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重慶開州:一場廁所革命 一村風清水凈

發佈時間: 2019-10-15 17:02:0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乾淨整潔的公廁

近日,從廣東回家探親的開州區南雅鎮天津村3組村民陳春意外看到了這樣一幕:家裏曾經兩塊石板做成的茅坑已變成蹲便器和抽水箱為一體的衛生廁所,並且安裝了太陽能熱水器。

“廁所裏聞不到絲毫異味,我到屋就洗了個熱水澡。”家裏的環境衛生改善了,生活方式也有了很大的轉變,這讓陳春感到特別欣喜。

自2018年以來,開州區把農村“廁所革命”作為一項重大任務來抓,印發了《開州區“廁所革命”實施方案(2018—2020年)》《開州區2019年農村改廁實施方案》,成立了改廁工作領導小組,明確重點工作任務、部門職責分工,全力推進“廁所革命”。

農村改廁,增強衛生意識

“要想奔小康,‘廁所革命’算一樁。”在農村,小小的廁所連著文明、民生,廁所革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南雅鎮副鎮長程敏表示,在實施改廁工程的過程中,有的村民不理解,通過耐心宣講、幹部帶頭改廁等辦法,組織群眾到改廁的村民家裏實地參觀,才把這項工作逐步落實。

“往年哪有‘廁所’這種叫法,各家各戶都是在豬圈屋的角落搭個簡易茅坑,和改造後的廁所根本沒法比。”在改廁實地參觀現場,天津村5組村民向平説。

“‘廁所革命’不只是改善環境、升級硬體,更是一次觀念的更新。”程敏表示,改廁改出了人民群眾生活新品質,改出文明新風尚,他們還通過宣傳畫、微信公眾號、朋友圈等來進行推廣,培養農村群眾的衛生意識。

據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州區40個鎮鄉街道、427個行政村、73個涉農社區的“廁所革命”工作正在有力推進。截至9月底,已完成戶廁改造1.64萬戶,新建農村公廁24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力爭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補齊短板,提升生活品質

提到農村的廁所,南雅鎮南雅場社區居民王洪皺起了眉頭:“難找、難看、難聞、難用。”

從事家電工安裝行業的王洪一年四季幾乎踏遍了鄉村的每個角落,為眾多農村家庭安裝燈飾、抽油煙機、電線、水管以及如廁的馬桶和蹲便器,只要出了門就是一天。

“農村大多數家裏都是老人,哪有什麼廁所,就是老式茅坑。”王洪説,特別是夏天,蒼蠅到處飛,蚊子特別多,茅坑又臟又臭,如廁特別鬧心。

天津村4組村民郭大爺告訴記者,他的孫子每次從城裏回鄉下,嫌棄廁所太臟太簡陋,只在家裏待一天就要走。他本想簡單改造一下廁所,不料鎮裏送來了好政策——政府補助幫助百姓改造衛生廁所。

“真是沒想到啊,還有這麼好的政策,太感謝政府了!”郭大爺説,他家的廁所改造了,裏面安裝了馬桶,廁所裏非常乾淨,如廁很方便,房前屋後變得乾淨了,孫子回來再也不捂著鼻子上廁所了。

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州區以《重慶市農村戶廁建設規範》《重慶市農村公廁建設改造技術導則》為重點,抓實技術培訓,40個鎮鄉街道、427個行政村、73個涉農社區均建立了改廁技術指導隊伍。

公廁改造,如廁不再難

10月3日,從重慶主城回老家看望公婆的譚梅意外發現天和鎮仁和社區思源小區有一座公廁,白色的墻壁,紅色的踢腳線,公廁裏裏外外特別乾淨。

“想不到鎮上也有了這麼整潔的公廁,社區還安排了專人管理。裏面擺放著廢紙簍、清潔刷、潔廁劑等工具,聞不到絲毫異味。”譚梅表示,新建公廁改善了集鎮環境,為當地群眾辦了一件實事。

天和鎮白樂村村民李大爺告訴記者,以前到天和場上趕集,遇上內急的時候,到處找廁所,不得已只能給臨街的住戶説好話行個“方便”。“有了這個公廁,我們趕集時上廁所就方便了。”李大爺説。

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開州區堅持屬地化管理原則,明確村(居)委會為農村公廁管理主體,農村公廁的重點是對村便民服務中心、村衛生室及原有農村公廁提檔升級,確需新建的才按建築面積予以補助。同時,建立日常管理機制,確保村民用得好、公廁用得久。

記者手記

農村改廁改出新天地

“物質文明看廚房,精神文明看茅房。”長期以來,如廁問題是困擾廣大農村群眾難以言説的一個“心病”。開州區因地制宜,從群眾實際需求出發,真抓實幹,不斷把“廁所革命”向縱深推進,改善的不僅僅是廁所的環境,還改出了文明新風尚,改出新天地。

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廁所革命”是一場持久戰,不僅僅是政府的“獨角戲”,還需要社會、群眾等多方配合,多點發力。唯有如此,才能將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補齊、補足、補好。(余清英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