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發佈時間:2019-06-18 13:13:53  |  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清末民初,一些外國傳教士、中國資産階級知識分子在報刊上對馬克思、恩格斯及其理論所作的零星介紹,是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最初的傳播。由於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的了解和認識是非常膚淺和片面的,這些介紹並沒有引起人們的特別關注。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俄國十月革命用事實證明馬克思主義的無限生命力,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以李大釗為代表的先進分子開始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先後發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新紀元》等文章,主張向俄國十月革命學習。但十月革命並沒有立即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狀況發生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到五四運動前,中國雖有許多熱衷於社會主義的宣傳者介紹馬克思主義,但信仰馬克思主義者不多,也並未將其作為指導思想,國內報刊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仍然很少。五四運動的爆發,標誌著一場新的偉大的反帝反封建鬥爭的開始,並由此引起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

五四運動後,李大釗、陳獨秀、李漢俊、施存統、陳望道等人不斷地將日文的馬克思主義著作及文章譯介到中國。如李大釗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李達的《什麼叫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目的》、楊匏安的《馬克思主義》等文章。周恩來、蔡和森、李維漢從歐洲向國內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周恩來在天津《益世報》《新民益報》發表的通訊。到蘇聯學習的劉少奇、趙世炎、陳延年、瞿秋白等人分別從俄文向國內介紹馬克思主義理論。據不完全統計,五四時期在報刊上發表的介紹馬克思主義的文章達200多篇,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馬克思、恩格斯著作的譯文。

與此同時,五四運動之後,介紹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陣地也擴大了。

從十月革命後到五四運動前,介紹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幾種,介紹社會主義的文章更是寥寥無幾。五四運動以後,全國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種,其中相當數量的刊物以介紹新思潮、改造社會為己任。《新青年》《每週評論》《共産黨》雜誌、《晨報》《民國日報》《時事新報》等報紙,先後開闢專欄,刊登很多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著作的譯文,以及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章,如《每週評論》即摘譯了《共産黨宣言》等,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也變得豐富和深化了。在傳播馬克思主義原著方面,以李大釗為首的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説研究會蒐集引進了數十種英、德、日、俄、法文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在上海,陳獨秀等人于1920年5月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分別介紹傳播馬克思主義。1920年,陳望道翻譯出版了《共産黨宣言》。其後,有更多的馬列著作譯著被介紹到國內來,如馬克思的《價值價格與利潤》《〈政治經濟批判〉序言》《資本論》《哥達綱領批判》,恩格斯的《科學的社會主義》《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反杜林論》,列寧的《俄羅斯之政黨》《國家與革命》。這些原著的引進與傳播,對中國先進知識分子準確理解和接受馬克思主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原著的引進和大量宣傳馬克思主義文章的發表,讓五四時期中國先進分子思想發生了急劇變化,一批先進分子相繼從激進民主主義者轉變為馬克思主義者。他們逐步認同和接受了唯物史觀、剩餘價值學説和科學社會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的一些基本觀點,並將此作為指導思想,選擇社會主義,創建了中國共産黨。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9年5月3日 總第3368期 第二三版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