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和諧重慶

主城兩處水塔見證重慶發展 歡迎你來打卡

發佈時間: 2019-10-11 10:32:17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歲月的長河中,那些被時間慢慢沉澱的建築,就像被烙上印跡的物證,儘管無言,卻在用自身講述著一段又一段動人的故事。

在近期公佈的重慶市第三批歷史建築保護名錄上,位於九龍坡區的重慶啤酒廠老廠區水塔與重慶熱水瓶廠老廠區水塔,榜上有名。

作為社會發展的一種見證,這兩處水塔見證了重慶社會經濟的發展,也見證了市民生活水準的日益提高。

有關人士介紹,這兩處老水塔就在主城區,有望成為新的旅遊打卡地。

兩處水塔

都是社會發展的見證

在央視曾經播放的一部名為《從第33名躍居第4名》的短紀錄片上,記錄了上世紀60年代初期重慶熱水瓶廠發展的微縮片段。

這是1964年的新聞,講述的是重慶熱水瓶廠積極學習上海的先進經驗,用機器代替人工吹瓶,用機器代替了手工塞石棉墊子。由於不斷的技術革新,改進了工藝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産品品質。

在上世紀60年代,熱水瓶作為千家萬戶都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如何提高生産品質如何保質保量完成,成為當時生産的主要任務。水塔作為生産和生活的必要部分,承載著許許多多人的童年回憶。

在重慶熱水瓶廠家屬區長大的網友“嘻嘻哈哈”,製作了一個童年記憶的美篇。美篇裏,水塔作為最重要的部分,銘記為“標誌性建築”。

啤酒廠的水塔同樣如此。老重啤廠區的水塔周圍,屹立著許許多多的罐體。如今,水塔安在,城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這些老建築

或許就在你的身邊

據了解,能夠入選歷史建築保護名錄的,是指建成30年以上、未公佈為文物保護單位、也未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建(構)築物。

符合這些條件的,才能申報:歷史上曾承擔縣衙、縣府、區公所、宗祠、會館、寺廟等重要公共職能,或承載過重大歷史事件;著名建築師在渝作品,或體現某一時期技術革新;現狀仍保留傳統風貌格局、傳統建造體系及技術工藝等。

從去年起,經過市民尋訪、專家推薦、區縣申報,市規劃自然資源局開展了一系列價值認定與評選工作,最終篩選出130處老建築作為重慶市第三批歷史建築,將其納入名城保護體系。

截至目前,僅在九龍坡區,就有21處老建築入選重慶市歷史建築:重慶市委黨校圖書館、楊家坪療養院綜合樓、原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實驗樓、原重慶第一機械製造工業學校行政辦公樓、原長江劇場、重慶市委黨校辦公樓、重慶市委黨校工程監管部辦公樓、黃正街紅樓、巴山儀器廠辦公樓、西彭鎮馬安村楊家祠堂舊址、重慶發電廠廠門舊址、四川美術學院城市雕塑設計院、重慶市委黨校一號辦公樓、重慶市委黨校三號辦公樓、重慶市委黨校醫院、重慶公交公司汽車配件倉庫、銅罐驛糧站、重慶發電廠水塔、紅衛渡槽、重慶啤酒廠水塔和重慶熱水瓶廠水塔。

老建築之美

需要用心看用腳步丈量

在已經評選出的九龍坡區21處歷史建築中,記者注意到,所有的建築,幾乎都記錄了當地人曾經的工作、生活狀況。

比如西彭鎮馬鞍村楊家祠堂舊址。這個祠堂為中西合璧式建築,兩進式四合院佈局,院落始建於清末,坐西向東,面闊五間總長31米,總進深35.28米,總面積約1100平方米。

根據九龍坡區文化與旅遊委員會的介紹,這個院落佈局整齊,沿中軸線依次為門亭、中庭、正廳,東西兩側有二層木結構廂房,二層屋頂上置老虎窗,中置天井,條石鋪地。建築大門為八字朝門,中廳與前廳以二層樓閣相連。正廳面闊三間總長14米,進深10.6米,兩側附耳室。整個建築為磚木混合結構,懸山式屋頂,上飾小青瓦,屋檐上飾撐弓、雀替,雕刻精美;門亭有3塊石質楷書碑刻,上書楊氏家族“宗族制度規範”,為該區現存不多的家族族規記載,極具研究價值。該院落佈局合理,建築結構穩定,是該區保存較為完好的家族祠堂。該建築的保存,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對研究當地的人文歷史尤其是家族史具有重要意義。

九龍坡區相關人士介紹,事實上,歷史往往距離我們很近,今天的事情到了明天就成為歷史。這些建築到底美在哪,需要我們多出出門,用心去看用腳步去丈量。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王渝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