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和諧重慶

黔江打造土家刺繡織錦女勞務品牌

發佈時間: 2019-10-17 16:28:2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工人在新建村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裏工作。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正是一年豐收季。連日來,在黔江區小南海鎮新建村土家十三寨裏,村民們載歌載舞,歡迎遠道而來的遊客們。

“噠噠噠……”在土家十三寨後壩老街“篤誠”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重慶篤誠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裏,工人們端坐在織錦機前,雙腳不停踩著踏板,動作十分嫺熟,正在紡織西蘭卡普、手工刺繡,而遊客們在旁邊的展廳裏挑選刺繡、織錦等。據介紹,扶貧車間裏的工人,有40%是當地的貧困戶、殘疾人。生産的産品通過線上線下銷售,很受顧客青睞,一雙手工鞋墊都賣到了200多元。

近年來,黔江區積極打造土家刺繡織錦女勞務品牌,通過搭建平臺、技能培訓、崗位拓展等方式,讓貧困群眾從事織錦、刺繡、民族服裝技藝傳承和生産,變“輸血”為“造血”,幫助貧困群眾實現就近就業、精準就業,達到就業與脫貧增收雙贏,讓貧困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致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實保障。

參加土家刺繡技能培訓

“張大姐,幫我看下這個圖案織得對不?”記者在“篤誠”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裏觀察到,工人們對這位“張大姐”十分喜歡和尊敬。“張大姐”名叫張登素,今年45歲,家住新建村3組,她家是建卡貧困戶。張登素勤奮好學,刻苦專研刺繡技術,她的作品很美,成為扶貧車間裏的“能人”。

“特別要感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援和幫助。”張登素告訴記者,如果她沒有參加土家刺繡技能培訓班,就沒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張登素是一名典型的居家務農的農村婦女,人到中年,為了照顧家中老小,她不想離家外出務工。一直以來,她在尋找合適的就業機會。

機會不期而至。去年10月,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小南海鎮政府在新建村開了土家刺繡技能培訓班,張登素踴躍報名參加了培訓。在專業老師的精心培訓和耐心指導下,培訓過程中她克服了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的困難,用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各種針法、排布等,經過多天的努力學習,順利實現結業。

入職“篤誠”專業刺繡

張登素通過技能培訓實現就業增收的夢想變成現實。經過培訓,張登素刻苦專研了刺繡技術,她的作品很出色,其本人隨即被重慶市篤誠工藝品土家刺繡工坊錄用,在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裏,專業從事土家刺繡工作。入職第一個月,她獲得了2000余元的收入,並順利轉為三年制合同工,公司還為她繳納了社保,逐步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解決了養老和醫療的後顧之憂,改變了家庭,擺脫了貧困。

“雖然有點累,但有穩定的收入,我很快樂。”今年來,張登素積極動員自己17歲的女兒王林傑來到“篤誠”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專業從事土家刺繡工作。母女二人現在每月工資加起來約4000多元,一年下來兩人總收入能夠達到5萬餘元。

“我們無償為她們提供培訓,讓她們對織錦刺繡技術從一無所知到能夠熟練操作、生産産品。”據“篤誠”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負責人説,經過考核已有50余人正式入職,為她們購買了五險一金。其中建卡貧困人員佔比40%以上,每年每人平均增收2萬元以上。

在張登素的帶動下,村裏的貧困戶、殘疾人、低保戶紛紛投入到“篤誠”土家刺繡工坊扶貧車間務工,截至目前,扶貧車間已有建卡貧困人員15人、殘疾人和低保人員6人實現穩定就業。“我將帶動更多人來參加技能培訓,讓更多的人實現就業,讓更多的貧困家庭走上脫貧致富之路!”張登素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貧困戶家門口就業增收

近年來,黔江區相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細化攻堅舉措,攻城拔寨確保脫貧任務全面完成,努力實現“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帶動一片”的目標。通過精準把握培訓意願、對接市場需求、幫扶重點對象,大力開展項目制、訂單式、區域特色式培訓,提高培訓就業率。組織14所培訓機構結對幫扶30個鄉鎮街道,2019年已開展職業技能培訓464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778人。

為傳承民族民間文化刺繡和織錦技藝,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黔江區積極打造了土家刺繡織錦女勞務品牌。開展的“土家刺繡”特色工種培訓吸引10個行政村400多人參加培訓,實現就業224人,經培訓後創業的達26人。(羅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