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國典雄聲艷陽天

發佈時間:2019-06-18 13:13:53  |  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蔡彬
分享到:
20K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的濃重湘音震動了全世界。

第一面國旗在《義勇軍進行曲》和54門28響禮炮聲中升起,朱德總司令檢閱三軍,30萬群眾組成的浩大遊行隊伍……天安門廣場沸騰了!

九州從此做主人,大眾歡呼露笑顏。開國大典、天安門,中國走向復興的時空起點!歷經兩個多小時的閱兵儀式之後,歡騰的群眾隊伍通過天安門廣場,人群和旗幟、彩綢和鮮花匯成了喜慶的海洋。古老的東方民族翻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向全世界莊嚴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國都與大典舉行地及閱兵方案的確定

在1947年時,中共中央曾決定自1946年6月算起用5年時間打倒國民黨。1948年11月淮海戰役開始後,毛澤東明確指示,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便可能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政府。

開國大典閱兵部隊位置行進路線圖中央檔案館藏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結束後,國民黨發動內戰的主力已基本被殲滅,中國人民解放軍挺進到長江北岸。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已陷入四分五裂、土崩瓦解的絕境,新中國誕生的條件已經成熟,新中國建國儀式的舉行被提上了議程。

正式決定首都設在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的。毛澤東指出:“我們希望四月或五月佔領南京,然後在北平召集政治協商會議,成立聯合政府,並定都北平。”

早在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率領黨中央機關東渡黃河、進入晉綏解放區時就已經開始考慮“建國”和“定都”的問題。隨著解放戰爭進程的加快,南京、西安、洛陽、開封、北平等城市紛紛在毛澤東眼前浮現,最後他的目光鎖定了“北平”。

1949年3月中旬,中共中央領導機關從西柏坡遷往北平。9月21日,由中國共産黨發起召開的,有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地區、人民解放軍、各少數民族、海外僑胞和其他愛國分子的代表參加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隆重開幕。會議通過了具有臨時憲法作用的《共同綱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組織法》,審議通過了關於擬定國都的意見,確定新中國的首都設在北平,並自當天起正式將北平改為北京。

選擇舉行開國大典的地點首先要考慮是否有閱兵的場地。當時有兩個地點可供選擇:西苑機場、天安門廣場。中共中央經過多方面考慮,決定將大典地點定在天安門廣場,而主席臺就是天安門城樓。

閱兵儀式在整個開國大典中佔有很大的比重。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在中南海懷仁堂聽取聶榮臻、楊成武、唐延傑的閱兵籌備工作彙報。經過討論和部分修改完善,最後一致通過相關方案。毛澤東強調説:“我們歷來主張慎重初戰,這次閱兵也是初戰,開國第一次嘛。告訴同志們,一定要搞好,不許搞壞。”

受閱部隊接到命令後,馬上挑選優秀的戰士組成方隊,參加即將舉行的開國大典閱兵式。指戰員們都想親身經歷這一歷史性的盛典,爭先恐後地報名參加。儘管時間緊張,選拔仍是嚴格而殘酷的,許多被刷下來的戰士當場抱頭痛哭。

“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的背後

1949年10月1日,全國人民盼望已久的日子終於到來了。

熟識國史的人也許早就注意到:開國大典是在當日15時舉行的。這也是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出於防空襲的考慮而定的時間。為了確保閱兵萬無一失,聶榮臻考慮極其週密,他向參閱部隊發出一道死命令:如遇空襲,要原地不動,“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動”,保持原隊形。

今天重聽開國大典的錄音帶,我們能聽到開頭有一段特別的講話:“大會全體注意,不要喊!注意!注意!!注意!!!今天首都全體軍民各界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會,現在準備開會,請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同志宣佈開會。”這四川口音,就是聶榮臻的聲音。

15時,慶典司儀、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宣佈典禮開始,毛澤東用他那極富有感染力的湖南口音莊嚴而興奮地宣告:“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這個聲音響徹了全世界。

毛澤東身邊的衛士長李銀橋接受筆者採訪時回憶,當年廣場上歡聲雷動,沸騰似潮涌。那一刻,他一個窮孩子也終於翻身做了主人。

筆者曾看到許多紀實作品裏,乃至一些回憶錄和歷史著作中,寫到“開國大典”的細節時都這樣寫,“毛澤東主席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其實,這兩句話寫的都不對,回放當年的錄音帶便可以找到真正的答案。為此,筆者曾專訪過著名文獻專家龔育之與當年負責開國大典報道的新華社記者(後任新華社副社長)李普、登上天安門城樓的攝影記者侯波。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是在什麼時候、什麼場合向全國人民、向全世界宣告的?準確地説,是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告的。”沉思片刻,龔育之接著解釋——在時間上,有這樣一個過程:1949年9月21日,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致開幕詞,這篇開幕詞以“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這句名言而為全中國人所銘記,在這篇開幕詞中已經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翻閱當年10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的消息,可發現李普的報道中沒有寫毛澤東當時宣佈“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因此,儘管10月1日下午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禮史稱“開國大典”,但筆者認為真正的開國典禮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召開。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並沒有説“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龔育之生前受訪時對筆者講,毛澤東在人民政協開幕詞中説的“站起來了”的是“中國人”而不是説的“中國人民”,説“中國人”有更深更廣的含義。

攝影家侯波晚年接受筆者採訪時説:“那天我很榮幸地登上了天安門,女攝影記者就我一個。主席講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時,我就按了快門。”

毛澤東宣告後,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聲中按動了電鈕,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面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來了。全場肅立,向國旗行注目禮。54門禮炮齊鳴28響。

揮手山河新政立,發聲世界舊權終。現場群眾都把紅旗高高舉起,匯成了一片紅色的海洋!

歷史細節裏的真實場景

開國大典的閱兵按閱兵式、分列式的組織程式進行。閱兵式在靜止狀態下進行,全體受閱部隊以天安門城樓上的主席臺為中心,按序列在東、西長安街列隊,接受閱兵司令員的檢閱;分列式在行進狀態下實施,各受閱部隊依次由東向西通過天安門城樓前接受檢閱。受閱部隊按海、陸、空三軍的序列編組。

閱兵式開始了。檢閱司令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朱德,閱兵總指揮是聶榮臻。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保衛勝利果實》等軍樂樂曲的連續鳴奏中,身著戎裝的朱德在聶榮臻陪同下乘敞篷閱兵車先後檢閱了排列在東長安街的海軍代表部隊,陸軍的步兵師、炮兵師、戰車師和西長安街的騎兵師。在檢閱過程中,朱德連連招手向受閱指戰員致意,高呼:“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中央人民政府萬歲!”各受閱部隊頻頻高呼,回應相同的口號。當朱德向指戰員問好時,指戰員齊聲響亮地回答:“祝總司令健康!”整個閱兵場,莊重、熱烈而和諧。

檢閱畢,朱德回到城樓主席臺用洪亮的聲音宣讀《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隨後,在雄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節奏聲中分列式開始。於是,楊成武用電話向東三座門外的指揮分所發出相應的命令。首先通過天安門廣場的是由155人組成的年輕的人民海軍方隊。歷次閱兵中,唯開國閱兵是海軍打頭陣。其後,步兵師以3個建制步兵團和臨時編組的衝鋒槍、輕機槍、通信、重機槍、輕迫擊炮、重迫擊炮、戰防炮、山炮各一個營的陣容接受檢閱。炮兵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彈炮、37毫米和75毫米高射炮的陣容出現在天安門廣場。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進,均用中型卡車或十輪大卡車牽引,頗為壯觀。戰車師由摩托化步兵、裝甲步兵和坦克兵各一個團編成。

當戰車師進至天安門廣場時,年輕的人民空軍17架飛機編成戰鬥機、轟炸機、教練機3個梯隊,分別以雙機、三機編隊,分批次接連飛臨天安門上空,與地面的戰車方隊遙相呼應,接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天安門廣場上參加慶典的群眾歡聲雷動,然而,他們或許並不知道,這17架飛機中,有4架飛機是攜帶實彈飛行,正在執行戰鬥值班任務。出於安全因素考慮,受閱飛機帶彈飛行在航空史上是史無前例的。人們也許沒有看出,成梯隊批次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的受閱飛機好像並不止有17架,好像有很多,其實這是閱兵指揮所實施的一個“障眼法”。當時的南苑機場只有這17架繳獲敵人的螺旋槳飛機,為了達到閱兵的最佳效果,閱兵指揮所指示,第一梯隊的9架P-51戰鬥機在飛過天安門廣場受閱後不降落,再繞彎飛第二圈,正好接在第三梯隊之後,成為第四梯隊重新受閱。如此從天安門現場觀看,當日受閱飛機似乎共有26架。

受閱部隊的裝備,大多數是在解放戰爭和抗日戰爭中從敵人手中繳獲的,它們記載著人民軍隊的赫赫戰功。受閱方陣中,還刻意安排了一些由騾馬作牽引的炮車,以示炮兵部隊由騾馬拉炮發展壯大起來的。緊跟後面的是來自察哈爾草原的騎兵師部隊。

這次閱兵歷時兩個多小時,場面非常壯觀。中國人民解放軍以威武雄壯的陣容展現在國人面前,不僅為新中國的開國盛典獻上了一份厚禮,也給世界以震驚。廣場上,人們不斷地歡呼,不斷地拍手,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

之後,熱烈歡呼著的群眾遊行隊伍從金水橋旁走過,“萬歲”聲此起彼伏:“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

毛澤東已經站了好長時間,在周恩來的再三勸説下,他才由李銀橋攙扶著走進了休息室,吸著香煙與程潛交談。然而,沒一會兒,李銀橋見周恩來又回來請毛澤東出去,原來遊行的群眾看不到城樓上的主席就站住不走了。毛澤東回到主席臺,手臂揮動著,在“萬歲”聲最熱烈的時候,他情不自禁地對著麥克風高呼:“同志們萬歲!”

領袖與人民在天安門城樓上下呼應,氣氛熱烈。此情此景,讓觀禮者感動。據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一版,報道前一天開國大典的有關原文是“當群眾隊伍經過主席臺時,‘人民共和國萬歲!’‘毛主席萬歲!’的口號響徹雲霄,毛主席在擴音器前大聲回答‘同志們萬歲!’”並沒有文學作品以訛傳訛的“人民萬歲”4個字。

當晚,首都軍民載歌載舞,盡情地歡度這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個夜晚。

開國大典,在國人的眼裏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標誌。中國人民從此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從此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華民族的發展開啟了新的歷史紀元。開國大典閱兵是新中國第一次軍事盛典,是此後國慶閱兵的藍本,奠定了新中國閱兵式的基本框架。

被授權拍攝開國大典紀錄片的蘇聯攝影師,是劉少奇訪問莫斯科時史達林主動推薦來的。可是,他們所拍攝的幾十本膠片幾乎全因火災而被燒光了。幸運的是,我們自己的那些從延安來的經歷了戰火考驗的攝影師所拍攝的黑白紀錄片,記載下了開國大典的一些珍貴場面。

一唱雄雞天下白,山河歡笑九重天!

1949年,沉睡的東方巨龍醒了!開始騰飛,以其矯健的姿態騰空而起,盤旋在蒼穹之上!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9年1月18日 總第3325期 第一版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