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加速跑”
4月10日上午,“陸海新通道”通過鐵海聯運專列,給印度捎去了一車“重慶造”。
這是“陸海新通道”的首趟印度專列。專列從重慶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出發,滿載汽車零配件,既傳遞了兩地汽車産業及物流大通道嘗試合作的資訊,也將“一帶一路”倡議向南亞次大陸作了縱深傳遞。
首開印度專列,是重慶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又一次努力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兩點”定位和“兩地”“兩高”目標要求,重慶緊扣西部大開發重要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的“兩點”定位,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發揮獨特重要作用,在努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過程中實現“加速跑”。
為“一帶一路”拓展通道
共建“陸海新通道”中歐班列(重慶)帶頭跑
2018年4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見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時指出,繼續打造好兩國共建的“南向通道”,將“一帶”和“一路”更好連接起來。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重慶代表團提出全團建議:將“陸海新通道”(原“南向通道”)明確為國家戰略。
提出這一全團建議,重慶代表團經過了深思熟慮——
“陸海新通道”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支撐,是連接“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通道,是推動中國—東盟區域經濟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載體。
從全局謀劃一域,以一域服務全局,加速推動“陸海新通道”建設,是重慶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舉措——
2017年8月,渝桂黔隴四地政府(下稱四地)簽署共建“陸海新通道”框架協議,建立了聯席會議機制。
2018年4月,四地在渝召開“陸海新通道”建設中方聯席會議,四地聯合發出《重慶倡議》。
今年1月7日,渝黔桂隴青新滇寧八省份在渝簽署共建“陸海新通道”合作協議。渝黔桂隴青等地海關(含原檢驗檢疫局)、鐵路、人民銀行等部門先後簽署了關檢、鐵路、金融支援“陸海新通道”建設的合作備忘錄。
重慶“穿針引線”,各方共同建設。
目前,“陸海新通道”主要物流組織方式均實現常態化開行:截至今年3月底,國際鐵海聯運累計開行901班,目的地通達新加坡等全球71個國家、166個港口;國際鐵路聯運(重慶—河內)班列,累計開行67班;重慶—東盟跨境公路班車,累計發車846車次,服務網路從越南、寮國和緬甸延伸至泰國曼谷、柬埔寨金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此外,蘭渝、隴渝、桂隴、黔桂、青渝桂新等班列相繼開行,形成互為補充、協調發展的運作格局。
“陸海新通道”促成各方牽手共建,中歐班列(重慶)則繼續“帶頭跑”。
僅去年,中歐班列(重慶)便新增了重慶—漢堡、重慶—伊朗等運作線路,去程班列可輻射到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等30多個國家。
2018年,中歐班列(重慶)實現明顯突破,全年開行突破1000班,達1442班次。累計開行量突破2000班。
今年一季度,中歐班列(重慶)再創新高,開行班列456班(去程196班、回程260班),比去年增長238%。
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川渝、渝黔合作風生水起
清明小長假,駕車往返于川渝間的人們發現,橫亙在川渝交界處的高速公路收費站消失了,車輛不用停車即可通過,排長隊的現象不復存在。
“以前開車回成都,要在重慶、成都以及川渝交界處的兩個收費站排4次隊。”在重慶工作的成都人冉聰記得,去年國慶假期,他遇到高速路堵車,近7個小時才到成都。
如今,從重慶駕車到成都,在收費站排隊等候的時間至少縮短一半。
“2018年12月28日,川渝高速公路10處省界站實現無阻斷通行,標誌著川渝兩地步入更加暢通便捷、共融互通的發展新軌道。”重慶市交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川渝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
川渝山水相連,共處長江上游,肩負著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任務;川渝同處西部內陸地區,肩負著在西部帶頭髮展、帶動發展的責任。
比如渝西片區,已成為重慶全市工業化、城鎮化最活躍的區域,2018年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
根據川渝共同簽訂的《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川渝兩地加速在生態環境聯防聯控聯治、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開放通道和平臺建設、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産業協作共興、市場有機融合、公共服務對接共用、合作平臺優化提升等八個方面加強合作,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
經過兩地共同努力,在該行動計劃啟動後近一年時間裏,已完成了25項重點任務。
與重慶地緣相近、山水相連、人文相親的,還有貴州。
2018年4月,貴州省黨政代表團來渝考察,兩省市舉行重慶·貴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交流座談會,並簽署《重慶市人民政府、貴州省人民政府合作框架協議》。
很快,這份合作框架協議成為實實在在的實施方案:今年3月,重慶市發改委、貴州省發改委共同編制的《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正式發佈,不僅劃定了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還提出要將其打造成為渝黔合作的“領頭羊”。
“陸海新通道”是渝黔合作先行示範區發展的主軸。圍繞這條軸線,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大數據智慧化引領創新發展、渝南黔北沿邊生態旅遊度假帶等重點建設主題逐一展開。
“硬”平臺“軟”實力雙提升
讓西部與世界貿易往來更便利
果園港,被稱為重慶內陸開放的第一“硬核”平臺。
今年3月12日,“陸海新通道”果園港班列首發。中歐班列(重慶)、長江黃金水道、“陸海新通道”這三大通道在渝實現“無縫銜接”。
果園港自身,也在不斷“進化”——
截至今年3月底,果園港碼頭前沿16個5000噸級泊位全部建成投用,港區“前港後園”和“鐵公水”聯運基本實現,並形成集裝箱80萬標箱、件散貨600萬噸、滾裝商品車70萬輛和鐵路500萬噸的通過能力。
目前,果園港已開通上海—果園—南充、果園—攀枝花、果園—西昌、果園—西安等10多條水水轉机和水鐵聯運運輸線路,成為周邊省份外貿貨物的重要轉机港。
作為另一“硬核”平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讓重慶乃至西部與世界的聯繫更加緊密。
截至今年2月,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已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4條,通航五大洲27個國家63個城市,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航線有54條,通航17個國家40個城市。
今年,重慶還力爭新開10條國際航線。包括重慶到俄羅斯聖彼得堡、匈牙利布達佩斯、寮國萬象、菲律賓馬尼拉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航線。
今年2月,依託重慶保稅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重慶保稅體驗4A級旅遊景區掛牌成立。
該中心打造了15個別具特色的國家館,為重慶市民和來渝旅遊的國內外遊客,提供超過4.5萬種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商品。
開放“軟”實力的提升,也標誌著重慶貿易便利化水準迅速向沿海省市看齊。
“從零起步,一年多時間,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成長為申報量位於全國前列、中西部第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主任聶紅焰表示,該窗口上線一年多,在累計申報的180余萬票中,有高達51萬票、接近三成來自沿海省市。
作為全國首批7個試點省市之一,重慶的“單一窗口”先後實現全國“單一窗口”第一票報關單、全國“單一窗口”第一票原産地證書、全國第一個實現線上收付匯業務、全國“單一窗口”第一票空運運輸工具等的成功申報,摘取了一連串“全國第一”,成為重慶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重要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