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重慶年輕人因為相聲火了
“腦殼裏頭差根弦兒哩勒種叫做哈板兒,想精想怪東西多哩勒種叫有板眼兒,一天到晚摟實費哩勒種叫嘿千翻兒,好耍好笑好喜劇哩勒種才是扯館兒……”每當這段方言Rap在時代天街重演時代藝術中心響起,台下的觀眾早已心領神會,做好了鼓掌和爆笑的準備。
近半年來,本土喜劇團體“扯館兒”在此駐場演出,獨特的呈現形式和地道的方言笑料廣受追捧,正在成為山城喜劇舞臺一道新的旋風。
“扯館兒”的演出據説已經一票難求,除了吸引本土年輕人,還有不少四川、貴州等地的粉絲慕名前來。這個年輕的團體如何迅速崛起?演員們又有何故事?近日,這個相聲團隊的主要合夥人及演員接受了記者採訪。
短視頻幫他們“夢想照進現實”
“一開始我們是説相聲的,慢慢發展到現在,又加進了小品、脫口秀等多種藝術形式,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喜劇團體。”55歲的李春雷是扯館兒發起人之一,也是團體裏最年長的老大哥,回憶起創業之艱難,他感慨頗多。
“説相聲、演小品等只是我們的興趣和副業,團體20幾個人都有自己的職業。”李春雷説,成員中有公務員、開公司的、做微商的等等,他自己則供職于水廠,“我跟相聲的緣分有些年頭了,上世紀80年代的諧劇大師王永梭老師在重慶演出辦班我就學習過,在本職工作之外,我從業餘表演開始,就再沒離開過舞臺。”
2016年,李春雷與重大畢業的周殿傑等發起扯館兒團體,從方言相聲開始摸索他們的民間曲藝之路。“最早也在重演這個劇場,之前是私人老闆經營,後來做垮了,我們開始各處打遊擊,今年這邊重新裝修後找到我們,簽下了一年駐場合同。”
忽然一下躥紅是在今年1月。李春雷回憶,火得其實有點歪打正著,“按理説劇場演出錄影是不允許的,但剛好就有個角落的觀眾,偷偷錄下演出視頻發了抖音,結果很快就粉絲猛漲,越來越多人知道了我們,後來我們自己也開了抖音號運營,推廣效果不錯。”
目前抖音app顯示,扯館兒的粉絲接近60萬,總點擊數在200多萬,轉發數據喜人。“我們從1月開始把單一的相聲加入了小品、脫口秀,再在抖音助力下,把周邊四川、貴州等西南方言區的觀眾都吸引來了,現在每月兩場演出,連9月份的票都售空了,聽説網上黃牛溢價率達到300%。忽然一下的躥紅,真是我們也沒想到的。”李春雷説。
心願是傳承重慶方言記憶
儘管已經在本土火起來了,但扯館兒並沒有開始粗放型發展,事實上前半年他們的駐場演出只有每月一場,最近才開始升級為每月兩場,每場節目並不多,兩個小時下來不過5個節目而已。按每場滿員500多個觀眾來算,他們的觀眾群體依然較少,對此李春雷笑説,慢慢來,好東西嘛總要慢慢打磨。
方言相聲,方言雙簧,方言脫口秀,方言小品……方言是扯館兒喜劇最大的標簽,也是最為觀眾津津樂道的亮點。李春雷説,立足方言發揚光大也是扯館兒全體成員的心願。
“我們有點擔心一個趨勢,很多重慶小孩兒在家説普通話,可能幾十年後地道的重慶方言文化就沒有了。本土的東西需要人去傳承,普通話肯定重要,但本土東西流失了就找不到根了,多可惜。”李春雷舉例道,“很多地道言子兒現在年輕人都不曉得,有一次我演出説了個‘敦篤’,還有觀眾覺得稀奇,其實重慶話有喜感有味道,我們在曲藝表演中通過掌握節奏力度來加以推廣,還是很受歡迎的,像言子兒對子,李子壩對枇杷山、洋河對土橋,這些都很好耍。我覺得好好挖掘有助於避免重慶方言文化斷檔的局面,我們來傳承發揚,引領大家找回記憶,很有意義。”
逗樂坊坊主宋好: 相聲輸出麻辣味是很好的創新
專家
扯館兒是以方言相聲起家發展而來的綜合性喜劇團體,在傳統相聲從業者看來,他們的創新值得尊重和借鑒。相聲研究者、逗樂坊坊主宋好表示,“相聲作為一門傳統語言表演藝術,本身很包容,它産生在北京,也在京城以外很多地方發展紅火,其實藝術發展到了一個地方,肯定要考慮本土化,這一點上我們認為扯館兒很不錯,他們不少演員也是從逗樂坊出來的,我覺得我們可以互相汲取營養,共同創造重慶喜劇事業的繁榮。”
對於耿粲林提到的“麻辣相聲”的説法,宋好認為,“相聲輸出麻辣味”是很好的創新,“説到麻辣,可以拿川菜打個比方。一提到川菜,很多人都會認為又麻又辣,這固然不假,但其實很多頂級的川菜都是不辣的。只是麻辣,成為大眾廣泛認知川菜的一個顯著特色。相聲也是如此,兼收並蓄,本身已經有很廣泛的觀眾基礎,為大眾所喜愛,如果加上一點麻辣味,會使得它更有地方風味。
我曾經提出一個公式,逗樂坊相聲=傳統藝術+時尚內容+麻辣味道,其實對於地方曲藝來説,這種融合應該也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發展之路。”
耿粲林: 半路出家把相聲説到東方衛視
人物
李春雷説扯館兒的成員都為了興趣“不務正業”,年初才加盟的耿粲林便是一個典型。他曾在部隊服役18年,還曾被今年柏林電影節新晉“影帝”王景春相中,作為貼身助理北漂了兩年,最終卻在2019年初回到重慶,從事心愛的喜劇事業。
“我這個人經歷本來就蠻複雜的,大學都讀了四個。”耿粲林在北碚長大,起初在後勤工程學院學建築,後來去武警成都指揮學校學指揮、南京政治學院學經濟管理、解放軍藝術學院學戲劇表演,“從一開始順從家裏意思學建築,到後來越來越聽從內心聲音,尊重個人興趣。”
雖然説是半路出家,但耿粲林卻很自信,“我在部隊也主要從事文藝工作,所以演出經驗還是不少的。我還跟相聲表演藝術家李金鬥先生及其弟子程鵬學過快板相聲創作及表演,對喜劇藝術我是真心熱愛。”
這份熱愛讓他收穫了成績,現在耿粲林已是扯館兒團體最受歡迎的演員之一。今年4月,他跟搭檔周殿傑還受邀參與東方衛視《笑傲江湖》節目的演出,“重慶話接受度越來越高,外地人感興趣,像當年東北話是因為春晚火了,重慶話要火也需要符號化的人去承載,我希望扮演這樣的角色。”
耿粲林覺得,自己的演出可以定義為“麻辣相聲”,“用生活的語言,表演也是生活的,麻辣主要是重慶人個性坦率,我們的演出就是地道重慶崽兒在演出,重慶人説重慶話、演重慶故事、傳播重慶文化。”
重慶晨報·上游新聞記者 趙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