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榜樣力量

張傑:為重慶跨座式單軌國産化提供技術保障

發佈時間: 2019-05-21 10:32:24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張傑(左二)。(市人社局供圖)

重慶軌道穿樓而過,繞山而走。這樣的場景成為國內外遊客旅遊打卡的勝地。尤其是單軌列車的自動變道方式,讓看過的人無不驚嘆。而這樣科技感十足的場景,必須依靠單軌道岔來實現。

技能大師張傑是單軌道岔專業的傑出人才。經過他和團隊十餘年的艱苦研發,目前重慶單軌國産化率已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跨座式單軌道岔國産化的夢想。

張傑滿身榮譽的背後,是28年工作經歷的磨煉、忠誠和堅守。從一名普通工人做到道岔專業的大師,他和他的團隊經歷了怎樣的故事?日前,記者採訪了這位技能大師。

13年機械維修為他打牢基礎

1992年,年僅19歲的張傑在重慶機電廠,跟著師傅幹機械設備維修,一修就是13年。這13年的基層維修工作為他進入軌道集團打牢了基礎。“在機電廠,我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通用設備,比如車床銑床磨床、鍛造機壓力機等等。別人修不好的機器,都送到我們部門負責修好。”

2004年,張傑進入了線路設施部單軌道岔專業,從事單軌道岔的檢修維護和技術革新工作。2007年,已從事單軌道岔工作3年的張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和技術攻關上,並先後獲得重慶市優秀技能人才、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命名專家、重慶市勞動模範、全國技術能手等榮譽,2018年被選舉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張傑認為,人生最重要的不是名譽,而是享受工作的過程,以及在這個過程中完成夢想。

親歷單軌道岔國産化全過程

2005年軌道交通2號線正式運作,開啟了重慶軌道交通時代。

當時的單軌交通設備和技術都還需引進。張傑和道岔車間同事們面臨著技術壁壘和相關資料匱乏等難題。大家清楚,必須掌握核心技術,讓單軌道岔中國造、重慶造,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幾位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張傑與首批10多名道岔員工團隊協作,艱苦攻關。“那個時候沒有廠家資料,沒有解決規程,我們常常聚在一起,對一些鎖定裝置進行改造。通過大家和國內道岔廠家十幾年的努力,現在的單軌道岔已經很少出現故障。”作為首批10多名道岔先鋒員工之一,張傑經歷了單軌道岔專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過程。

歷經10年時間,張傑與同事們利用手頭掌握的一手實踐資料,參與編制了中國首本“單軌道岔設備維護與維修”教科書,把這些經驗作為單軌道岔專業的財富傳承下去。

“在全國,只有重慶有跨座式單軌交通。”張傑介紹,目前,重慶已形成完整的跨座式單軌交通産業鏈條,建成全國唯一,也是最大的跨座式單軌交通産業基地。並且,跨座式單軌交通已成功走向南韓、印尼等國際市場。重慶市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中車股份有線公司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跨座式單軌交通海外項目開展。在國家的倡導下,跨座式單軌交通將沿著“一帶一路”遍地開花,從重慶走向全國,甚至全世界。

“以點帶面”培養後備人才

2012年張傑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每年實施3-5個項目,包括研發、技改以及設備出現臨時突發情況的調試和改造。作為工作室的負責人,張傑充分發揮工匠精神、勞模精神,毫無保留地帶徒傳藝。

“我們採用的是‘以點帶面’的培養方式。每年只選擇20個優秀的人來培養。他們再去培養各個工班骨幹。”張傑説,這個方法使道岔專業高級技術工人比例提升30%,搶修技能得以提高。

據了解,2014年工作室升級為國家級“張傑技能大師工作室”,同時被市人社局評為“2014年優秀大師工作室”。截至目前,工作室6年來累計已完成21個項目,為單軌道岔日常的維修和設備的升級改造,提供了諸多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