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臺實驗室建設運作管理辦法 首次明確科研經費使用"三包乾"
實驗室是科技創新體系重要組成部分,是組織高水準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集聚和培養優秀科技人才,開展高水準學術交流,促進科技資源開放共用的重要科技創新基地。9月18日,重慶市科技局發佈消息,為加強實驗室建設發展,市科技局聯合市財政局制定出臺了《重慶市實驗室建設與運作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通過建立評估機制,實現優勝劣汰。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多年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07家市級以上重點實驗室(5家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3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4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72家市級重點實驗室)。
《辦法》明確了實驗室建設體系,對在渝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研究中心,以及重慶實驗室、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相關建設與運作管理進行規範;在渝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按照國家相關管理辦法執行,納入重慶市實驗室管理服務範疇。新設立“重慶實驗室”類別,旨在培育國家實驗室,以國家目標和戰略需求為導向,依託基礎好、實力強、水準高的在渝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打造相關領域引領發展、學科交叉、人才匯聚、管理創新的國際一流實驗室。同時,將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分為學科重點實驗室、企業重點實驗室和區域重點實驗室三類。區域重點實驗室屬新設立類別,旨在通過市和區縣(自治縣)共建,解決有關區縣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相對薄弱的問題,主要圍繞産業發展佈局與區域特色建設,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培養科技創新人才與科研團隊,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
《辦法》明確給予實驗室穩定支援經費。其中,每年給予國家實驗室不低於2000萬元,學科、省部共建、軍民共建三類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600萬元,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200萬元,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不低於20萬元的穩定支援經費。對評估結果為優秀的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在評估週期內每年給予100萬元穩定支援經費,重慶實驗室穩定支援經費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在建立優勝劣汰的評估機制方面,《辦法》指出,由市科技局和市財政局組織專家或委託第三方機構對重慶實驗室、重慶市重點實驗室進行考核評估,評估結果分優秀、合格、不合格3個等級。對每輪評估為優秀的重慶市重點實驗室一次性給予100萬元激勵經費,評估為合格的保留其資格,不合格的停止其穩定支援經費,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不再列入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序列。無正當理由不參加評估、中途退出評估的實驗室直接撤銷其資格,且2年內不得申報相應序列實驗室。重慶實驗室評估激勵經費根據實際情況確定。
此外,根據科技部每輪評估結果,對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進行一次性激勵經費支援。其中,評估結果優秀的學科、省部共建、軍民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研究中心給予1000萬元,良好的給予500萬元激勵經費;評估結果優秀的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給予500萬元、良好的給予200萬元激勵經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