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文化藝術

上世紀90年代花1萬元買的老屋,竟修建於清道光年間

發佈時間: 2019-09-17 11:27:36 | 來源: 重慶晚報 | 作者: 王渝鳳 蔡紅梅 張玉蘭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上世紀90年代花1萬元買下一間老屋,20多年後,沒想到經過審查鑒定這間房子竟修建於清代。

老屋冬暖夏涼

這間老屋位於九龍坡區陶家鎮九龍村13社,為當地人陳文明所有。

前段時間,經過摸底調查,該鎮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黃科與幾名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一道,沿著校岩路,來到陳文明家一探究竟。

來的時候,剛好是八月的酷暑天氣。

“剛到他家時,看到一座比較低矮的、灰黑色的磚瓦結構房屋,與旁邊兩層樓的紅瓦磚墻相比,顯得有些老舊。”黃科介紹,但走進院內後很驚訝,“當時正值夏季高溫,外面很熱,院內卻很涼快。”走進屋內,就像開了空調一樣,十分涼爽。對於房屋的與眾不同,屋主陳文明也感到很自豪:“這房子就是這點好,冬暖夏涼。”

建築風格體現川東特色

而最讓人注意的,莫過於老屋的一些石磚。

“老屋最神秘之處在於墻角的一塊石磚,上面隱約刻著一些字,其中很醒目的是‘大清’。”難道房屋修建於清代?如果真是這樣,少説也有百年曆史。拍完照片回到鎮上,黃科立即向陶家鎮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彙報。

隨即,九龍坡區文管所所長唐國慶來到九龍村老屋,“它的建築風格充分體現了川東地區特色,是一個四合院落,從墻角石磚上的文字和建築格調上看,我認為老屋修建於清朝道光年間。”

此外,老屋裏還有很多歷史符號,如柱子下的石墩上隱約有些雕花;院落裏的石壁上也有各種各樣的圖案。雖歷經風雨,但抹不掉歷史痕跡。

曾作為私塾使用

在陶家鎮文化服務中心提供的資料上顯示:九龍村老屋于清朝建造,曾作為私塾使用,之後在此原址上重新修建成學校,取名新龍小學,後小學拆遷合併至九龍小學。空置的老屋被當地村民購買後修葺形成四合院落。

記者來到該老屋看到,院落裏的地面均是用石頭鋪設,這些石塊非常有形且平整,有的還鋪設成了一定的形狀,看似頗有講究。院落裏的柱子全是木頭加石墩構成,木料至今沒有腐朽。

“這個房子是我上世紀90年代左右買的,當時花了1萬元。”陳文明介紹,因被確定為鎮級文物保護點,去年村裏還出資1萬元,對老屋進行了維修。

陶家鎮有22處鎮級文物保護點

據了解,在陶家鎮範圍內,九龍橋、觀音灘橋、石洞寺和孫家廟子等22處文物點已確定為鎮級文物保護點。

為確保這些文物得到保護,該鎮率先在全市範圍內建立鎮級文物保護制度,制定了鎮級文物保護工作方案,成立陶家鎮文物保護領導小組,建立了鎮、村聯動巡查,齊抓齊管的長效機制。

“近年來隨著城市開發建設的不斷加快,文物保護更要重視。”黃科介紹,今年還將推動開展九龍橋的保護工作。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 實習生 蔡紅梅 通訊員 張玉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