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開放重慶

陸海新通道帶給全球貿易互聯互通新路徑

發佈時間: 2019-06-04 10:19:34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6月3日,“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實踐探索與未來展望”分論壇舉行。

分論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實踐探索與未來展望

6月3日下午,“一帶一路”陸海聯動發展論壇的首個分論壇“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實踐探索與未來展望”舉行。在全球和區域秩序、經貿發展都在飛速變遷的時代,世界各國該如何探索新的有效發展方式?來自世界各國的22位嘉賓,各自給出了真知灼見,一場跨越國界的思想盛宴,在重慶開啟。

智慧與選擇:

全球化需要陸海貿易互聯互通

“全球和區域秩序正在飛速變幻,給各個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都帶來了壓力,所以必須對生存和發展作出必要的選擇。”亞美尼亞政治經濟戰略研究中心主席本雅明·波戈相坦言,目前各國都在經歷著改變,在亞歐大陸尤其明顯。

本雅明·波戈相表示,亞歐大陸還面臨另一個趨勢,就是平行全球化開始取代垂直全球化,更為緊密的亞歐關係已經邁出了步伐。

“我們應該將亞歐大陸緊緊聯繫在一起,方法就是通過‘一帶一路’,能夠讓中國、俄羅斯、歐盟緊密團結在一起。”他透露,亞美尼亞正在加強與中國、喬治亞、歐盟等的聯繫,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加強國與國之間的夥伴關係。

“多邊合作,符合參與國之間的利益。”本雅明·波戈相表示,亞美尼亞也應該在這其中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回應全球各界關切、滿足多邊利益發展的一個目標。”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梁昊光的觀點與本雅明·波戈相高度契合。

梁昊光認為,陸海聯動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要素,是新型全球化的原始驅動力,而交通設施的互聯互通必須是“一帶一路”實踐的排頭兵。

梁昊光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六年來,絲路經濟發展的紅利盡顯,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的基本格局基本形成。

其中交通互聯互通有三個特徵:一是體現以六大經濟走廊為依託的區域性特徵,並且實現區域一體化;二是海陸空交通建設呈現一體化的特徵,僅僅是鐵路建設早已不能滿足交通互聯互通的需要,進而孵化出港口、公路、機場等各類基礎設施的需求,實現了多維度的聯通;三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呈現高品質發展趨勢。隨著全球互聯互通程度的加深,技術標準、服務規範、便利政策等方面軟聯通顯得格外重要。

“以全球夥伴關係為共同理念,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橋梁,探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以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為抓手,實行全球治理觀,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梁昊光用一句話,高度概括了“一帶一路”倡議與陸海新通道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所在。

探索與實踐:

陸海新通道越來越具國際范

“目前柬埔寨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在屬地就有70%的家庭在特區工作。”紅豆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西哈努克經濟特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戴月娥説。

戴月娥介紹,柬埔寨西哈努克經濟特區聯合紅豆集團等重點企業,在西哈努克省共同開發建設國家級境外經貿合作區,旨在對接中柬兩國發展優勢,為企業搭建集群式投資貿易平臺。

經過幾年的發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西哈努克經濟特區如今已成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

西哈努克經濟特區總體開發面積11.13平方公里,目前已形成首期5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的規模,引入了來自中國、歐美、東南亞國家的160余家企業,創造了29000個就業崗位。單是工業産值方面,特區對西哈努克省的貢獻已經超過了50%。

戴月娥表示,更重要的是,特區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將發展成果惠及周邊,使周邊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一方面通過拉動當地就業,改善當地人民的生活水準;另一方面主動履行社會責任,通過每年向柬埔寨紅十字會捐資助學,以及成立柬中友誼公益聯盟,進行扶貧幫困,造福當地百姓。

與此同時,西哈努克特區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密切中柬雙方在醫療、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進一步促進兩國間的民心相通,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

“陸海新通道給全球貿易互聯互通帶來了新的機遇,馬來西亞也將受益。”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黨青年團總財政、吉打州行政議員黃思敏開門見山地説。

“每個人從中獲益、交通連接更便利緊密、就業崗位增加,這就是陸海新通道帶來的新變化。”黃思敏表示,陸海新通道“改變了原本的物流成本,帶來更多的機會”。

“我希望陸海聯動的發展,對每個國家來説都是一個公平的交易,是一個互利共贏的項目,這就需要基於法治和共同發展的原則。”黃思敏説,陸海聯動的發展,並不是單獨進行的,而是需要一系列的支援,包括金融、技術和人才的支援,希望未來各方作出更大的努力,進一步優化現在運作的一些模式。

“現在馬來西亞正在不遺餘力實現國內經濟復蘇,非常歡迎更多中國企業來馬來西亞投資興業,促進基礎設施建設。”黃思敏説。

未來與期許:

經貿合作將推動各國文化交融

“作為世界上兩大文明古國,中國和埃及在4000多年前就有著非常好的友誼。”埃及亞歷山大省省長顧問、亞歷山大大學教授瓦利德·阿布德拉茲姆希望,能夠運用好“一帶一路”倡議,更好地發展中國和亞歷山大省的聯繫,方便雙向的進出口貿易。

瓦利德·阿布德拉茲姆介紹,亞歷山大省和中國的上海、廣東、廣州等城市簽署了友好城市協議,中國和埃及之間合作備忘錄也有利於推動兩國在“一帶一路”建設上的合作。

“我們希望能夠在‘一帶一路’倡議下,更好地發展亞歷山大省同中方的經貿關係,更好地推動雙方進出口貿易。”瓦利德·阿布德拉茲姆真誠地表達了良好的願望。

他認為,埃及65%的商業活動都在亞歷山大省進行,該省有9個工業園區、1個自由貿易區,還打算建設一個新的自由貿易區,“以這次論壇為契機,相信雙方擁有更多合作機會”。

“我們國內的公民已經看到‘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諸多成果。”塞爾維亞前進黨主席團成員、監察委員會主席伊萊娜·武約維奇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使塞爾維亞的産業有了很大的發展,比如在此框架下興建了新的公路、鐵路、橋梁等等。

“兩國在文化教育方面有很多合作,這在促進文化互鑒的同時,也增進兩國人民之間的友誼。”伊萊娜·武約維奇表示,2017年1月1日之後,中國公民來塞簽證放寬了,這大大便利了中國公民赴塞,她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旅遊者到塞爾維亞旅遊觀光。

伊萊娜·武約維奇表示,經貿往來之外,塞爾維亞和中國文化往來也不斷擴大,塞爾維亞有更多的城市與中國城市成為了友好城市關係,這種交流非常重要。

“要讓‘一帶一路’行穩致遠,一定要把各個國家、地區的優勢資源集聚起來,增進彼此間的互信,加強交流溝通,務實推進合作,以實現共同繁榮。”廣東國際戰略研究院秘書長李青表示。

李青認為,“一帶一路”建設六年來,有明確建設的項目,也有落實的清單,是非常務實的,同時也面臨諸多挑戰。“一帶一路”倡議,對接了沿線各個國家、地區的需求和利益,相信一定會做深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