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生態環何

彭水三義鄉:石漠化治理綠了青山

發佈時間: 2019-08-08 16:50:33 | 來源: | 作者: | 責任編輯: 荊曉強

近日,筆者在重慶市彭水縣三義鄉蓮花村4組看到十多名村民正有説有笑的忙著鋤草、施肥,對石漠化地裏的中藥材進行管理。

近年來,三義鄉始終堅持經濟發展與環境改善雙贏的發展思路,多措並舉推進石漠化治理,種植4066畝中藥材治理石漠化。通過種植中藥材,讓治理石漠化和産業發展實現雙贏。

“家裏的地雖不多,但是被石頭堆分割得支離破碎,這裡兩分,那裏三分,要翻土,需要不停爬上爬下。這種耕地裏夾雜著許多大石頭的地形,被當地人形象地稱為‘雞窩凼’。‘雞窩凼’的土壤呈沙質,在傳統糧食作物中只能種玉米。但就算是種玉米,畝産高也只有200-300斤,要是遇上乾旱,有可能顆粒無收。”説起石漠化的現象,蓮花村4組李紹平有一肚子苦水要倒。“開荒開到山尖尖,種地種到天邊邊;雞窩凼裏刨包谷,哄飽肚皮不賺錢。”這是石漠化地裏種植農作物的真實寫照。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三義鄉把石漠化治理與産業發展結合起來,在“雞窩凼”上栽種木瓜、吳茱萸、厚樸,不僅綠了青山,還帶動農戶增收。“我們家以前的收入主要是靠種植玉米,一年到頭,費了不少力,但是收入很低。去年我把家裏十多畝土地用來入股治理石漠化種植中藥材,最近這段時間還能在基地裏務工,100元一天,這樣不僅能入股分紅還能額外增加收入。”蓮花村4組趙小平告訴筆者。

據了解,三義鄉石漠化治理項目于去年11月開始實施,實施人工造林面積4066畝。由重慶瑞浩林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樹苗的前期種植,中期管護及後期銷售。為更好地激發企業的責任心和村民的主動性,採用了“企業+村集體+農戶”的模式。項目投産後,村集體每年能得到10%的分紅,集體經濟得以壯大,村民的收入由60%的收益分紅和務工兩部分組成。

“由於木瓜、吳茱萸、厚樸均為多年生木本中藥材,從種植到投産需要三至四年時間,在木本中藥材未投産前,我們都是套種一年生的矮稈作物,確保我們農戶當年有收成。”蓮花村4組趙小平告訴筆者。(吳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