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開放重慶

【聚焦西洽會】開放篇——帶頭開放帶動開放兩江新區建設內陸開放重要門戶

發佈時間: 2019-05-14 16:03:59 | 來源: 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重慶兩江新區作為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近年來,該區緊緊圍繞國家“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戰略定位,著力破解制約開放的體制機制,進一步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開放口岸、保稅區域、物流通道、開放業態、國際合作平臺、特色開放區域,逐步成為重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和內陸開放的重要窗口,在重慶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打頭陣、作先鋒。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一季度,兩江新區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高品質發展勢頭良好。其中,招商引資方面更是表現亮眼,實現“開門紅”:直管區簽約項目39個,同比增長45%,協議投資額423.78億元,先進製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招商均在一季度取得良好成績。

這背後,是兩江新區大開放格局發力的結果。

深度開放尋求發展深層次紅利

實踐探索形成“1234567”開放新格局

作為重慶社會經濟發展的“領頭雁”“排頭兵”,兩江新區在對外開放中已擔當起了門戶的關鍵作用,堅定不移推動高品質發展,在重慶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帶頭展現新作為、實現新突破。

憑藉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重慶自貿試驗區和中新重慶示範項目核心區“三區”疊加優勢,兩江新區不斷探索從沿海開放到內陸開放的全新佈局和全面改革,探索和深化中國內陸區域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市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深入開發內陸腹地市場。

經過近9年內陸對外開放的探索和實踐,兩江新區形成了“1234567”的開放格局:“1”個開放型經濟體制、“2”個開放口岸、“3”個保稅區域、“4”個物流通道、“5”個開放業態、“6”個國際合作平臺、“7”個特色自貿開放片區。這一新格局將使兩江新區高品質發展之路越走越寬,也為重慶更高水準的開放打下堅實的基礎。

打通通道、搭建平臺、完善口岸

兩江新區深度參與國際市場分工

2019年一季度,作為兩江新區深化改革開放、構建內陸開放高地的核心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關鍵數據指標實現兩位數增長,經濟運作亮點多多。其中,外貿進出口總額更是位列全國14個保稅港區中第1名。不難看出,兩江新區在深度參與內陸開發開放建設的過程中,正不斷收穫開放紅利。

依託兩江新區保稅、物流等多項開放功能、平臺優勢,保稅港區 “保稅+”産業多點開花。其中,“保稅+航空産業”更實現多樣性發展,産業鏈得到進一步完善。今年一季度,保稅港區協助重慶航空引進1架A320NEO客機,截至目前保稅港區已累計落地9架飛機,“保稅+飛機租賃”步入常態化階段。航材保稅項目方面,繼實現倉儲業務“零突破”後,目前海關處申報的121項航材備案已完成,一季度共進口航材約37萬美元。這意味著不僅可以進一步縮短飛機維修週期,每年還可以為企業節省數百萬元的維修成本。

保稅港區跨境電商發展更是引擎動力十足。今年上半年港區預計實現跨境電商交易額達14億元,預計佔全市總量的約50%。目前,阿里巴巴、唯品會、網易考拉等三大重點跨境電商項目已建立智慧化分揀打包作業系統,全面帶動港區跨境電商産業高品質發展。

此外,港區口岸功能正持續發力,一季度進口肉類指定口岸肉類進口1144.7噸,同比增長178%,同時支援相關企業拓展大米、玉米等大宗商品進口,並助推在空港設立冰鮮、肉類、糧油等進口農産品的展示交易中心,實現水港及空港産業聯動。

數據顯示,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一季度實現規上工業産值同比增長22.92%;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6.69%;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35.4%;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51倍;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6.57倍;跨境電商成交量同比增長73%,經濟運作整體穩中有進,實現良好開端。

圍繞平臺建設,兩江新區不僅有以兩路寸灘保稅港區為代表的保稅平臺。目前,兩江新區已構建起以江北嘴CBD為代表的金融平臺、以悅來會展城為代表的會展平臺、以兩江國際雲計算中心為代表的資訊平臺、以魚復工業開發區、龍興工業開發區、水土高新生態城為代表的開發區平臺,將開發開放向縱深推進。

同時,圍繞開放,兩江新區著力打造“空港+水港+鐵路港”的對外交通樞紐,也積極構造功能開發平臺建設,以更好地參與國際貿易,更好地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其中,位於兩江新區的江北國際機場已成為重慶對外開放的窗口和橋頭堡。據了解,2018年底,江北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4000萬人次。截至今年2月,江北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4條,通航5大洲27個國家63個城市,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有54條,通航17個國家40個城市。下一步,重慶將在已有的“一帶一路”航線基礎上,擴展國際航線網路,打通三條國際通道。

坐落在兩江新區的中國內河最大港果園港,已經建成全國最大的內河多式聯運樞紐港和連接中歐班列(重慶)的鐵路聯絡線,向東與長江流域10多個口岸達成合作;向西打通中歐貿易的“快車道”,果園港由此成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重要支點。

得益於開放的深度發力,截至今年3月,果園港碼頭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港區“前港後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並形成集裝箱80萬TEU、件散貨600萬噸、滾裝商品車70萬輛和500萬噸的通過能力。

在此良好基礎上,兩江新區與德國杜伊斯堡港于2019年4月25日簽署了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在兩地物流、樞紐項目的規劃及運營等開展多方面戰略合作。

多式聯運是本次雙方合作的重點。一方面,兩江新區與杜伊斯堡港將共同打造兩江果園港水港片區和魚嘴鐵路港片區之間的多式聯運體系,重點聚焦于規劃兩港之間高效的物流聯通方案;另一方面,憑藉專業、高效的鐵路場站和港口運營管理經驗,杜伊斯堡港將為魚嘴—果園港片區提供物流規劃、業務指導,並在該片區開展相關業務的運營合作。

此次合作有利於實現歐亞大陸東西兩端內河港口的聯動發展,形成“水運—杜伊斯堡—鐵路—果園港—水運”的閉環物流通道,加速歐亞大陸互聯互通,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用發展成果。

“三區”疊加打造內陸開放升級版

2016年1月,中新重慶示範項目管理局落戶兩江新區江北嘴。該項目為中、新兩國政府間合作項目,主要內容聚焦為金融服務、航空、運輸物流、資訊通信技術。這些內容,與開放型經濟體需要的資本融通、物流暢通、資訊通訊高度相關。

大力推進自貿區建設,是內陸地區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重要途徑。2017年4月,中國重慶自貿試驗區正式掛牌,兩江新區的內陸開放迎來了新的更大的發展機遇。

兩江新區不靠海、不沿邊,但處於“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Y字形大通道的聯結點上,處於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和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兩江新區是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隨著中新重慶示範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獲批,兩江新區又具備了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中新重慶示範項目核心區的戰略優勢,“三區疊加”為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區,兩江自貿試驗區規劃面積為86.33平方公里,佔全市約72%。包括果園港片區、保稅港商圈片區、保稅+空港片區、照母山數字經濟片區、龍盛國際合作片區、悅來片區、水土片區等7個特色自貿開放片區

2019年4月,重慶自貿區迎來掛牌兩週年。兩江自貿試驗區市場主體累計達19420戶,註冊資本3672億元。

其中,兩江新區兩路寸灘保稅港區這片“試驗田”更是果實豐碩。據統計,2017年至2018年,保稅港區新增入駐企業608家,累計已達2030家。近兩年港區累計實現規上工業産值1413.72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約1956.63億元,實際利用外資約17.37億美元,海關監管貨物值568.7億美元、佔比全市總量的54%,對重慶外向型經濟發展起到了明顯的支撐和帶動作用。

中新重慶示範項目方面,今年1月,中新(重慶)多式聯運示範基地奠基儀式在重慶兩江新區魚復園區多式聯運基地舉行,標誌著中新重慶示範項目在物流領域又取得一項成果。該項目建成後,將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服務。截至今年4月,作為中新重慶示範項目核心承載地,兩江新區已經累計簽約中新重慶示範合作項目49個,投資金額118億美元。

依託作為重慶自貿試驗區、中新重慶示範項目核心區及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的優勢,兩江新區正重點針對物流、金融、航空、資訊及其他領域在政策、項目、通道等方面形成“自貿+中新”一體化推進機制。

下一步,兩江新區將深入貫徹重要講話精神,發揮“三個作用”,依託重慶自貿試驗區和中新重慶示範項目,以及果園港、保稅港區、重慶國博中心等重要開放平臺,深入推進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