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堅持生態優先 推動綠色發展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
退耕還林成果
現代化養蠶房
蠶是村民的心頭寶
柏林村養蠶大棚
退耕還林對調整農村産業結構、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解決好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的根本保障,是恢復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要求。
近年來,重慶市奉節縣退耕還林工程緊緊圍繞“抓管理、重品質、惠民生”的工作主線,以創新退耕實施模式為突破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面完成了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大力發展“油橄欖、中藥材、蠶桑”等退耕後續特色産業,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新民鎮柏木村,共實施退耕還林720畝,涉及3個社、200余戶。退耕還林後,該村集中連片發展蠶桑産業,栽植桑樹80余萬株,目前已全部投産。2018年,發放蠶種443張,平均每張蠶種2100元,全村養蠶總收入93萬元,戶均增收4400元。
“退耕還林之前,柏木村坡耕地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扣除種子、化肥等生産成本後,每畝收入500元左右。”新民鎮柏木村村支書告訴記者,“退耕養蠶後,按照一畝桑園養一張蠶,每張蠶收入2000元,春夏秋三季收入可達6000元,與種植傳統農作物相比,效益十分顯著。”
數字説明過程與結果,數據印證決策與績效。在退耕還林、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的發展思路和具體實施中,奉節取得了非常驕人的成績。
“前一輪退耕還林奉節縣從2002年開始實施,至2013年結束,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109.43萬畝;新一輪退耕還林從2014年開始實施,至2018年止,奉節縣完成市上下達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任務共32.3萬畝。”縣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不僅使全縣近一半的農戶直接從國家的錢糧直補中得到了實惠,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也使奉節縣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速了新農村建設步伐。”
鞏固退耕還林成果,讓青山綠水永駐。奉節積極實踐與思考,切實鞏固好退耕還林成果,確保退耕還林建設成效,對在退耕還林工程區內濫採亂挖和復耕等破壞行為,加大巡查力度,做到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嚴格追究違法者責任,切實保護好來之不易的綠水青山。(丁敬清 張展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