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朝兵:“給老百姓辦事,不看值不值,只看該不該!”
黃朝兵(左二)和民警準備社區安防講座材料
黃朝兵(右一)給民警強調執法規範
翻看自己年輕時的照片
▲黃朝兵在社區討論自來水管道改造事宜
記者初見黃朝兵,是在石坪橋派出所的辦公室。那是6月28日的早上,窗外夏雨正疾。剛處理完一起居民樓漏水警情的他上衣濕透,濕淋淋的衣服貼在消瘦的肩脊上。他用手抹著額頭的雨水,滿面沉悶喃喃自語:雨這麼下,屋頭漏水的居民可要遭罪了……
在同事眼中,51歲的黃朝兵是一位溫文爾雅的老大哥,説話永遠和煦平易、不急不緩。而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再難的事,只要慢慢想辦法,總能找到解決的路子,關鍵要堅韌、要耐磨。”這句話,他常對工作中遇到難題的年輕民警講,也常對生活遇到困難的轄區群眾講,更是他從警30年來經常用以自勉的話,“幹社區工作,就像解疙瘩,必須下定決心、集中精力、講究方法、堅持不懈,才有可能將工作做得像個樣子!”
“每一點付出,群眾都會默默記在心裏”
1989年,黃朝兵警校畢業,被分配到九龍坡區勞動村派出所當戶籍民警。當時,全國性的人口流動大潮尚未開始,黃朝兵負責的社區滿打滿算只有3000來人,而流動人口幾乎沒有。可就是管理這樣一個相對簡單的社區,年輕而靦腆的黃朝兵還是遇到了麻煩:“不敢跟群眾講話,見人就面紅心跳。”如今回想往事,他還是記憶猶新。工作做不好,群眾不認可,在當時可著實急壞了這個要強的年輕人。
不過,黃朝兵的性格特點就是堅韌。不是和居民一打交道就緊張嗎,那就主動找到府去打交道!可是,到府總要有個由頭吧!他靈光一閃,想到了居民在所裏申領的各類證件。
原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戶籍管理制度還比較質樸。群眾的證件辦好了,一般都要自己到派出所或居委會去領,既耽誤工作也不方便。於是,黃朝兵就在這個問題上動起了腦筋:每天下班,他就從所裏把社區居民辦好的證件裝到包裏,然後步行挨家挨戶去送到府,趁機和居民拉關係、嘮家常。“這個年輕娃兒不錯!”慢慢地,居民的口碑變了,黃朝兵在大家心中有了位置,他的工作也逐漸步入正軌。“人民群眾真是太淳樸了,你的每一點付出,他們都會默默記在心裏。”黃朝兵感慨地説。
如今,三十年過去了,山城社會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老黃説,上世紀90年代,全所只有一輛摩托車,供案偵民警專用;一台對講機,所長和大家公用;和分局聯繫的唯一電話也經常莫名停擺。可是再看如今,石坪橋派出所轄區的七個社區,光常態性流動人口就達6萬之多,派出所的警力也翻了兩倍有餘。
改革開放初期,公安的職能屬性更偏向於管理。而隨著社會進步,公安機關的服務屬性愈發凸顯。對此,黃朝兵的態度是:“人民公安,就該為人民服務。幫老百姓辦事,就要幫出個結果!”
“認準的事兒,不管再難,也要辦成。”
社區工作千頭萬緒,黃朝兵是社區派出所副所長,化解基層矛盾、增進社會治理是他的一項重要職責。隨著“楓橋式派出所”被樹立為基層派出所的長遠目標,身為老黨員和老社區民警的黃朝兵,愈發感到責任重大。因此,一到社區,他總有處理不完的家長裏短,哪家鑰匙落家裏了、哪家下水管堵了、哪家夫妻吵架了……總之,開門七件事,沒有一件不煩心。遠的不説,最近陰雨連綿的短短兩天內,他和民警處理的房屋漏水求助警情和糾紛調解就有15起。面對撲面而來的各種惶急和焦慮,有時甚至是各種“找茬”和“軟釘子”,黃朝兵總是一臉微笑:您別急,慢慢説,咱們一起想辦法……
九楊新村社區年過七旬的黃阿姨,是一位退休教師,為人不錯,就是喜歡較真。去年上半年,黃阿姨三天內報警七八次,反映樓上出租屋半夜“刻意”製造噪音,而且還埋怨民警“不作為”,對樓上“硬不起來”。為這事,黃朝兵前期安排社區民警到府調解三次,可黃阿姨連門都沒讓進。後來,黃朝兵乾脆自己親自登門拜訪。“不讓進?沒關係,我站在門外給您彙報!”就這樣,他在門外,黃阿姨在門內,雙方隔著一道鐵門,他詳細介紹了近兩天民警約談出租屋業主和前後6個租客的情況,並將業主簽署的保證書隔著門縫塞進去……黃阿姨的門最終打開了,帶著一臉慚愧,她拉著黃朝兵的手,不住地稱謝:“不好意思,讓您站了兩個小時,失禮了失禮了……”
“給老百姓辦事,不看值不值,只看該不該!”這是黃朝兵經常説的話。
冶金三村小區的一處下水道因規劃設計不合理,經常堵塞,導致常年糞水橫流、臭氣熏天,這條小區道路也被居民稱為冶金村的“龍須溝”。今年5月底,下水道再次堵塞,橫溢的污水將矛盾徹底激化,居民們互相指責,隨時可能發生衝突。接到群眾反饋後,黃朝兵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調解。他知道,治理這條“龍須溝”,唯一的辦法就是進行下水道改造!為此,他先後8次到居委會、5次到街道進行協調,最終成功幫助居民申請到市政專項資金15萬元。如今,改造工程已近尾聲,事情得到圓滿的解決。
老而彌韌,是所裏領導對黃朝兵的一致評價。“認準的事兒,不管再難,也要辦成。”
今年初,轄區有位八十多歲的黃大爺找到黃朝兵,提出要修改自己的出生日期登記資訊。原來,由於解放前的歷史原因,老人的出生日期由1930年誤登記為1932年,跟弟弟的出生年月正好重合。如今,家裏修族譜,這事就成了老人心中一塊心病。80歲還要改出生日期?所裏的很多民警都覺得這事難辦。可黃朝兵是個認死理的人,他覺得,這在旁人是小事,但對如此高齡的老人來説卻是一件天大的事。在向所裏彙報並獲得支援後,他和同事驅車8個小時,趕往老人的川西老家,歷時兩天,最終確定了老人的真實出生年月確為1930年。得知事情解決了,老人流著淚對黃朝兵説:“謝謝公安同志們!”
“你們有意見,打我兩下都行!現在第一要務是撤離!”
黃朝兵性情溫和,平時很少心急冒火。不過他告訴記者,有時候被逼急了,他也會表現出金剛怒目的一面:“群眾的利益眼看就要受到損失,危急時刻,這時候,作為黨員的我,必須站得出來!”
2017年7月的一個雨夜,石坪村小區一處高10多米、長20余米的石砌堡坎忽然出現大面積凸出的險情。堡坎上方,是一座四層的敬老院。一旦堡坎崩塌,後果不堪設想。接警後,黃朝兵火速帶隊趕往現場。當時,大雨漫天,全院58名老人的家屬子女站在敬老院的壩子裏,要求社區負責老人的安置地點和安全保障。原來,個別家屬將老人留在敬老院已多年,如今一旦要求將老人接回家,他們確實有難處和顧慮。但是,社區顯然無法在短時間內為老人們找到合適的安置地。
眼看堡坎危在旦夕,而十幾個“頑固”家屬在民警百般勸説下依然糾纏不清,黃朝兵情急之下,大喝一聲:“你們有意見,打我兩下都行!現在第一要務是撤離!”眼看平日裏和和氣氣的黃所長忽然發火,鬧事的家屬們很快平靜下來,配合社區人員扶著老人上車回家。隨後,街道組織施工隊連夜冒雨施工,對堡坎進行翻修加固,將這起險情成功化解。
“那次我是真急了,人命關天,群眾的生命眼看有危險,作為黨員的我,必須站得出來!”黃朝兵至今説到這事,依然心情不能平靜,可見當時情況之緊急。
在社區公安工作多年,黃朝兵總是出現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哪有問題,哪有糾紛,哪有險情,不管水裏火裏,黃所長都會在現場!他在,我們就安心,就有底氣!他就是一個救火隊長!”社區居民周正祥如此説道。
重慶晚報-上游新聞記者 余珂靜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