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樣本】一本“走訪日誌”的“發光故事”
摘要:這本“走訪日誌”從2018年1月29日開始“留痕”,屬劉發光“單獨”走訪記錄,截止2018年3月26日,61戶村民“榜上有名”。既有文字記錄,又有照片粘貼,更有解答記載。同時紅、藍、綠三種顏色作為“標簽”,對走訪村民進行分類,以便清晰、持續關注和追蹤,獨具“特色”。
通訊員 劉聖宇 彭超
一個普通大號筆電,首頁上面標注“公平鎮黃泥村走訪日誌”。下面還有一行“溫馨提示”:“如不慎遺失此本,請拾到者及時聯繫我,關乎民生,必有重謝!”筆電“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子,身材魁梧,雙手握拳,腳穿運動鞋,站在村支部委員會和村民委員會吊牌前“合影。”他就是縣路政大隊副大隊長、駐公平鎮黃泥村工作隊隊長劉發光。
這本“走訪日誌”從2018年1月29日開始“留痕”,屬劉發光“單獨”走訪記錄,截止2018年3月26日,61戶村民“榜上有名”。既有文字記錄,又有照片粘貼,更有解答記載。同時紅、藍、綠三種顏色作為“標簽”,對走訪村民進行分類,以便清晰、持續關注和追蹤,獨具“特色”。
會同村支兩委“聯合”走訪則記錄在另外一個大號筆電上。
據劉發光介紹,在知曉自己要去擔任“要職”時,妻子特為他準備一個背包,內裝各類扶貧政策、各種資料表冊、一本“走訪日誌”、一個筆電、藥瓶、水杯、手電、雨傘......
劉發光患有甲狀腺良性腫瘤。
群眾疾苦記心上
2018年1月31日下午,鄉村水泥路面泛著白花花的陽光,晃眼得很。劉發光走訪到李家屋場時,聽村民們説易術林原在外打工,現因患肝癌晚期,舉家返村,生活極其困難。
“踏進易術林家的那一刻,看到桌上攤滿了大包小包的藥,像針一樣扎得眼睛生疼。”劉發光説。
劉發光仔細詢問,得知易術林只有43歲,女兒易文香大專畢業,兒子易文學系小學5年級學生。這個家原本生活無憂,易術林和妻子唐志元帶著兒女在四川成都市和重慶主城區務工,未想丈夫身患重病,治療花光多年積蓄,最後只能舉家返村。
“這家人真正遇到困難了!我能為他們做點什麼呢?”劉發光心想。
易術林懇求劉發光:“我就是想把兒子轉到公平小學讀書,老婆和女兒有個事做”。
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一份責任感從心底油然而生。“你兒子轉學的事情我幫你辦,家人的工作我努力想辦法。”劉發光堅定地説。
春節放假前,他還多次去看望易術林,並送上慰問金,還給他兒子送去課外書籍,鼓勵易文學好好學習。
劉發光和易文香一直保持微信聯繫,不斷提供各類工作資訊,最終她在縣城一家奶茶店上班,月收入2000余元。
經過劉發光和公平小學主要負責人溝通,易文學順利就讀。
2018年2月25日,劉發光還特意趕往學校幫助易文學辦理轉學和報名事項。
2018年3月9日,易術林病情惡化,不幸去世。
2018年3月13日,劉發光打聽到公平鎮某單位食堂缺一名雜工,月工資加保險有2000余元。
他立即前往爭取,唐元志順利持證上崗。
致富路子擔身上
“黃泥村現有建卡貧困戶89戶294人,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如何解決留守老人無力耕種,導致土地閒置問題?怎樣為有勞動積極性的貧困戶搭建脫貧致富橋梁?”劉發光“走訪日記”上寫道。
駐村工作隊和村支兩委商議,繼續採用“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現代農業經營模式,加大與盛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合作,解決耕種效率低、農戶收益少等問題,實現規模種植、訂單農業,增強抗風險能力,促進貧困戶增收。盛驕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目前流轉土地1500余畝,前期主要種植油橄欖、西瓜、葡萄、紅苕、香芋、玉米,今年試驗種植前胡等中藥材,發展生豬養殖。
截止3月28日,該公司已經帶動113戶(其中貧困戶32戶)在家富餘勞動力進行務工,長期務工人員年收入可達1.5萬餘元,季節性務工人員年收入預計5000余元。
》》》連結:劉發光和他的“走訪日誌”
“走訪日誌”和李光國
“房子還有兩個月就能入住了!”李光國搓著手上的泥漿,很是興奮。
他家的新房是由駐村工作隊牽頭,鎮村兩級代建,是目前全村唯一享受政府“交鑰匙”工程的貧困戶。
劉發光在“走訪日誌”寫道:“新房已建成,下一步該如何引導他家發展産業增收致富,讓患有精神疾病的妻子和三個未成年的兒子‘衣食無憂’?”。
“走訪日誌”和周熹保
周熹保,70歲,去年患右橈骨骨巨細胞瘤,治療費用花去數萬元。
劉發光到府“取走”病歷和發票,幫助辦理大病臨時救助4000元。
“走訪日誌”和羅厚春
羅厚春,男,47歲,建卡貧困戶,殘疾人,患有癲癇病,與72歲的老母親相依為命,2016年臉被燒傷,2017年又不幸摔斷了腿。
劉發光承諾:等他傷癒時親自帶他去縣人民醫院拆鋼板。
“走訪日誌”和劉功吉
劉功吉,男,78歲,建卡貧困戶,其妻右腿殘疾,行動不便。老人認為妻子原殘疾等級偏低,一直想去縣殘聯申請,重新進行殘疾評定。
劉發光承諾:您們已年老,子女又不在身邊,我儘快帶“老輩子”到縣城辦理。
......
他的“發光故事”還在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