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巴南:扶貧村書記朋友圈成“微商” 做起“生態配送”店

發佈時間: 2019-08-26 14:31:3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鄒露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番茄730余斤、玉米1500余斤、土雞蛋2000余個、土雞50隻、黑豬肉300余斤、菜油300斤……昨(25)日,筆者了解到,這是重慶市巴南區麻柳嘴鎮水淹凼村村書記余德海隔三岔五就要準備的農産品,這些來自村民家中正宗的“土貨”會運往城裏的各家各戶,有些會送去各公司企業的食堂。大家都説,余書記幹起了朋友圈微商,這是究竟是怎麼回事? 

放棄事業回鄉當起村書記 

2013年,余德海放棄了在外蒸蒸日上的事業,回到家鄉麻柳嘴鎮水淹凼村當起了村書記。 

剛回村時,他有些不適應。這個村給余德海的第一印象就是“地無百步平,人無挨家富”,除了山還是山。但是有山有水有人就有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摸排走訪,余德海覺得發展適合當地的産業自不必説,先讓村民見著錢也許是最有效的工作方式。 

面對困難,余德海並沒有退縮。他白天到田間地頭和貧困戶家中,與貧困戶零距離接觸、談心,詳細了解他們的家庭情況和困難之處。僅用了1個多月,誰家擅長做臘肉,誰家有多少畝地,誰家擅長養雞養豬一一他都記錄在案,就把村裏410戶村民、21戶貧困家底摸了個透。 

説幹就幹!他與村幹部、幫扶幹部一起,召集農村黨員、致富能手、貧困戶開展“院壩會”活動。麻柳嘴鎮水淹凼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但勝在環境優美,生態資源豐富。為充分發揮該村的優勢,余德海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最終確定了該村以高山蔬菜、土雞、黑豬等“土貨”為主導産業的發展之路。 

貧困戶加入合作社“代養訂購”計劃 

“村裏有了自己的産業,我們貧困戶當然開心,我代養了50多只土雞,先賣蛋再賣雞,一年的收益十分可觀。”貧困戶經本綠這兩天時間賣出100多個雞蛋,想著增收有了盼頭,心裏非常高興。 

這一切,得益於余德海的“代養訂購”的扶貧計劃。 

2016年的夏天,經本綠地裏的3畝番茄因種植問題,加上天氣炎熱,地裏的番茄爛了一大半,沒有收成,家裏兩個娃眼看就要開學,學費怎麼辦?一家人都陷入了困境。余書記了解這一情況後,把幾十個雞苗送到他的家中,並邀請了西南大學農業專業畢業的大學生進行了技能培訓。土雞長大後,余書記按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進行收購,第二年的番茄,也迎來了豐收,讓經本綠看到了希望。 

“脫貧增收要靠産業支撐,沒有産業就沒有盼頭。”為了尋找適合該村發展的産業,余德海經常思考這件事。 

2017年,在以帶動扶持産業為基礎的扶貧工作中,水淹凼村的“代養訂購”計劃並成立了農業專業合作社,輻射帶動村民和貧困戶加入到蔬菜基地建設中,通過技能培訓、農業知識普及等不斷擴大發展規模,運用土雞、土豬、蔬菜瓜果“代養訂購”的模式與貧困戶簽訂協議。同時,根據貧困戶的不同情況和發展基礎,余德海還為他們量身定做幫扶規劃和措施。對有發展意願但又缺乏資金的貧困戶,他積極協調無息貸款,為貧困戶籌集發展資金;貧困戶底子差、不懂種養技術,他就想法設法邀請技術專家、致富能人進行技術培訓,使貧困戶掌握一門脫貧致富的本領。 

“我種的3畝番茄,以前賣8角錢一斤,現在余書記幫我代銷賣2元一斤,”今年夏天貧困戶經本綠種植的番茄一下子被收購了幾百斤,僅通過代銷蔬菜瓜果這一項,貧困戶每月便增收1000多元。 

如今的水淹凼村的生態農業蓬勃發展,黑豬肉、土雞、瓜果蔬菜、山核桃、玉米等讓貧困戶代養代種,形成了“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收入、抱團共致富”的良性格局。 

朋友圈成“微商”幫助貧困戶推銷農産品 

産業發展起來了,如何把農特産品賣個好價錢就成為了余德海扶貧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夜裏10點多,水淹凼這個小山村裏,村民們睡了,雞鴨魚鳥也都睡了,余德海辦公室卻還亮著燈,成了蚊蟲集中攻擊點,他不得不一邊驅趕著蚊蟲一邊完成當天的工作總結。期間時常被微信群的消息所打斷,卻不見他有一絲懊惱,相反,經常因為一條資訊喜笑顏開:“我想訂2隻土雞”“我要20個雞蛋”“預定黑豬肉4根纖排”“貧困戶老劉家的梨我買十斤”……這個夏天,他在朋友圈幫貧困戶銷售這些農副産品金額上萬元,貧困戶戶均增收1000余元。 

“好酒也怕巷子深”,為讓大家了解到水淹凼村的生態農業,他精心拍攝了貧困戶家的農産品照片和視頻發到朋友圈和抖音,併發動親朋好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轉机發。 

嘗到甜頭的余德海意識到新媒體能量巨大,便在新媒體上做起了“生態配送”店,他還自學了攝影、寫作,拍出的農特産品照片令人垂涎欲滴,寫出的宣傳詞更加生動活潑。“一開始有點不好意思在朋友圈裏賣特産,怕別人笑話,也怕沒人買,可是一想到能為貧困戶做點實事,我就什麼也不怕了”,説到這裡,余德海信心滿滿:“這兩年我靠微信、抖音等媒體幫貧困戶賺了數萬元,以後我還要一直做下去,為家鄉的農産品代言!” 

眾人拾柴火焰高,為擴大影響力,他還積極動員其他幫扶幹部一起加入宣傳大軍,個個都是推廣員、人人爭做代言人。余德海的故事只是巴南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的一個縮影。在巴南還有很多這樣的滿懷赤子之心,紮根基層這片沃土,在山間田野裏揮灑青春和汗水的村書記。他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砥礪前行,一個個腳印踩出了精準扶貧戶們的幸福路,也在奔小康路上“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大道。 (鄒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