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榜樣力量

奮鬥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最好姿態

發佈時間: 2019-09-26 13:56:49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9月25日,“最美奮鬥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馬善祥、冉紹之、劉傳健、楊雪峰、邱少雲、祝榆生、謝彬蓉、鮮學福、戴明盟等9位來自重慶或為重慶作出傑出貢獻的先進人物獲得“最美奮鬥者”榮譽稱號。

當日上午11時,已經90歲高齡的鮮學福教授邁著穩健的步子走出人民大會堂,胸前挂著的“最美奮鬥者”獎章特別閃亮。

“前兩天學校的工作人員才通知我獲得了這項榮譽,昨晚剛趕到北京,一會兒還得飛回重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老人的臉上絲毫沒有舟車勞頓的疲憊。

鮮學福是重慶大學採礦工程系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國著名的礦山安全技術專家,煤層氣基礎研究的開拓者,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項,國家級科技進步獎3項,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面對眾多獎項,鮮學福十分低調。“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教書人,跟其他獲獎者相比,我沒作多大貢獻。”鮮學福説,奮鬥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最好姿態,自己要活到老學到老,不光是從書本裏汲取知識,更要從來自基層的奮鬥者身上學習艱苦奮鬥的精神。

作為一名基層幹部,馬善祥的奮鬥經歷早已廣為人知。“這個獎章就是一個起跑線,對我來説是起點,我要繼續投入到新的奮鬥當中,做出更多的成績,來回報黨和人民的肯定。”在人民大會堂外,老馬十分淡定。

在休息的空閒時間,老馬跟記者談起了他對奮鬥的理解和感悟。“這枚獎章最美的地方就是奮鬥二字,從我個人來講,我的成長一方面是組織的培養,一方面是人民群眾的支援。”老馬説,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我要繼續奮鬥,做好黨的群眾工作。

回重慶後,老馬還有一個任務,就是要做奮鬥的宣傳者、帶頭者,把“最美奮鬥者”的精神帶進社區、校園、單位以及人民群眾當中去,繼續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調解矛盾糾紛,宣傳好黨的方針政策。

另一位來自基層的“最美奮鬥者”冉紹之也在自己的崗位上奮鬥了幾十年,儘管已從奉節縣移民局退休,他始終心繫國家大局和移民利益。

“我是搞移民工作的,這次能進京參加表彰大會,是重慶百萬三峽移民的無私奉獻換來的,我只是代表他們來領取這項榮譽。”冉紹之説,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上個世紀50年代出生的他正是新中國建設的親歷者。

一直以來,冉紹之積極投身三峽庫區建設,成功創建了“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前工商業、房後種果糧”的移民後靠安置做法,大膽探索三峽庫區多元化發展格局,帶領群眾配套新建人畜飲水和灌溉蓄水工程,修建排水堰和移民公路,開發果園和耕地,圓滿完成了三峽移民外遷內安的任務。

雖然退休了,冉紹之參與祖國建設的那份激情並沒有褪去。他激動地告訴記者,這幾年中國越來越強大,每一次來北京都有不同的變化和感受,希望祖國的明天會更好!

人群中,身著紅色連衣裙的謝彬蓉十分搶眼,她的笑容和當天的陽光一樣燦爛。一週前,謝彬蓉得知自己被評為了“最美奮鬥者”,兩天前,她剛從支教的四川美姑縣瓦古鄉扎甘洛村輾轉返回重慶。

謝彬蓉是忠縣人,1993年入伍,在空軍內蒙古某部服役20年,因工作成績突出榮立三等功1次,退役時自主擇業回到重慶。

2014年初,謝彬蓉前往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支教,在海拔3000余米、交通不便、缺水少電的鄉村學校堅持了11個學期,先後籌集2萬多元幫孩子們修建教室,讓128個沒有學籍的孩子進入公辦學校學習。

對於謝彬蓉來説,奮鬥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她説,越是偏遠的地方,越需要支教老師的支援,她所在的扎甘洛村有很多孩子渴望知識,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自己的支教之路會一直走下去,讓山裏的孩子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採訪時,有一位身份特殊的老人,他叫楊運泉,是時代楷模楊雪峰的父親,這次他替兒子到北京領取“最美奮鬥者”的獎章。

退伍軍人楊運泉已年過七旬,因為身體原因他不得不拄著拐杖走路。在工作人員的攙扶下,楊運泉緩慢地從人民大會堂走出來,看到一旁守候多時的記者,老人面帶微笑地説:“我到現在還很激動。”

“雪峰從小就立志參軍從警,他生前熱愛黨,忠於國家和人民,用熱血鑄就了警魂,用生命守護了平安,而今也算是實現了他的人生理想。”楊運泉説,兒子是一個對待工作極其認真的人,生活中也一絲不茍,兒子對國家作出的貢獻讓他感到非常驕傲,這枚獎章對他和家人來説是一份莫大的榮耀。(記者 楊鈮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