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山:守護綠水清流 “河長”在行動
近年來,璧山區委、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重慶市總河長1號令,嚴格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舉全區之力深入推進河長制工作,全區水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為杜絕河長制工作出現盲區,璧山區在“一河一策”的基礎上作了進一步深化和延伸。以“三河”干支流為單元,建立起涵蓋水庫、山坪塘、養魚池、排污點、排污口、污水處理設施、畜禽養殖場等涉水污染點源的“樹狀圖”,明確了責任領導、責任人,並設置了“庫長、塘長、口長、點長、泵長”等人員,形成了河長組織體系責任“樹狀圖”,確保每個污染點源都有人抓、有人管。
近日,記者前往璧山區部分水污染點源,近距離感受這些堅守一線、護衛生態和諧的村級河長、塘長、點長、泵長的風采。
胡正興
小河長,大願望
自上任村級河長以來,每週五,都是大路街道團壩村黨支部書記胡正興巡河的日子。清漂、查看有沒有鴨鵝下河、招呼村民不亂丟亂倒……他將負責的斑竹河河段一步步從頭走到尾,絲毫不敢懈怠。
斑竹河是璧北河的一條支流,起源於大溝磚廠,止于大路街道團壩村,全長6.3公里。
“7月底到8月中旬這個時間段,連續幾日的暴雨使得斑竹河的水位明顯上漲,漲幅最大的一處水位上漲了3米。”胡正興指著村辦公室附近的一處石板橋心有餘悸地告訴記者,當時暴漲的河面已經沒過了河道,淹沒了石板橋。為了阻止河道上游衝來的垃圾流入璧北河,胡正興冒著大雨組織村幹部利用鐵鉗、草繩、竹竿等工具清理河面,直到水位下降。
河面整潔、河水清澈,斑竹河的水質是有目共睹的,特別是在周圍建有2處底料加工廠的情況下,這種水質更是難得,而這都要得益於胡正興為兩處加工廠“量身制定”的排污方案。
“底料加工廠平時用水量較大,排污量較多,所以堅決不允許其將污水直接排入斑竹河。”胡正興表示,經過實地考量後,他發現兩處加工廠距離大路街道污水處理廠較近,距離不超過1公里,所以向加工廠的負責人提出了修建一條直達污水處理廠的排污管道方案,如此一來,既保證了加工廠的正常生産,又避免斑竹河受到污染,兩個廠的負責人欣然接受了該方案。
擔任河長的兩年多時間以來,胡正興時刻繃緊斑竹河道這根弦,隔三岔五就要去河邊走一走、看一看。“我最大的願望就是以後如果再遇到暴雨天、漲水天,河道上也看不見一件垃圾。”胡正興説,為了這個願望,下一步,他將積極發動群眾,嚴格落實河長制相關要求,強化河道整治,爭取把斑竹河變得更清、更綠、更美。
何世釗
12口山坪塘的“好管家”
8月23日午後,來鳳街道安樂村村委會主任何世釗來到村西邊一處山坪塘巡視,查看池塘水質,檢查塘面是否有漂浮物。作為安樂村的塘長,何世釗負責全村12口山坪塘的日常治、管、保工作。每週兩次以上的巡視,已成了他例行的工作。
何世釗巡視的這處山坪塘名叫黃桷堡,塘口面積約3畝,緊挨村委會辦公室和璧青路,塘邊坐落著數戶農家。塘中一池清水滿盈,水面上睡蓮、水芭蕉等水生植物開得正艷。
何世釗告訴記者,現在這幅“喜人”的光景,是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在2017年6月以前,全村12口池塘有半數以上都承包給農戶用作了養魚池,“肥水養魚”的養殖模式餵肥了魚兒,卻污染了水質,餘下的幾口池塘雖然沒有養魚,卻因村民隨意排污水、倒垃圾,也變成了“一畝堰塘半畝垃圾”,村民經過時,都要掩著鼻子。
2017年年底,何世釗擔任塘長後,經常把村裏的養魚戶召集起來開院壩會,希望他們拆除增氧機,不再養殖魚類。雖然過程中遭到了許多養殖戶的不理解,但在何世釗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下,到2018年6月,村裏的養魚池終於沒了蹤跡。到如今,何世釗還在通過放水、暴曬、生石灰消毒等一系列的舉措一步一步改善著污染過的池塘水質。
為了發動更多村民參與治水護塘,何世釗積極組織村民小組組長、本土人才等成立生態巡查隊,組織大家參加打撈漂浮物、清理山坪塘垃圾、發放宣傳倡議書等活動,營造人人參與、人人監督的治水氛圍。
“塘長既是參謀員、監督員,又是宣傳員,不僅自己要治水、護水,更要發動村民參與治水護水。”何世釗表示,只有自己主動帶頭讓全村村民積極參與,才能將治水護水的理念深入到每一名村民心間。
樊崇蘭
以點為中心,輻射區域巡查
8月23日,璧泉街道觀音社區綜合服務專幹樊崇蘭帶著垃圾夾子和塑膠袋從辦公室出發,沿著永嘉大道河邊的步行道,她一邊查看河面上是否存在漂浮物,一邊將岸邊垃圾撿起、裝進塑膠袋內。
自2017年起,樊崇蘭每天都會前往璧南河觀音段、冉家溝觀音段進行巡查,這短短6公里的路程記錄下了她作為一名點長的日常。
“樊大姐,鐵山橋排污口有大量白色泡沫和油污排出。”2018年4月的一天中午,天下著大雨,一個電話打進樊崇蘭的手機。
得知這一情況後,樊崇蘭與趕來的高新區和街道相關工作人員一起冒雨趕往事發現場,只見河邊的一個雨水排水口正在不斷向外排出渾濁的污水。憑藉平日巡河經驗,樊崇蘭意識到這個排水口屬於雨水管網,現在混進了生活污水,一定是有人將污水直接排到了雨水管網內。感覺事態嚴重,樊崇蘭從車內拿出井蓋鉤子,和相關工作人員一起順著雨水管道,逐一打開路面雨水井蓋,尋找污染源頭。
在打開了近30個井蓋後,他們發現這些污水來源於一家企業的生活廢水。“企業存在僥倖心理,以為大雨天可以沖走污水,就沒有人巡查污染源。”樊崇蘭説,她一面叫停污水排放,一面緊急聯繫企業負責人,並耐心地向其做宣傳解釋工作,終於使該企業負責人認識到了錯誤。
“不少人以為點長只負責一個排污點,其實不然,我們的工作是以點為中心,輻射整個區域。”談笑間,記者跟隨樊崇蘭來到了她所負責的白鶴橋排污點,她彎下腰,發現沒有違規排污跡象後,滿意地前往下一個排污點。
作為白鶴橋排污點的點長,樊崇蘭身上總帶著一個塑膠袋和一本宣傳冊,塑膠袋用於撿起地上垃圾,而宣傳冊則用於向市民宣傳保護水資源的意義,她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帶動著更多市民參與到“母親河”保衛戰之中。
羅建春
泵站的看護人,生態的守護者
9月2日,簡單吃過早飯後,羅建春驅車來到青杠街道1號泵站。他蹲下身子,打開泵站儀錶控制箱,仔細查看儀錶盤上電流、電壓的數據是否正常,水位高度是否超標。隨後,他打開重達10公斤的儲水罐蓋子,俯下身檢查罐內是否存在淤積的污染物,格柵機是否正常運轉。一切正常後,羅建春這才放心地前往2號泵站,查看其運作情況。
這樣的情景是羅建春每日工作的一個縮影。“作為一名泵長,我的職責就是確保泵機的正常運轉。”羅建春説,“泵機一旦出現問題,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導致污水外溢,直排到璧南河內,水質便會受到影響。”
今年6月5日,像往常一樣,羅建春來到了3號泵站。剛一下車,羅建春便感覺泵機的運作聲音有些奇怪。經檢查,係儲水罐提升泵出水主管出現破裂,導致泵站出水量減少,而備用的泵機也無法正常運轉,使得污水外溢。
“修復破損的管道需要採取電焊的方式,電焊作業時,提升泵內是不能有水的。”感覺事態嚴重,羅建春一面緊急向上級彙報情況,一面果斷採取應急措施,租來8台外接提升泵,根據污水管網的設計,分級提升,將污水從泵站儲水罐抽至400米外的污水井。
擔心8台外接提升泵會出現新的問題,羅建春每天不分晝夜多次巡查,直至三天后泵站恢復正常運轉,羅建春這才松了一口氣。
在羅建春負責的區域,一共有9台提升泵,截至目前,已累計運作83000余小時,累計提升污水超1200萬立方米,它們夜以繼日的運轉著,堅守在治理水污染的第一線,改善著璧山區的水生態環境。
“今年,我們在3號泵附近,修建了一個70立方米的溢水池,後期還將安置2個新的提升泵,確保儲水罐內的污水不再外溢。”羅建春説,目前璧山區設置了暢通監督、管理、維護的渠道,能夠及時處理突發事件,切實提升轄區內河道生態環境品質。(王鋒 朱泓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