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模式”破解了治沙世界難題

發佈時間:2019-07-30 11:52:10  |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  作者:王文彪  |  責任編輯:魏博
分享到:
20K

7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第七屆庫布其國際沙漠論壇致賀信,指出:“中國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荒漠化防治取得顯著成效。庫布其沙漠治理為國際社會治理環境生態、落實2030年議程提供了中國經驗。”庫布其人民激動萬分、備受鼓舞。庫布其治沙走到今天,不斷取得新成績,並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支援,正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引領和總書記多次對庫布其治沙的關懷的結果,庫布其人民永遠感謝總書記!我們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更加堅定“為人類治沙”的崇高使命,繼續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絕不辜負總書記、黨中央、國務院的殷切期望。

30年前的庫布其,風沙滾滾沒有盡頭,飛鳥難越,家徒四壁,我和十幾萬父老鄉親飽受風沙貧困之苦。如今的庫布其,沙峰綠谷交相輝映,庫布其人民都過上了“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好生活。

回望30年治沙歷程,艱辛和挫折不斷。輿論的壓力、技術的瓶頸、資金的匱乏,讓治沙這條路走得很艱難。就是在這種環境中,在科技部、國家林草局等中央單位的大力幫助下,在內蒙古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援下,我們日復一日地堅守,年復一年地堅持,綠化了一座沙漠,培育了一片産業,富裕了一方百姓,為國家、為全人類貢獻了“庫布其模式”,為推動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貢獻了中國經驗。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靠山吃山,靠沙吃沙。30年來,我們一直秉承“黨委政府政策性推動、企業規模化産業化治沙、社會和農牧民市場化參與、技術和機制持續化創新、發展成果全社會共用”的發展方式,艱苦奮鬥,讓庫布其沙漠綠洲田園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庫布其模式”的核心就是破解了“沙漠怎麼綠,錢從哪來,利從哪得,如何可持續”的世界難題。這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庫布其的成功實踐,也是對人類的重大貢獻。

沙漠怎麼綠?靠的就是持續創新。一是理念創新,進行規模化、機械化治沙,形成生態規模優勢,構建生態系統能力,恢復生物多樣性,讓自然改造自然,讓生態修復生態,形成了良性迴圈。科學規劃,一張藍圖繪到底,30年從沒改變。二是種質資源創新,這是治沙之本、治沙利器。庫布其建設了中國西部最大的種質資源庫,培育了1000多種耐寒、耐旱、耐鹽鹼植物,已經成功引種到西部幾大沙漠和西藏那曲4600米海拔的高原上,發揮了極其重要作用。三是種植技術創新。研發了水汽法植樹,十幾秒就能種好一棵樹,而且讓土地減少傷痛,大幅提高了成活率,大幅降低了成本。探索了沙丘迎風坡植樹法,巧借大自然的力量,利用風、沙、樹的相互作用,實現了風吹、樹擋、沙降,讓庫布其沙丘整體降低了1/3。研發了無人機植樹技術,自主創新了定向彈射裝備和種子包衣技術,解決了在廣袤沙漠和沼澤地人難進、樹難種、種樹貴的難題。

錢從哪來?庫布其治沙的投資模式是“公益與産業相結合;輸血與造血相結合;企業資本、社會資本、政府資本、國際資本相結合”。

利從哪得?利從生態中得,利從産業中來。企業獲利,主要通過生態産業服務盈利模式,在生態修復過程中獲利,在土地增值中獲利,在綠色産業導入中獲利。農民得利,主要依靠出租承包沙漠土地獲利。僅當地農牧民30年拿到的土地租金就高達10多億元,而且在企業生態建設和産業發展中獲得了大量的就業和創業機會,讓他們徹底擺脫了貧困,每人平均年收入從400元增長到近2萬元。地區得利,區域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變,植被覆蓋率提高到53%,沙塵暴基本絕跡,降雨量顯著增加,生物多樣性恢復,多年絕跡的動植物重歸庫布其。沙區的投資環境顯著改善,已初步形成百家中外企業、千億經濟規模、萬億市場潛力的沙漠綠色經濟集群。

如何可持續?庫布其模式實踐證明,治沙必須考慮生態,生態必須依託産業,産業必須帶動生態、回饋老百姓。要算好“生態”“經濟”“民生”三本賬,做到“現場經得住看,賬本經得住算”,實現“治沙、生態、産業、扶貧”四輪驅動平衡發展。

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還有3000多萬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尚未治理,還有20多億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嚴重威脅。庫布其人要牢記總書記囑託,繼續扛起治沙大旗,加快提升技術水準和産業層次,總結推廣庫布其經驗,為北疆生態屏障建設和治沙扶貧、為綠色“一帶一路”建設和聯合國2030年發展議程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王文彪)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