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看業內專家奉獻的這些“金點子”
9月21日,重慶市第二屆生態環境技術大會暨重慶市環境科學學會2019年學術年會在重慶陽光五洲大酒店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吳豐昌等30余位行業專家、知名學者匯聚一堂,為重慶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奉獻“金點子”。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氣環境專家張遠航發表主旨報告。記者 馮茴花 攝
會議以“強化生態環境技術創新 助力污染防治攻堅戰”為主題,分別圍繞大氣、水、土壤、生態環境等為重慶生態文明建設積極建言獻策。近500人參會聆聽了院士專家的研究成果。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氣環境專家張遠航在主旨報告中指出,我國大氣污染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當前,二次污染已成為空氣品質改善的焦點。
據了解,大氣污染物分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直接污染物。而二次污染物是由於陽光照射污染物、污染物間相互發生化學反應、污染物與大氣成分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有害物質,如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就屬於二次污染物。
“2018年全國城市PM2.5和臭氧達標率僅44%和65%,大氣污染防治任重而道遠。” 張遠航説,綠色科技創新是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支撐,大氣污染有效防治還依賴於核心科學技術的突破和多污染區域和部門聯防聯控。
據了解,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專項重點區域選擇—“成渝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技術與整合示範”項目于去年底正式啟動,項目將助力區域成渝地區大氣污染聯防聯控聯治,形成解決成渝經濟區大氣污染問題的整體技術方案和實施機制。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總工帶來水環境品質標準修訂的主旨演講,重慶大學建築城規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袁興中則分享了其關於多功能濕地恢復的研究成果。
此外,會議還設有六個分論壇,就水環境整治與污染控制治理技術、輻射安全與防護、土壤與固廢、環境信用評價等領域展開討論。同時還對《重慶市場地土壤污染特徵分析及行業來源識別》等57篇優秀學術論文進行了表彰。(記者 馮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