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榜樣力量

愛國情 奮鬥者|“通天之道”的守護者 助力“中國造”場監系統走向全國

發佈時間: 2019-05-13 13:10:08 | 來源: 華龍網 | 作者: 姜念月 | 責任編輯: 郭穎慧

image.png

宋凱正在檢查T3A航廈附近的設備天線。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在重慶機場集團航務管理部有一位工程師宋凱,88年生人,是重慶大學機械專業碩士。作為重慶機場的“黑科技”人才,僅用了兩年時間,他就將重慶機場運用的“中國造”場監系統推向全國,打破外國技術的壟斷。近日,在宋凱的帶領下,全國首個機坪塔臺空管設施設備也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區順利竣工驗收。

面對這一系列成果,宋凱卻十分低調,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我所在的班組叫‘守望者’,職責就是守護重慶機場‘通天之道’的安全和暢通,這些成果其實都只是我的本職工作。”

image.png

不斷有飛機起飛降落或者滑行,在停機坪和跑道上十分忙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初出茅廬便“臨危受命” 

近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見到了宋凱,一身藍色工作裝,高高瘦瘦的身材和黑色邊框的眼鏡讓人很難看出他與一般技術人員的區別。但事實上,從2015年入職至今,他已經帶領團隊獲得了兩項“全國首例”的高科技成果。

2015年為了提升安全運作保障能力及運作效率,重慶機場集團引進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場監系統,包括多點定位系統、場監融匯系統。但由於該系統被引進時還處於實驗室的成品階段,究竟能不能在實踐運作中投用還是未知數,所以誰來牽頭調試、維護與運作成了難題。“由於該系統從來沒有在實踐中運作過,所以全國的機場系統都沒有該領域的成熟人才。”宋凱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他臨危受命,擔負起場監系統建設安裝的重任。而那時,他才入職僅幾個月。

image.png

重慶機場集團航務管理部工程師宋凱。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當時場監系統在國內是新設備、新技術,建設和運作維護都沒有前人經驗和相當的專業資料可供學習和借鑒,甚至行業管理方面都還有諸多空白,這對剛畢業的我來説,基本是不可能的任務。”宋凱直言,剛接到這個任務時,他的心裏也沒有底,因為在航空系統內,實驗室的成品要走向實踐投用是非常困難的,尤其是在保障機場所有航班安全運作的前提下調試,哪怕一根線鋪設錯了,都會出大問題。

為了能第一時間了解該場監系統的所有細節,確保系統在機場運作時萬無一失,宋凱和研發人員一起整天整天地“泡”在安裝現場,與廠家技術員共同完成基站選址協調和天線架構、機櫃安裝、設備調試等工作,80多臺相關設備、300多根線纜無不一一經手過腦。“場監系統就像是塔臺指揮調度員的眼睛和大腦,飛機的起降、調度和停泊都要依靠該系統。”宋凱解釋説,由於場監系統的研發人員只對本系統的部件和功能熟悉,對每種機型的差異、飛行員的規定飛行動作、機場的實地條件等各種實際因素並不了解,所以讓這套剛從實驗室裏“走”出來的國産場監系統能順利銜接機場運作的各個單位組成,無疑于把系統重造一次。

image.png

一架客機正在跑道上降落。通過場監系統的監測,塔臺管制員能及時掌握航空器位置和運作態勢,減少跑道衝突事件的發生概率。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不恥下問”卻被當成推銷員

但即便宋凱一行人每天24小時連軸轉的工作,在該“中國造”場監系統進入實踐運用時依然問題不斷。“可以説從2015年到2017年來,幾乎每天我都在解決這套系統在實踐運用時出現的問題。”宋凱説,讓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系統剛投用不久,飛機一降落就從雷達上消失了。

“當時我心裏就慌了,飛機不見了是大事。”宋凱説,在實驗室裏,場監系統發射信號後是一定有回音的,但在實踐運用中,飛行員、飛機機械、雷達、基站等任何一個環節沒銜接上,都沒有回音。

飛機從雷達上消失,宋凱除了立刻啟動其他方案接管該系統的問題外,他趕緊從塔臺跑到道口、廊橋等地,攔住飛行員詢問飛機消失的原因。原來,根據飛行員們的習慣,飛機一降落他們就會關閉應答機或按習慣調到其他頻道,導致這套國産場監系統捕捉不到飛機的信號。

image.png

宋凱在T1航廈樓頂,對場監系統的一個基站進行檢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但由於每種機型應答機降落後的頻道都不一樣,為了統一操作方式,他甚至“潛入”了各大航空公司的食堂去詢問飛行員和機務,然後制定出了一套每種機型都適用的簡單的操作模式,于飛機降落時發送給飛行員,解決了該信號消失的問題。回憶起那段經歷,宋凱有些不好意思地笑著説:“有好幾次我都被對方當成是帶著假通行證的推銷員,尷尬到‘臉都麻了’。”憑著這樣一股子鑽勁兒,宋凱帶領團隊測試該系統2年,優化完善系統300多次,最終讓系統穩定運作。

重慶江北機場國産場監系統安全投用的消息很快傳遍全國,但其他機場卻不能沿用。“在這套場監系統投用前,我國沿用的是國外的系統,差價是百萬級和千萬級的區別。”宋凱説,但目前該場監系統僅有一張實驗室的臨時使用許可證,按照民航局規定是不能在全國推廣的,僅有一個機場能“試用”。為了讓更多的機場享受到這項技術,宋凱帶領著團隊立刻著手整理起兩年來對該系統的各種評測、實踐、調試、修改和維護結果,又耗時6個月向民航局提交了一份正式的運作維護記錄,終於取得了該場監系統的首個正式使用許可證。“有了正式證書,這套國産的場監系統才能夠在其他機場推廣使用。”宋凱表示,此後一旦有機場要建設該系統,都會到重慶來找他們“取經”。

至此,這套國內首套自主研發的場監設備才算是真正走出了實驗室,走向了實際生産,向全國鋪開,打破了國外對這項技術的壟斷。

image.png

一架客機正在跑道上起飛。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為保安全化身機場“蜘蛛俠” 

如果你以為,宋凱只是一個在辦公室裏寫寫畫畫的技術工作者,那麼你就是將這份工作想得太簡單了。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場監系統範圍內的基站有39個,是我國機場中數目最多、場面覆蓋範圍最廣的。為了能夠改變使用肉眼觀測的方式,讓塔臺指揮員在雷達管制螢幕上就把飛機“安全護送”到停機坪區域的機場,宋凱帶領的團隊必須保證高溫下的所有基站也正常運作。

“我們在2017年完成了防雷加固和系統融合,但由於基站遍佈整個機場,還有不少修在候機樓頂,我們必須像‘蜘蛛俠’一樣在候機樓的外殼上爬行,攀登上候機樓頂檢查基站。”宋凱説,盛夏時節的重慶,機坪、候機樓頂這些地方溫度高達60到70度。“我們還要穿上機坪內作業的工裝還有厚實的護具,有時一天下來,衣服上全是汗水結晶的鹽分。”宋凱説,到了晚上,他與整個班組的成員又會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一點點整理、編寫技術資料、設備檔案等。對此,宋凱打趣道:“入職這幾年我已經忘了不加班是什麼體驗了。”

image.png

宋凱正在塔臺內對設備進行例行檢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石濤 攝

順利完成新任務 機坪塔臺空管設施設備成功驗收

2018年為打好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的攻堅仗,宋凱接下了建設機坪塔臺空管設施設備的任務。這又是一個沒有“先河”的任務。

據了解,航空器機坪管制移交是民航局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是順應當前民航發展變化而進行運作模式的重大變革,主要是將複雜的機坪交通管理業務分流出來進行專門管理,以進一步細化運作分工,提升運作安全和效率。

宋凱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按照行業要求,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的機坪管制業務要在2018年12月31日以前由重慶空管分局移交至機場集團負責。要承接這項業務,機場集團需要相應的空管設施設備,用於實現地面指揮員與飛行員通話、地面指揮員掌握飛機在機坪的運作態勢等。

“沒有經驗借鑒,時間緊,任務重,我和班組成員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宋凱説,從接到任務開始,他與團隊的成員就24小時“泡”在了工作崗位上,小到一根網線,都是由宋凱和他的團隊們親自接的。近日,在宋凱的帶領下,全國首個機坪塔臺空管設施設備也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西區順利竣工驗收。

最後,當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問起宋凱對這兩大成就的感想時,他説 “今天,我終於可以不加班了,這是我這些年來第一次按時下班。”但由於重慶江北國際機場東區的建容也將展開,所以宋凱很快又要過上“加班”的生活。對此,他告訴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就要守護這片藍天。畢竟我們負責的這份安全不是兒戲,我願意為此付出畢生之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