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重慶市五中法院嘗試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措施

發佈時間: 2019-10-14 11:09:11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image.png

10月12日,江津李市鎮兩岔國有林場重慶市生態林司法修復(李市)基地,昔日被大火燒燬的林地,如今11000多株黃花槐披綠綻放。記者 崔力 攝

昔日被大火燒燬的山林,如今滿眼都是綻放的黃花槐。10月12日,重慶日報記者跟隨市五中法院和江津區法院法官,走進位於江津李市鎮兩岔國有林場的重慶市生態林司法修復(李市)基地。

記者在現場看到,金燦燦的黃花槐長勢喜人,開滿了整個山坡。很難想像,7年前的這裡,曾是一片被燒燬的“火燒林地”。

原來,這是市五中法院轄區的江津區法院在審理一起非法採礦案時,首次嘗試適用生態環境損害替代性修復措施的成效。

據介紹,2012年,因一名遊客丟棄的煙頭引發此地森林大火,數十畝林地被燒燬,導致該地長期處於荒蕪狀態。2018年8月,江津區法院在審理一起非法採礦案時,涉案當事人認識到其違法採砂行為對長江生態環境造成的嚴重損害,因在採砂地進行環境修復已無必要,其自願表示在異地進行替代性修復生態環境,並支付20萬元造林管護費。

江津區法院與江津區林業局、森林公安局多次溝通和實地勘察,最後選定該處火燒林地首次嘗試進行“造林復綠”替代修復,這才有了這片生態司法修復林,後來另一破壞環境資源案被告人,又支付了10萬元造林管護費。

“這個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在今年4月正式掛牌成立。”市五中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冉崇高説,基地旨在貫徹司法生態修復理念,充分開展恢復性司法工作,使有修復意願的被告人充分參與生態修復工作,最終實現“環境有價,損害擔責”。

今年3月,市五中法院轄區兩級法院環資庭全體幹警參加了該基地植樹活動,並對該基地的日常管護進行檢查驗收。如今,這片被大火燒過的山林,已栽種下11000多株黃花槐,並在今年8月迎來第一次花期。

據了解,近年來,市五中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庭積極探索建立恢復性司法機制,採取異地補植、補種復綠等生態環境修復措施代替傳統的經濟賠償,積極推進生態司法修復基地建設。按照“修復、保護、教育”三位一體的基地建設基本思路,穩步推進“主城一中心,基層三個點”的基地總體佈局,即擬在主城南岸區廣陽島規劃設立重慶市生態司法修復(廣陽灣)教育實踐基地為中心,在轄區江津區李市鎮設立李市生態林司法修復基地、在江津四面山鎮會龍莊設立重慶市野生植物生態司法(四面山)保護基地和在江津四面山風景區內的生態展覽館內設立重慶市生態司法保護(四面山)教育基地三個點。

冉崇高介紹,目前,李市生態林司法修復基地、重慶市野生植物司法保護(四面山)基地已基本建成。重慶市生態司法保護(四面山)教育基地現正在進行招投標,預計今年內即可建成。規劃中的廣陽灣生態司法修復教育實踐基地正與有關部門積極銜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