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中國”北京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中軸線建築

發佈時間:2019-07-11 13:54:56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孟超
分享到:
20K

北京中軸線,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北京城市東西對稱佈局建築物的對稱軸,北京市諸多其他建築物亦位於此條軸線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南起永定門,北至鐘鼓樓,直線距離長約7.8公里。

永定門,是明清北京外城城墻的正門,位於北京中軸線上,是北京外城城門中最大的一座,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永遠安定”之意。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檐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綠琉璃瓦剪邊頂,面闊五間,通寬24米;進深三間,通進深10.50米;樓連臺通高26米。

正陽門,俗稱前門,在天安門廣場南端,是明、清兩代北京內城的正門,由南面的甕城箭樓和北面的正樓兩部分組成。箭樓有兩重飛檐,四層箭窗,首層平臺圍有漢白玉石欄,琉璃瓦頂飛龍翹首,神態逼真。正統四年(1439年),為了加強京師的防禦能力,在京師各城門外添建箭樓,正陽門箭樓就是此時建成。正陽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人民英雄紀念碑位於北京天安門廣場中心,在天安門南約463米,正陽門北約440米的南北中軸線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紀念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紀念碑。人民英雄紀念碑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塊花崗岩,長14.7米、寬2.9米、厚1米、重60.23噸,鐫刻著毛澤東同志1955年6月9日所題寫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金箔大字。背面碑心由7塊石材構成,內容為毛澤東起草、周恩來書寫的150字小楷字體碑文。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天安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市的中心、故宮的南端,與天安門廣場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隔長安街相望,佔地面積4800平方米,以傑出的建築藝術和特殊的政治地位為世人所矚目。天安門是明清兩代北京皇城的正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門”,寓“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設計者為明代御用建築匠師蒯祥。清朝順治八年(1651年)更名為天安門。由城臺和城樓兩部分組成,有漢白玉石的須彌座,總高34.7米。天安門城樓長66米、寬37米。城台下有券門五闕,中間的券門最大,位於北京皇城中軸線上,過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門洞上方懸挂著毛澤東畫像,兩邊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和“世界人民大團結萬歲”的大幅標語。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神武門是紫禁城北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玄武門,取古代“四神”中的玄武,代表北方之意,後因避康熙皇帝玄燁名諱改名神武門。內設鐘鼓,與鐘鼓樓相應,用以起更報時。

北京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鼓樓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鼓樓二層大廳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僅存一面殘破的主鼓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劃痕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時刺刀所劃。現有25面更鼓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尺寸仿製的。

鐘樓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單體古代建築。鐘樓東北角開一蹬樓小券門,登75級臺階至二層。整個建築結構強調了共鳴、擴音和傳聲的功能,這種設計在中國鐘鼓樓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鐘樓二層報時銅鐘製造于明永樂年間。銅鐘懸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鐘身高5.5米,下口直徑有3.4米,鐘壁厚12到24.5釐米,重達63噸,是目前中國現存鑄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鐘,堪稱中國的“古鐘之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