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今日重慶

如何讓重慶顏值更高 院士專家帶來金點子

發佈時間: 2019-10-18 10:52:18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廖雪梅 崔曜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十月十七日,江北嘴重慶國際時尚發佈中心,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現場。本組圖片均由記者崔力攝

重慶正加快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提升城市品質,讓人們的生活更美好。10月17日至18日,以“山水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品質提升”為主題的山水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渝舉行。

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緒紅,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俞孔堅等多位院士、專家發表主旨演講和致辭,還有來自海內外相關專業高校、院所、科研單位以及國內相關部門、投資平臺的負責人等近700人參會。

正在建設“山水之城·美麗之地”的重慶,如何讓城市變得更靚?論壇上,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從規劃、設計、建築、景觀、環境到城市運營等多角度帶來前瞻性、針對性的“金點子”,助推重慶顏值更高氣質更佳。

山水城市建設,引領城市建設的新方向

重慶又該怎樣高品質建設可持續發展城市?

重慶市住房城鄉建委主任喬明佳表示,把山水城市理念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打造山、水、城相依的獨特城市風貌,不僅是傳統山水自然觀和“天人合一”哲學觀在城市發展中的體現,更是落實“生態興則文明興”的生態文明思想和“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城市發展理念的鮮活實踐。

日本PCKK國際業務部部長湯淺岳史介紹,日本注重保護環境、節省能源,積極建設智慧城市。

“要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必須重視綠色建造技術。”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重慶大學原校長周緒紅呼籲,可在建設領域廣泛應用鋼結構。

以濱水地區建設為重點,帶動城市更新

山水城市建設,濱江地帶是重頭戲。住房城鄉建設部原副部長宋春華認為,濱水地區要做好總體把控,調動員社會資金參與其中。

華東建築設計總院院長張俊傑表示,未來濱水高密度核心區的發展必須注重土地集約開發,同時通過垂直分層、整合多元的混合功能業態,充分打造立體的多基面地下、地面、地上的公共活動空間,他強調,城市的可持續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城市更新的需要。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俞孔堅認為,重慶不妨採用“森林橋”的方式建設濱江地帶,在橋上種樹,將橋與公園結合,打造連通的城市、富有活力的城市。

立體城市建設,少不了橋梁這道風景

重慶作為一個極具立體感的城市,中國建築學會副理事長曹嘉明表示,重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其他城市無法比擬的。在立體化成為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的今天,建設立體城市,將使重慶這座山水城市品質提升更有魅力。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表示,要在業主經濟允許的範圍內,設計出最美的橋梁。他們在設計嘉悅大橋時,就把橋塔儘量減矮,與周邊環境協調。鋻於重慶夏天很熱,設計者還貼心地把人行道放在橋下面,讓行人可以在橋上欣賞嘉陵江的景色。

重慶城投集團董事長李明透露,未來的新建大橋上,不僅在橋面,甚至有可能在橋塔上設觀光平臺。比如朝天門大橋的拱橋,不僅可以作為檢修通道,也可以作為遊客的觀光處,在遊客身體允許的條件下登上去,領略山水城市獨有的魅力,這一設想正在論證中。

專家觀點>>>

中國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周緒紅:

以綠色化推動建築業轉型升級

勞動力成本上升、能源資源不足的矛盾突出、城市化進程加快……面臨諸多挑戰,中國建築業的出路在哪?我認為,應對建築業發展的瓶頸,中國必須走新型建築工業化之路,綠色化有助於中國建築業轉型升級。

綠色化是以效率、和諧、持續為目標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方式,它包括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環境,人與建築、自然和諧共處,涉及節能環保建築、生態建築、可持續發展建築等。建築要實現綠色化,就要實現工業化、資訊化、智慧化三者之間的深度融合。

工業化是實現綠色發展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提高生産效率,加快建設速度,降低工程成本;資訊化是在工業化的基礎上,運用電腦、通信、網路、系統整合和資訊安全等技術,提高建築業技術、生産、管理和服務水準;智慧化在前兩者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慧技術,進行智慧化的建築設計、生産、施工等作業。

目前,我國在工業化、資訊化、智慧化融合方面有很多案例。大家熟知的BIM(即建築資訊模型)技術就是建築業工業化和資訊化的深度融合。

中科大廈是重慶的一個裝配式建築科技示範項目,全程採用BIM模式。該項目通過工業化手段除粉塵降噪音,通過資訊化手段提高建設效率,裝配率達82.68%,實現了高效建設、節能環保的綠色目標。

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鄧文中:

造橋要自然、簡潔、原創、協調

重慶是山水之城、橋梁之都,如何將橋梁建得更加美麗?我認為,橋梁是城市的一部分,橋的造型應與城市的造型協調。

一座橋如果要造得美,一定要自然、簡潔、原創、協調。所謂自然,就是橋的結構形式要自然,讓大家看了認同;簡潔就是負擔小;原創就是“自己的作品”,根據橋的要求和環境,設計最適當的方案;協調則是指橋形與周邊環境的配合。

重慶山水交織,環境優美,像詩一般細膩,對橋梁美觀的要求很高。景色優美的地方,大橋的結構就應該儘量窈窕。菜園壩大橋的結構是一個拱和兩個Y構的結合,看起來非常簡潔。這座橋梁選擇了通透的桁架作為主梁,看起來比較輕盈;邊跨不用豎桿,看起來清爽。在設計橋梁的時候,設計者還考慮每一個看橋的角度,考慮乘客和行人的感受,考慮太陽的角度。因此,菜園壩大橋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很出彩。

同時要注意到,水位落差是重慶城市橋梁建設必須考慮的一個重點。一般拱橋設計是把拱肋直接錨在地面,但菜園壩大橋附近的長江水位落差達到38米,在設計菜園壩大橋時,就把拱肋抬高,放在兩個墩上,使得高水位時這座橋梁拱肋仍處於水的上面。這種做法的另一個好處是,下面採用混凝土更能抵禦江水的侵蝕。經過精心設計,菜園壩大橋達到了安全、實用、經濟、美觀的效果。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院長、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俞孔堅:

讓江岸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

山水城市如何親水近水、與水為友?我認為,幾乎所有的水問題都能在重慶找到,重慶可謂一個解決水問題的經典案例。

中國人很早就懂得了與水和諧共生的智慧,都江堰就是人與水和諧共生的典範。但工業文明給人們帶來抽水馬桶、自來水等許多福利的同時,也帶來了很多與水有關的煩惱,包括洪澇、地下水位下降、環境問題等。

重慶“兩江四岸”遇到的水問題是綜合問題,包括有的地段出現了走不通、活力缺乏、遊憩缺乏、城市景觀界面少等問題。此外,“兩江四岸”還存在生態修復及洪水、消落帶治理等諸多問題和挑戰。重慶在治理提升“兩江四岸”的過程中,不妨採取“縱向縫合”和“橫向縫合”的方式,也就是修建生態設施,把人與水的關係連接好;並實施工業遺産激活計劃、工業設施改造以及生態系統建設工程,讓“兩江四岸”成為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如何用生態文明的理念解決水問題?我認為,當代水問題是綜合發生的,要貫徹生態文明理念,必須還河流以完整的意義。我建議,強化交通、航運、防衛等功能,通過建設生態廊道、遺産廊道、休閒廊道、城市景觀界面等方式,提升城市濱水設計品質。要以生態與遺産為底,文化為魂,營造富有詩情畫意的生活界面,最終回到自然、回到水邊。

重慶城投集團董事長李明:

主城8座橋梁有望安裝垂直升降梯

橋梁能連接山水,山水城市不僅有山有水,還要注重橋梁美。我認為,橋梁的美有兩個層次,除了橋梁結構的美,夜景照明系統也是橋梁之美的重要部分。

據了解,重慶正在實施“燈明景靚”工程,優化主城大橋景觀照明效果,提升朝天門大橋、千廝門大橋、東水門大橋等橋梁的照明品質。目前,城投集團已上報了關於朝天門大橋等7座大橋的燈光品質提升項目。“燈明景靚”工程完成後,夜幕中重慶橋梁的色彩感、層次感將大幅提升。未來,重慶的每座橋梁都是一個打卡點。到時候,大家可以坐岸觀山,依山望水,憑水踏橋,更好地領略重慶山水城市的魅力。

重慶正加裝跨江大橋與濱江路的垂直升降梯,目前正在開展工作的共有8座大橋。比如東水門大橋,在渝中區一側設置1部直梯和1部扶梯,在南岸區一側設置1部直梯;朝天門大橋,在長江兩側各設置2部直梯;此外,千廝門大橋、菜園壩大橋、黃花園大橋、鵝公岩軌道專用橋、牛角沱嘉陵江大橋、石板坡大橋等6座大橋正開展方案設計工作,預計2020年6月完成前期工作,力爭明年內開工。

重慶有豐富的水資源,但消落帶高差很大也帶來不少問題,給建築設計帶來了困難。可以通過江岸生態共建,留足河道空間,提高滯洪能力,將水利工程、城市建設、景觀工程等有機融合。(記者 廖雪梅 崔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