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頭條

綠色製造推動重慶工業高品質發展

發佈時間: 2019-09-23 16:29:53 | 來源: 新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一塊普通玻璃,經過重慶惠科金渝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稱惠科金渝)智慧化工藝加工後,成為用於電腦、電視的液晶顯示屏,“搖身一變”身價倍增。

在重慶宗申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稱宗申製造),上線運作近1年的“1011智慧製造裝配生産線”,帶動了國內摩托車發動機製造新一輪變革。

惠科金渝和宗申製造,是日前入選國家工信部第四批“綠色製造示範名錄”的21個單位及産品的代表。自2016年工信部啟動綠色製造體系建設示範單位和産品創建以來,我市共有36個單位及産品上榜,綠色製造正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向高品質發展邁進。

智慧化綠色化生産加速新興産業崛起

15天,這是將一塊普通玻璃變為液晶顯示屏所需的加工週期。在惠科金渝生産車間,每天都上演著這樣的“玻璃變形記”,車間裏沒有火花飛濺、機械轟鳴,整潔乾淨得像一個圖書館。

惠科金渝負責人表示,該企業將普通玻璃製成液晶面板的生産流程全部是智慧化,整個車間只需兩名工作人員負責觀察機械運作,核實機臺的上報數據即可。

該負責人表示,智慧化生産讓員工擺脫了機械重復的體力活,可以將更多時間用於技術研發。目前惠科金渝有員工近2000人,其中技術研發人員達800人,佔比40%。

實施智慧化綠色生産,為惠科金渝帶來的變化不僅體現在産品數量上,更體現在品質上。

據介紹,液晶面板能夠呈現出精緻畫面的原因,全靠玻璃基板上刻蝕的金屬線進行信號傳輸,每一根金屬線的品質都決定著整個面板顯示的精確度。

如今惠科金渝生産的液晶面板的金屬線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依靠智慧化、綠色化生産線,惠科金渝機臺刻蝕金屬線的誤差僅只有一根頭髮絲直徑的1/50。

作為國內首個由混合所有制企業主導建設的液晶面板項目,惠科金渝自投産以來,通過實施智慧化綠色化生産,讓生産成本下降5%,生産效能提升20%,推動液晶面板産業成為全市正崛起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之一。

智慧化綠色化工藝促進傳統産業升級

在宗申製造,蔣文彬崗位變了,由一名摩托車發動機生産線的裝配工,轉崗為物料配送工。

40歲的蔣文彬在宗申製造摩托車發動機1011生産線從事一線操作8年。以前他的工作是為摩托車發動機裝配電機,每裝配一台電機耗時約25秒,他每天最多可裝配1500台,工作強度很大。

去年11月,蔣文彬被企業告知,由於1011生産線進行智慧化改造,他被調往另一條生産線從事物料配送。與他一起調整到新崗位的,還有1011生産線上的60多名工友,他們都被轉崗到了宗申製造其他一線操作崗位。

“當時心裏很忐忑。”蔣文彬説,一方面離開熟悉的生産線去新崗位工作,難免為“新飯碗”擔憂;另一方面他也在琢磨,這些智慧化“鐵坨坨”,就真比他這樣在裝配工崗位上摸爬滾打多年的老師傅管用?

很快,智慧化改造的效果便讓蔣文彬心服口服——相比傳統生産線,改造後的1011生産線,操作人員減少了一半,同時生産效率提高14%,産品不良品率降低26%,運營成本降低17%,單位生産能耗降低29%。

宗申製造總經理陳耀軍介紹,1011智慧製造裝配生産線使用了大數據、數字模擬和工業物聯網等技術,由智慧裝配、智慧物流、智慧資訊等三個系統組成。其中,僅智慧裝配就有12個自動化單元,配備近200台全自動專機、機器手等智慧設備,通過運用鐳射檢測等前沿工藝,讓生産過程實現工藝單元化、生産數據價值挖掘等。

陳耀軍説,以前1011生産線需120多名工人“兩班倒”,而現在這條生産線只需60名工人進行操作,不僅産品産量更大,而且品質、耐用度、降噪音等指標均大幅提高,産品趨於零缺陷,“智慧化、綠色化工藝,為傳統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很大幫助!”

工業園區産業向綠環境變美

工業園區,是工業經濟發展的“主戰場”。如今,我市工業園區在推動産業向綠色轉型的同時,也同步加強對環境生態保護防控。

此次獲評工信部第四批“綠色園區”稱號的重慶兩江新區水土工業開發區(以下稱水土園區),就是表率之一。

確保園區天藍、樹綠、水清,水土園區從建園之初便嚴格制訂近乎苛刻的招商引資“準入制度”——企業的投入産出指標僅作為入園參考條件之一,對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三高”企業及隱性污染企業,無論其産值有多高、利稅有多大、解決就業人員有多少,都會直接“斃掉”。

為遵循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近年來水土園區先後拒絕近50個項目,投資總規模超過200億元。綠色優良的環境,讓園區迎來規模更大、前景向好的眾多新興産業——雲計算、生物醫藥、機器人等對環境要求高的新興産業陸續入駐,京東方、萊寶高科、川崎重工等大批高精尖企業紛至遝來。

當前,水土園區的生態環境保持“在綠色中呼吸、在花園裏工作”狀態,園區全域空氣優良天數和污染防治等多項指標,均名列全市工業園區前列。

多方位建設綠色製造體系

“要把我市建成為國內製造業綠色發展先進地區,需要從多個方位持續建設綠色製造體系。”市經信委負責人表示,去年5月我市專門出臺《重慶市綠色製造體系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提出,今年全市將建設市級綠色工廠30家、市級綠色園區3個;2020年建設市級綠色工廠40家、市級綠色園區4個。到2020年,全市計劃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和綠色園區超過25個,開發50種以上國家級綠色設計産品,建成5條國家級綠色供應鏈,培育5家國家級工業節能和綠色發展評價中心。

另外,《行動計劃》還提出5項重點任務,包括建設綠色工廠、發展綠色園區、開發綠色設計産品、建成綠色供應鏈和培育綠色服務平臺。

其中,建設綠色工廠將在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行業中,選擇基礎條件好、代表性強的企業開展集中創建;發展綠色園區,將從市級及以上園區擇優創建,促進園區內企業廢物資源交換利用;開發綠色設計産品,是鼓勵企業綠色生産,促進綠色消費;建成綠色供應鏈,是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實現綠色發展;培育綠色服務平臺,將重點培育一批提供諮詢、檢測等服務的專業化綠色服務平臺,滿足綠色製造體系建設需要,推動工業經濟高品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