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開放重慶

汲取養分 提升重慶開放人文內涵

發佈時間: 2019-05-15 13:14:34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五月九日,位於南岸區南濱路的龍門浩老街首開區。記者 齊嵐森 攝

重慶對外開放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哪些?如何傳承弘揚重慶開放的人文精神,推動內陸開放高地建設走深走實?5月12日,重慶市地方史研究會會長周勇教授接受了重慶日報記者獨家專訪。

“重慶史也是中國史、世界史”

重慶日報:您研究中國近現代歷史多年,曾提出過“重慶史也是中國史、世界史”的觀點,這句話是否可以理解為重慶對外開放的歷史比較早,有著豐富的開放歷史文化資源?

周勇:是的。我們研究重慶的歷史,一定要努力培養宏觀、開闊的國際視野和中國胸懷,即以世界的眼光看重慶,用中國的視角看重慶,而不是囿于重慶一域。

重慶是長江上游地區最早開埠的城市,對外開放的文化對重慶影響至深。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規定英國可派員旅居重慶,1890年中英《煙臺條約續增專條》規定重慶開為商埠。1891年,重慶海關成立,標誌著重慶正式對外開埠。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再次規定重慶對日本開放,也意味著重慶連接中國東部與世界的長江航道向世界開放。1917年重慶海關萬縣分關成立。此後,英、美、法、德、日等均在重慶設立領事館,日本還設立了租界和租借地。外國商人、學者、企業家大量前往重慶,並經重慶深入到中國內陸地區。重慶被拖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與此同時,先進的重慶人則積極地“走出去”,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民主革命思想家、革命家鄒容和革命家楊闇公就是在日本駐重慶領事館學習後前往日本留學的;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開國元帥聶榮臻等都是先進入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學習,然後經法國駐重慶領事館考試後獲取留法資格的。

重慶日報:抗日戰爭時期,重慶作為中國的戰時首都,也是中國戰時外交的中心,是世界反法西斯中國戰區統帥部所在地。這時的重慶與世界的交流和溝通是不是更加緊密?

周勇:這是肯定的。當時重慶是中國與世界聯繫的紐帶。中國戰區統一指揮中國以及在越南、泰國、緬甸等地的盟國軍隊對日作戰。中國參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指令從重慶發出;戰後代表同盟國接受日本投降的命令在重慶作出;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復台灣的決策在重慶作出;收復台灣的中國使團在重慶組建並出發;中國參加聯合國制憲會議的代表團在重慶組建並出發參會;廢除中國與美國、英國的不平等條約並簽訂新約也在重慶進行等等。此外,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華萊士、威爾基、史迪威、崔可夫、陳納德、謝偉思、包瑞德等,都在重慶書寫了中美關係史、第二次世界大戰史的精彩篇章,影響至今。

許多世界歷史名人在這裡連接著重慶與世界

重慶日報:在您寫的《走向平等:戰時重慶外交界與中國現代外交的黎明曙光》一書中提到,到1944年中旬,官方統計的外籍居民人數已經接近1500名,分別來自30多個不同的國家。他們對重慶産生了怎樣的影響?

周勇:19世紀末,日本外交官、漢學家竹添進一郎,英國駐重慶領事官謝立山、商人立德樂、冒險家庫柏,曾做過宣統皇帝老師的莊士敦,法國傳教士華芳濟、海軍軍官武爾士等都來到重慶,留下了大批書信、日記和回憶錄。日本人竹川藤太郎還創辦了第一份名為《重慶日報》的報紙。

進入20世紀尤其是抗日戰爭時期,許多世界著名人物都在重慶留下了重要的足跡。其中,新聞記者有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作者)、白修德(普利策獎獲得者)、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波蘭裔猶太人,傑出的國際主義戰士);著名學者有費正清(美國歷史學家,傑出的中國通)、李約瑟(英國科學家,以《中國科學技術史》而舉世聞名)、高羅佩(荷蘭漢學家);作家有海明威、項美麗;出版家有盧斯(美國出版界的巨頭,《時代》《生活》《財富》三本雜誌的創始人);科技專家有雅德利(美國密碼之父)等。

實際上,重慶當時的外國人口遠遠超過了上面的數字。算上未註冊登記的人數和僅作短暫停留的人數,在渝的外籍居民已有數千人。這些人對推動重慶的開放,促進重慶與世界的交流,形成重慶“開放包容”的城市人文精神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講好開放歷史遺址遺跡故事,不斷豐富提升重慶開放人文內涵

重慶日報:了解梳理重慶開放的歷史脈絡,對於涵養重慶的開放心態,煥發我們這座城市的開放精神有著怎樣的意義?

周勇: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和豐富完善了重慶人文精神,“開放包容”是其重要內容。重慶對外開放的歷史是重慶曆史文化的一部分,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是重慶較之其他城市不可多得、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

梳理、挖掘、傳承、利用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利於塑造重慶城市精神,培育重慶核心競爭力,彰顯提升重慶的國際地位,進一步提升重慶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為新時代重慶的更大發展提供堅實的歷史文化支撐。

100多年前,重慶屈辱地被迫開放,今天,中國積極主動地開放。歷史與實踐充分證明,對一個地方來説,開放的水準決定著發展的水準。重慶身處內陸腹地,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通達江海的區位優勢。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重慶在推進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中發揮支撐作用、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在推進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中發揮示範作用。對開放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是發揮“三個作用”的題中之義,重慶完全可以有大作為,成為中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一支重要力量。

重慶日報:了解歷史,才能面向未來。有如此豐富的開放文化資源,重慶該如何加強保護和利用,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周勇:保護利用開放文化資源同樣需要釘釘子精神和不騖虛聲、抓鐵有痕的作風。從豐富的開放文化資源中汲取養分,首先要以“應保盡保”的態度最大限度地保護好、修繕好有關開放文化的歷史遺址遺跡。其次,要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努力形成符合新時代要求的“中國立場、國際視野、學術標準、一流水準、進入西方主流社會、服務全國大局”的文化理念。第三,要以科學嚴謹的態度研究歷史,在真實可信的基礎上揭示歷史建築的內涵,講好其中的故事,不斷豐富提升重慶開放人文內涵。第四,活化利用歷史建築,使之成為展示重慶曆史人文的窗口和加強今天國際交往、促進國際合作的平臺。

加強重慶開放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利用,我們還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