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民營企業緣何綦江“論劍”
9月19日至20日,第五屆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在綦江區召開。
重慶日報記者了解到,前四屆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分別在四川成都、山東菏澤、遼寧瀋陽及遼寧營口舉行,4個城市均是民營經濟發展較好的地區。此次,這個助力創新創業、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招商引資的全國性盛會,為何花落綦江,選擇古劍山下、綦河邊上“論劍”?民營經濟,怎樣激發區域發展創新活力?
民營經濟撐起“半壁江山”
“花落綦江,也許是看到我們這幾年民營經濟持續發力,取得不錯的成績吧。”9月16日,綦江區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黃鰲開門見山地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綦江是重慶傳統工業區,煤炭開採和齒輪製造兩大支柱産業曾讓該區成為西南地區工業翹楚。但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兩大傳統支柱産業難以繼續支撐區域經濟快速、健康發展。
怎麼辦?
“民營經濟是天生的市場經濟,也是經濟轉型的生力軍、創新創業的主力軍、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通過政策牽引、招商引資,利用民營經濟的活力來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黃鰲表示。
通過不斷深化改革創新,營造良好營商環境,近年來,綦江的民營經濟呈現出“積少成多、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的局面。
數據最有説服力:在民企數量方面,今年1-7月綦江新設立各類市場主體3933戶,比去年同期增長7.4個百分點,同時規上企業達到176戶,同比增長10.1%。
在經濟收入方面,今年上半年綦江民營企業營業收入達42.75億元,同比增長16.8%;今年1-7月,綦江區民營經濟稅收收入佔全區稅收總額的76.3%。
去年,該區民營經濟增加值達到244.25億元,佔全區GDP比重的58.9%,實實在在地撐起了綦江經濟的“半壁江山”。
政策禮包量身定制
綦江民營經濟的活力之源,從何而來?
“寬鬆的環境,週到的服務,為民營企業‘鬆綁’,讓我們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重慶友利森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世國告訴記者,正是這些要素,讓他們在全國十幾個備選城市裏,最終選擇了綦江。
友利森公司是一家為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提供鋁制配件的企業。初步接洽後,綦江區就表示願為其與終端企業之間進行橫向聯繫,最終幫助企業順利成為了長安福特的一級供應商。
2018年下半年,羅世國同時在山東、上海、重慶綦江等三地進行貸款融資,其中前兩者的抵押和擔保條件均好于綦江,但由於綦江工業園區主動出面協調,硬是讓綦江這邊的貸款最先落地,只花了2個月就拿到了1950萬元款項,為企業順利投産奠定了基礎。
貼心週到的服務,讓該公司落戶綦江後便一路“開挂”,實現了2018年當年簽約、當年開工、當年投産。今年,該公司年産值將達到8000萬元左右,明年預計突破2億元。
“如果將民營企業比作樹木,那麼良好的發展環境就是土壤。”綦江工業園區企業服務科科長馮濤説,區裏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
譬如説,從去年開始,入駐綦江工業園區的企業,都配備了一名服務專員,為企業協調證照辦理、要素保障、貸款融資甚至員工培訓等方面事宜。
在更廣的領域,進一步拓展民營經濟綜合配套改革的系列措施全面推出:在市場準入方面,及時調整“多證合一”合證事項目錄,大力推動“就近辦”“馬上辦”,全面推進全程電子化註冊登記模式,將企業開辦時間從原來的5個工作日減少為3個工作日;在減稅降費方面,對民營企業提供專門輔導、深入解讀政策,確保落實西部大開發優惠、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減免等政策;在金融支撐方面,落實“銀稅互動”,累計幫助189戶企業獲得貸款2.4億元……一系列根據企業實際需要量身定制的改革,得到市場的熱烈響應。
民企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風生潮起”的改革開放歷史機遇中,綦江實施以大數據智慧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培育發展新興産業。民營企業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綦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的主導産業一直是齒輪、鋁精深加工、裝配式建材以及汽摩整車和零部件,民營企業的活躍,使與大數據智慧化相關的新興産業也加速成長。
今年4月,位於綦江工業園區的華芯智造微電子(重慶)股份有限公司實現試生産,不僅填補了綦江晶片生産的空白,也標誌著這個老工業基地初步實現推進傳統産業改造升級與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兩條腿”走路,從而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
總投資達103億元的騰訊雲基地項目,將在智慧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領域,與綦江和重慶市的工業企業實現深度融合,打造世界齒輪電商交易平臺、新能源汽車及配件電商交易平臺、交通用鋁電商交易平臺等,預計合作內容全部達效後年産值可達300億元。而奧森通訊、博遠高科、偉視安、多次元等項目,在晶片製造、電子元管件、通訊器材等高端智慧製造産業領域,讓綦江實現了從無到有的突破。
另一方面,傳統企業也通過智慧化改造迎來了新生。
這幾天,在位於綦江工業園區的重慶賽之源齒輪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內,企業員工正在生産廣西玉柴集團的齒輪訂單産品,在這筆訂單中,企業新引進的一台高端數控化設備發揮了關鍵作用。
“這種六軸的數控滾齒機是我們去年數字化車間改造時引進的高端設備,以前的滾齒機在加工精度方面達不到客戶的要求,差點讓訂單飛掉,引入先進設備後才鎖定了訂單。”該公司董事長劉昌明説。
目前,賽之源齒輪有限公司已經完成了生産車間的數字化改造,企業生産效率提升了20%,産品不良率降低了5%,綜合運營成本降低了10%,産品競爭力得到極大提升。
數據顯示,民營經濟已成為該區創新創業的重要力量:全區累計培育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33家、市級高新技術産品123個;民營企業有效發明專利佔全區總量的75.7%,註冊商標、馳名商標、著名商標、地理商標等均佔全區總量近九成。
去年,綦江區出臺了《關於全面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對民營經濟發展提出了新的目標:力爭到2022年,民營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65%,就業人員佔全社會就業人員比重達90%,新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0家、市級科技型企業360家。
意見中,所有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等措施推出。不難預料,隨著相關政策措施逐一落實,綦江民營企業將進一步“鬆綁”,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