年國慶節期間,客流量在日均千人左右。與去年相比,餐飲、書店、攀岩館、咖啡館、酒館等體驗業態的商家出現了大範圍的更替現象。

實際上,不少文創園的商家已經認識到業態以及自身存在的問題。一位從業者告訴記者,他曾專門問過不少本地人和遊客,分析商家為什麼會面臨這樣的困境,最後得出了一個結論:“本地紅利用完了,觀光客轉移了,商業業態同質化現象卻比比皆是。”

■支招

打破流量依賴

或成為破局之道

在文創園商家普遍遭遇困境的情況下,有沒有突破這一瓶頸的商家存在?答案是:有的。

記者走訪了解到,在喵兒石有一家暖光咖啡西點學院,從園區開園起就入駐在此,經營情況一直較為穩定。暖光主理人吳非告訴記者,他從2013年起就進入了咖啡行業,早在入駐園區前就已經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我們的業態一直是以咖啡培訓、西點培訓等為主,受自然客流量影響並不大。而走入我們店的消費者,一般都是精準客群,因此,消費的轉化率較高。”

除了培訓業態受到的衝擊較弱,已經形成了IP效應,以設計、文化為主的企業,也成為了文創園中“堅挺”的存在。

來自金山意庫的一位業內人士透露,目前園區內流量較好的有屋頂頂、洋菓子等網紅餐廳,另外還有部分設計類公司營業額一直在提升。“文創園其實並不一定要像景區一樣運作,還是應該緊扣文創産業,商業應該為園區租戶服務。”

他指出,文創園區出現商家更替現象其實很正常,與園區定位、商家定位、運營情況等多方面因素相關。“最關鍵的是,商家不能完全指望園區帶來的流量生存,畢竟流量都是暫時的,應該考慮到如何打造自身的IP效應,以及如何差異化、提升核心競爭力。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競爭環境中,真正地生存下來。” 重慶商報-上游新聞 記者 唐小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