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信仰誓不改 殷殷熱血薦軒轅 ——著名工人運動領袖楊殷的非凡人生

發佈時間:2019-06-18 13:32:56  |  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楊殷

楊殷,字孟揆,名典樂、夔禮。青年時期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響,跟隨孫中山進行了一系列的革命鬥爭。五四運動前後,他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于1922年冬加入中國共産黨。上海五卅慘案發生後,參與組織開展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1929年8月24日下午4時,楊殷和彭湃、中共江蘇省委軍事科科長顏昌頤、江蘇省委軍事科士兵運動負責人刑士貞等同志,在上海法租界滬西區新閘路徑遠裏開會。由於叛徒白鑫告密,反動派勾結帝國主義在上海的工部局,派出巡捕把他們逮捕入獄。8月30日,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殺害。

1930年8月30日,在楊殷等四烈士犧牲1週年之際,周恩來以冠生署名,在《北方紅旗》上發表題為《彭楊五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一文,文中對楊殷等人被捕及遇害的經過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讚揚了楊殷等人在獄中仍不忘宣傳黨的政治主張,指出“革命領袖的犧牲,更有他不可磨滅的戰績,照耀在千萬群眾的心中,鎔成偉大革命的推動之力,燃燒著每一個被壓迫群眾的革命熱情”,併發出倡議:“在死難的烈士前面,不需要流淚的悲哀,而需要更痛切更堅決的繼續著死難烈士的遺志,踏著死難烈士的血跡,一直向前努力,一直向前鬥爭!”

舍生取義為大家:“設法脫免余無口供之三人”

1929年8月,彭湃、楊殷在獄中寫給黨中央的第一封信(部分)。

1929年8月,黨中央曾收到兩封特殊的來信,其中一封是楊殷等人被捕後,楊殷起草,給中央報告被捕情況的信,並在信中提出了鬥爭對策,一共六條,前兩條是這樣寫的:“(一)儘量設法做到五人通免死刑。(二)上條不能做到,則只好犧牲沒有辦法之安、揆二人,而設法脫免余無口供之三人。”最後落款為“揆、安等(揆代表楊殷,安代表彭湃)。”信中表示要儘量設法做到使被捕的5人都免死刑。如果這一條不能做到,則只好犧牲無法挽救的彭湃、楊殷兩人,而設法救出其餘同志。

在營救無望即將就義前夕,楊殷和彭湃又聯名執筆寫了第二封信給黨中央。信中説,“冠生(指周恩來)暨家中老少:我等此次被白害(指叛徒白鑫),已是無法挽救。……我們在此精神很好。兄弟們不要因為弟等犧牲而傷心。望保重身體為要!余人還堅持不認。揆、安。”楊殷和彭湃此時已抱定必死之決心。這兩封信,表現了共産黨人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寧願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去挽救其他同志免於死亡的思想境界和至死不渝為黨、為革命獻身的崇高理想信念。

對真理孜孜以求:“朝聞道,夕死可矣”

楊殷等人被捕後,在獄中,反動派對楊殷先採取高官厚祿利誘,繼而又採取威迫手段。但他始終堅貞不屈,大義凜然,沒有透露任何黨的機密,保持了共産黨人的崇高革命氣節,使國民黨反動派一無所獲。周恩來在《彭楊五同志被敵人捕殺經過》中寫道,“在這三天中,五同志沒放過一刻機會,不斷(向)在獄群眾與司令部內的士兵宣傳。當彭、楊諸同志與士兵談至痛切處,士兵中竟有捶胸落淚,痛罵國民黨軍閥非殺盡不可的。當他們説至激昂處,便齊唱《國際歌》與少年先鋒歌,士兵與獄中群眾亦高呼口號和之,於是愁苦慘澹的獄中,一變而為激昂慷慨的沙場。……楊殷同志曾笑説:‘朝聞道,夕死可矣。’”

楊殷,1892年8月12日出生在廣東省香山縣翠亨村一個封建家庭,與孫中山同村,自幼接受孫中山革命思想,隨孫中山進行反袁鬥爭,曾發誓:“為了振奮中國,壓倒帝國主義,雖毀家紓難,粉身碎骨,亦在所不計。”1914年楊殷到上海,決心除掉袁世凱的爪牙——淞滬警備司令鄭汝成,並付諸行動。他雖未將鄭汝成炸死,但將其重傷,並機智地避開了敵人的追捕。

在目睹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護法運動”相繼失敗後,楊殷陷入了深深的迷茫之中,他開始思索如何才能將人民從水深火熱中解救出來?革命應該何去何從?

此後五四運動在中國轟轟烈烈爆發,馬克思主義在南方也開始傳播,楊殷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共産主義ABC》《共産黨宣言》等書籍,他被這些書裏所講的共産主義理想深深吸引,便開始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社會主義道路和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楊殷得到了極大的啟示、看到了新的希望。

1922年秋,楊殷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年底,楊殷受黨組織派遣,前往蘇聯參觀學習,進一步堅定了他對馬列主義的信仰和走社會主義革命道路的決心。楊殷自從認識到馬克思列寧主義可以拯救中華民族後,就把全心全意為民族解放而鬥爭作為畢生信念;在行動上,他積極領導工人運動、開展武裝鬥爭。

興工運真心誠意:“天下工人一家親”

1929年8月31日,周恩來代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起草了《以群眾的革命鬥爭回答反革命的屠殺》的告全國人民書。

楊殷犧牲後第二天,周恩來代中共中央起草了《以群眾的革命鬥爭回答反革命的屠殺》的告全國人民書。高度評價了楊殷的革命功績,稱他為:“中國歷史上最有名之廣東省港大罷工的領導者,是廣東鐵路工人的領袖,是中國共産黨的中央委員。”

開展工人運動是中國共産黨創立初期的中心工作,而從長期著眼,積蓄力量,則是包括工人運動在內的中國民主革命的根本方針。

1924年春,楊殷在廣州開展鐵路工人運動,他不斷深入到粵漢、廣九、廣三等3條鐵路工人中去。當時,北洋政府鎮壓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的“二七慘案”剛剛過去,鐵路工人對參加革命心有餘悸。楊殷以真心換真心,耐心教育,通過擺工人受殘酷壓迫剝削的事實,宣傳黨為人民利益奮鬥的社會主義政治理想,號召工人繼續起來鬥爭。他平易近人的誠懇態度,得到工人的認可,並慢慢和他親近起來。他以“十人團”為骨幹,聯繫教育其他工人,最終把粵漢、廣九、廣三等3條鐵路的車務工會爭取過來,使它成為一支堅強的革命力量。通過楊殷等人的努力,1924年5月1日,廣州工人代表大會召開,許多工會自願加入,會員達到20萬人,楊殷被選為該會顧問。

隨後,楊殷到香港開展工人運動。他憑藉當年在同盟會期間建立的社會關係,深入到工會基層,同各個工會領導人聯繫,啟發他們消除封建地域觀念,樹立“天下工人一家親”的思想。他還組織了一批工人積極分子到紅磡街6號樓下開會,將這裡稱為‘小社’,以此為開展革命活動的陣地,分派他們到太古船塢等企業開展活動,發展了一批積極分子入黨、入團。

楊殷通過開展工人運動,將這些力量匯集在了一處,積蓄成一股強大的力量,為著名的省港大罷工的勝利提供了堅強保障。雖然出於鬥爭策略需要,楊殷當時沒有擔任省港大罷工的公開領導職務,但他在這次罷工中作出了重要貢獻。省港大罷工堅持了1年零4個月,給英帝國主義以沉重打擊。

謀起義奮戰到底:“血是不會白流的”

1929年中共廣東省委《第七十六號通告》稱:“楊殷是廣州暴動的有力指導者。”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公開叛變革命。八七會議以後,黨中央決定由周恩來領導南方局的工作,在周恩來到任之前,由張太雷、楊殷等組織臨時南方局。這時廣東區委改組為廣東省委,楊殷任省委委員兼省革命委員會主任和肅反委員會主席。

11月,廣東省委根據中央指示,決定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並成立了領導起義的總指揮部,楊殷參加了起義的領導機構,負責總指揮部的參謀團工作,收集情報,協助進行軍事技術的指導和制訂起義的行動計劃。

12月11日淩晨,廣州起義爆發,經過兩小時激烈的巷戰,起義軍佔領了廣州大部分地區。在炮火中,廣州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張太雷任代理主席,楊殷任人民肅反委員。楊殷在蘇維埃政府首次會議上報告了“肅反”工作情況。12日中午,張太雷不幸中彈犧牲,楊殷接任廣州蘇維埃政府代理主席。他下令處決了一批反革命分子,並通知各路起義軍加強“肅反”工作,維持革命秩序,控制交通。他又佈置參加攻打市公安局的鐵路工人敢死隊,迅速返回廣三、粵漢、廣九等鐵路,佔領和守住車站,切斷運輸線,阻滯國民黨軍反撲廣州;同時,調機車接運郊區農軍進城,援助起義軍。楊殷的這些週密細緻的部署,在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3日,在敵我力量對比過於懸殊的情況下,為了保存力量,起義軍決定撤出廣州。楊殷率領赤衛隊員掩護部隊撤退,直到最後才轉移到香港,負責處理善後工作。他鼓勵同志們説:“起義是失敗了,但血是不會白流的。現在已是臘月殘冬,春天不是就要到來的嗎!”。

周恩來曾這樣評價楊殷:“他曾親自參加廣州暴動,……並曾親自指揮赤衛隊與頑強的敵人作戰,直戰至暴動第三天,盡了最後的努力。”

1929年9月5日,中共中央發出《第四十七號通告》,指出:“彭、楊、顏、邢四烈士的犧牲是中國革命、中國黨之很大的損失!”楊殷烈士的一生是短暫的一生,卻是不平凡的一生。他關心廣大群眾的疾苦,深入基層建立工會,領導了最有名的省港大罷工;他英勇善戰,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並堅持到最後撤離;他對革命矢志不渝,唱著《國際歌》,高呼口號,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用革命者的一腔熱血澆灌這災難深重的土地。

楊殷等四烈士犧牲後不久,周恩來指揮中央特科的同志將叛徒白鑫擊斃。楊殷和彭湃等人犧牲後,中國共産黨在黨刊《紅旗》上出版了紀念專號,在革命根據地創辦了彭楊軍事學校,在中央蘇區設立了楊殷縣(現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以紀念烈士。

文中所示檔案為中央檔案館藏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9年4月5日 總第3356期 第一版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