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有朵“渝”做的雲
“上管天,下管地,中間還要管空氣”,這句之前用於調侃的話,孰料如今要在重慶成為現實。隨著大數據、人工智慧的廣泛運用,雲技術、雲工程、雲管理在重慶應運而生。既然雲都來了,那麼“雲長”還會遠嗎?
簡單來説,雲長是一個除了“管天管地”之外,中間還可以“管空氣”——即是依託網際網路資訊技術的雲工程的重要負責人。當然,你也可以親切地喊他“雲管家”。
參照
“雲長制”對於重慶來説,並不是陌生的新鮮詞。今年3月,重慶市委主要領導提出“探索實行‘雲長制’,打破數據壁壘、破除數據孤島”。而早在5年前,貴州省政府常務會議即提出實行“雲長制”,當年啟動電子政務雲、工業雲、電子商務雲等“七朵雲”工程。
很明顯,在“雲長制”的啟動和推廣上,貴州起跑早、勢頭猛。資訊化技術發展速度,用“一日千里”形容毫不為過,同為內陸地區的兄弟省份,貴州為何可以趕在5年前啟動“雲長制”?“雲長制”的實施給貴州帶來哪些變化?如何依託“雲長制”,讓運用大數據、智慧化技術推動經濟社會實現高品質發展?這些問題其實可以成為重慶思考的切入口。
彼時的貴州,此時無疑可以作為一面“鏡子”,成為重慶近距離觀察的參照。只不過,重慶一向以“西部唯一直轄市”自居,這裡的各級領導幹部,能不能真正放下“向貴州學習”的身段?
機遇
除了同處內陸西部,重慶與貴州還有一個共同點:地形多山,基礎設施狀況有欠均衡。在“通訊基本靠吼”,人流、資訊流“基本完全靠走”的手工業經濟時代,地理地形上先天不足,已讓重慶貴州相比中原平原地區“矮人一截”。
而在熱錢跟著政策跑、項目朝著産業聚的機械工業時代,貴州重慶這樣的內陸地區,很多時候只得眼巴巴地望著沿海開放地區那邊的熱火朝天。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每當新型經濟形態發生轉換的時候,機遇總會讓有準備的人先嘗“甜頭”。隨著網際網路運用日漸普及,方興未艾的大數據、智慧化科技浪潮,為內陸地區送來了絕佳機會。
地球是平的。在網際網路的版圖上,地球上的任何一點都可以成為世界中心。誰抓住了大數據、智慧化、物聯網等資訊化發展機遇,率先搶灘佈局産業,誰就可能成為新一輪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領跑者。反之,如果誰還對大數據、智慧化熟視無睹,或者“兩耳不聞窗外事”,仍然習慣用經驗中的傳統“笨方法”,那麼誰就可能很快掉隊、甚至被跑在前面的人甩得更遠。
越是難得的機遇,越是稍縱即逝。事實上,重慶應該是體會到了相當的緊迫與危機,在深思熟慮後提出探索“雲長制”。但是,從重慶的市、區縣,到鄉鎮、村社,自上而下各級各位幹部,是不是都體會到了這種緊迫和危機,會不會形成“上熱下冷中梗阻”,值得繼續觀察。
基礎
古人説:知來者之可追。雖然“雲長制”在重慶尚未正式全面鋪開,但客觀地説重慶之前並非與“雲”隔絕。與此相反,敢闖敢試的重慶人,早就與各種“雲”的交道打得一片火熱。從這點來看,也許並不晚于貴州。
重慶人喜歡嘗新,在個人應用“雲”層面上,重慶市民幾年前就有把數以千計電話通訊錄,儲存到雲上,以方便隨時隨地取用,還節約手機記憶體空間;適時更新的道路交通導航,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以及醫院、學校、機關裏面的眾多“一卡通”等,都是有賴於成熟的“雲計算”程式。
重慶也有産業成為了雲技術運用的受益者。比如,位於榮昌區的國家生豬市場,用電子商務“淘寶買賣生豬”模式,實現生豬交易“買全國賣全國”,不到3年時間累積交易額900個億。生豬養殖、運輸、獸用飼料藥物器械、動物疾病防治等全産業鏈海量數據收集整理基礎上,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在榮昌漸成雛形。
除了觸網到雲上沖浪的“榮昌豬”,石柱黃連、秀山金銀花、潼南青菜蘿蔔……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業,重慶很多産業都在和網際網路發生緊密關係,大量數據源源不斷地涌向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實實切切存在的雲平臺。“生豬大數據中心”“黃連大數據中心”“蔬菜大數據中心”等性質相同、功能接近、名稱各異的大數據中心,在巴渝大地呈遍地開花之勢。
場面越是熱鬧,越是需要用冷靜駕馭激情。
一方面是大數據智慧化時代已經兵臨城下。另一方面是本地全域各行各業,都熱情飽滿、歡欣鼓舞張開雙臂跑出城去擁抱大數據、智慧化。此時此景,與其説“雲長制”在重慶將應運而生,倒不如説被産業和市場倒逼的重慶,實行“雲長制”已成當務之急。
創新
毫不客氣地説,這裡的“當務之急”,應有兩個方面意思。一方面,在大數據、智慧化風起“雲”涌之際,從培育産業形態、規範發展秩序、讓網際網路資訊化技術更好利民惠民角度來説,細化制度、完善措施本身就是地方政府的施政自覺。
熱鬧歸熱鬧,當然也要冷靜看到,目前重慶的部門之間、條塊之間、行業之間,還有多種形式的數字鴻溝,出現不少“雲隔膜”。明知你家有雲、我家有雲,但就是雲與雲不見面、不握手、不對話。要破解數據壁壘、聯通數據孤島,非得有管用的“雲長制”不可。
另一方面,5年前啟動“雲長制”的貴州,已不能和現在探索“雲長制”的重慶同日而語。重慶在大數據、智慧化産業方面的條件基礎,和5年前的貴州顯然大不相同。這個現實提醒重慶,面臨今天的問題困難或競爭形勢,決然不能寄望于照搬照抄“貴州教材”藥到病除;而必須充分吸收貴州經驗基礎上,鋪排適合重慶的探索路徑。
這個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
重慶行政區劃、地域面貌,和22年前剛直轄時一樣,仍然是“大城市帶大農村”;但經歷了22年發展,重慶已成重要的國家中心城市,在國家戰略中佔據重要一席。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時隔3年再次考察調研重慶,賦予重慶新的重要定位任務:
“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
建好並充分發揮好“雲長制”作用,深入推動大數據産業,無疑與更好體現“三個作用”休戚相關。如今對“雲長制”的探索,意味著重慶可能要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一條創新之路。
此外可以樂觀展望,重慶探索“雲長制”,可能不僅是為了重慶自身,而是要在整個西部、長江經濟帶樹立一個榜樣,當個“模範生”,甚至輻射影響“一帶一路”。
如果真是這樣,正在為“雲長制”備課的重慶各級領導幹部,眼界似乎還得更高、更遠一點才行了。
落實
説得再多,沒有行動去落實都是“空了吹”。如何才能更好地將“雲長制”落到實處,讓重慶上空更多“渝”做的雲呢?
第一,身份要厘清。對“雲長制”的“雲長”二字作何理解?除了字面語義,或可以添加這些解讀:“雲長”不是一個職務、沒有核定級別,不是什麼“官名”。但可以成為重慶各級幹部是否認真履職、是不是在專心“當官”的一種標配。
和“河長”“路長”“街長”相同的是,“雲長”意味著責任、作為與擔當。但與“河長”“路長”“街長”很大不同的是,承擔“雲長”對領導幹部的網際網路思維、資訊化技術、大數據産業、智慧化應用等方面素養要求更高。
説白點,就是對這些要多少懂點。可以不精通,但是不能一竅不通;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從事相關職業,但不能以此為理由拒絕大數據、逃避智慧化。否則,作為領導幹部來説,就不是有沒有“雲長制”這個標配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被“雲長制”標配、是不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問題。
第二,産業要給力。重慶的“雲長”或“雲長制”,絕不能停留于紙面文件、會議材料“文字遊戲”,或花裏胡哨的方案措施,而是要根植于具體産業上,靠産業“接地氣”而豐盛茁壯。
要麼是從已有的産業形態去獲取、梳理、清洗數據;要麼是利用現有的數據模型,去指導完善産業鏈條、拓展産業形態——但是無論是哪一種情況、或幾種情況兼而融之,“雲長制”都會緊密依存于具體産業。
換句話説,各位領導在身為各級“雲長”之前,先得想好一個問題:究竟從哪個産業入手,去抓住並掌控這朵“雲”?須知手裏無“雲”,就像手下無兵,多大的“雲長”都是徒有虛名“光桿司令”。只有手中有“渝”雲,才能心不慌、有底氣。
第三,改革要跟進。“雲長制”必然要為重慶改革帶來更為濃烈的破舊立新氛圍。破除現有“雲”壁壘、以“雲長制”把一朵朵“雲”從數據孤島中解救出來,首先就要消除“我的地盤我做主”的錯誤觀念,打破條條框框,甚至要有必要的勇氣,敢於把藏著掖著的某些“數據蛋糕”,拿出來“分而食之”造福更多受眾。
既要保護資訊化領域智慧財産權等相關合法權益,又要促進大數據聚合、互通和共用;既要大膽推進大數據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廣泛運用,又要有必要的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確保每朵“雲”都有數據安全保障……
事關重慶“雲長制”的改革事項還有很多。會不會打破體制內外界限、突破行業領域任命“雲長”?對“雲長”的考核監督會不會出臺清單、細化“硬杠子”?結合推行“雲長制”,會不會出臺加大大數據、智慧化及相關産業對外開放力度措施?重慶的各級部門要做的,就是以行動和事實回答這些疑問。
“東方風來滿眼春”。全國大數據産業發展生機蓬勃,重慶“雲”事業非但不能落後,還應發揮後發優勢,奮力趕上、盡可能“彎道超車”。重慶的每位“雲長”以後一定很忙很充實,重慶“雲長制”的前景值得拭目以待!(重慶市榮昌區網信辦 朱雲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