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開館的重慶抗戰戲劇博物館你不得不去
1938年至1945年,在中國的戰時陪都重慶,掀起了一場中國戲劇史上轟轟烈烈的戲劇運動。這段時期被稱為中國話劇發展的黃金歲月。
今(18)日,重慶市話劇院歷時4年打造的國內首個以抗戰戲劇為主題的話劇類專業博物館——重慶抗戰戲劇博物館將開始對外試運營,帶你重溫那段輝煌、令人刻骨銘心的黃金歲月。
重慶抗戰戲劇歷史陳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思佳 攝
重慶抗戰戲劇博物館位於渝中區中山一路,由抗建堂劇場、重慶抗戰戲劇歷史陳列和展演體驗區(建設中)三部分構成,總面積約3000平方米。
抗建堂外景
其中,重慶抗戰戲劇歷史陳列分為抗戰戲劇團體、抗戰戲劇名人、抗戰戲劇名劇、抗戰戲劇歷史成就等八個單元,通過豐富的文字、圖片、實物、實景模型等方式系統展示重慶抗戰戲劇的歷史風貌、歷史貢獻和藝術成就。
抗建堂。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思佳 攝
抗建堂:中國話劇的聖殿
1940年,重慶劇場資源奇缺。4月,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第三廳廳長的郭沫若、主任秘書陽瀚笙向周恩來建議修建一座專門用於話劇演出的劇場。
於是,抗建堂由此而來。
抗建堂劇場內景
1941年4月5日,抗建堂正式竣工啟用。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取戰時全民口號“抗戰必勝,建國必成”之義為劇場親筆題寫“抗建堂”場名。“當時,中國萬歲劇團馬彥祥編導的四幕話劇《國賊汪精衛》作為開張劇目,前往看演出的觀眾特別多。購票長隊從金剛塔坡上一直延伸到坡下的中山一路街邊。”重慶市話劇院院長張劍説。
抗建堂劇場廂廊
從1941年4月至1945年,抗建堂共上演了33齣大型話劇,曹禺的《蛻變》、《北京人》,吳祖光的《風雪夜歸人》,郭沫若的《棠棣之花》等經典劇目都在抗建堂首演。張劍介紹:“這些不朽藝術作品在中國話劇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抗建堂也被眾多抗戰戲劇的親歷者稱為‘中國話劇的聖殿’。”
話劇《風雪夜歸人》:周恩來七度來渝觀看
在展廳的第五部分,8幅連環畫生動還原了抗戰時期,話劇人在重慶發生的故事,尤其是《周恩來七看<風雪夜歸人>》。
《周恩來七看<風雪夜歸人>》連環畫。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思佳 攝
1941年,吳祖光從四川來到重慶。在此之前,他就因話劇《鳳凰城》和《正氣歌》,被譽為“戲劇神童”。1943年,身在重慶的吳祖光創作的《風雪夜歸人》在抗建堂公演。
劇作因表現了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人性覺醒,叩問了社會的冷漠無情,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周恩來甚至不顧抗建堂兩百多步石階的高坡步程,七度親臨抗建堂觀演,同編劇、導演、演員深入交流。
《風雪夜歸人》舞臺模型
1950年,已經是國家政務院總理的周恩來,還專門邀請吳祖光到家中做客,同他交談的話題依舊是抗建堂演出的《風雪夜歸人》。
“可見周恩來對話劇《風雪夜歸人》的重視。”張劍還介紹,“除了連環畫,觀眾還可以在展廳欣賞《風雪夜歸人》的劇照和舞臺模型。”
博物館內景
怒吼劇社:重慶首個業餘話劇團體
“當時,在重慶的抗戰戲劇團體包括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抗敵演劇隊及抗敵宣傳隊、怒吼劇社、上海影人劇團、孩子劇團等。”張劍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其中怒吼劇社是當時重慶首個業餘話劇團體,1937年9月成立於重慶。
怒吼劇社發起人余克稷、陳叔亮、章功敘、梁少候、趙銘彝等。劇社的成員有50多名,主要來自重慶電力公司、成渝鐵路局的業餘戲劇愛好者及平、津地區流亡入川的劇人。
張劍正在介紹抗戰戲劇歷史。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思佳 攝
“可以説當時重慶的抗戰劇人沒有不知道余克稷的,他是重慶電力公司的總工程師。“張劍感慨,以余克稷的身份和收入,完全可以過上優裕的生活,但他大部分薪水都用在戲劇事業和接濟劇人生活困難上。
1937年,怒吼劇社首次公演的《保衛蘆溝橋》連演四場,大受歡迎。此後,劇社相繼參加中華全國戲劇節、霧季公演等重要活動。抗戰勝利後,劇社依然堅守重慶戲劇演出陣地,一直持續到50年代初期。
市民觀展。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吳思佳 攝
張劍説:“作為重慶本土的第一家話劇劇社,首開重慶進步戲劇先河,為重慶大後方戲劇運動的興起和繁榮,做出十分重要的貢獻。”
為更好的保護好、利用好重慶抗戰戲劇這一珍貴的歷史文化資源,重慶市話劇院將打造“重慶抗建堂·中國抗戰戲劇歷史風貌區”。該項目包括抗戰戲劇主題步行景觀區、博物館參觀、抗戰戲劇駐場演出等。“我們致力於打造重慶獨有的文化新名片,彰顯重慶曆史人文價值,構築中國話劇精神高地,樹立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産業項目典範。”張劍説。
博物館總體外觀效果圖
博物館在試運營期間接受團體預約參觀,並對持有抗建堂劇場當日演出門票的觀眾免費開放。博物館計劃于2019年12月18日正式開館。(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由重慶市話劇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