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仁心大愛

重慶首位“白求恩獎章”獲得者黃國寧:“我很慶倖自己是一名醫生”

發佈時間: 2019-04-01 10:49:41 | 來源: 重慶日報 | 作者: 李珩 | 責任編輯: 吳一凡

黃國寧正在坐診。市婦幼保健院供圖

人物簡介

黃國寧,男,1959年出生,我國最著名的遺傳生殖醫學專家之一。畢業于重慶醫科大學,于1983年9月進入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工作,現為該院副院長、主任醫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被授予我國衛生行業的最高榮譽“白求恩獎章”,成為重慶首位獲此殊榮的醫務工作者。

目送當天最後一位病人離開後,黃國寧活動了一下僵硬的肩膀,慢慢站起身來。此時,時針已經指向中午12點40分。

3月26日星期二,是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黃國寧坐診的日子。除了全情投入到輔助生殖醫學的研究當中,60歲的黃國寧還堅持每週一和週二上午坐門診。他説:“我很慶倖自己是一名醫生,可以幫助更多的不孕家庭。”

從小就有當醫生的夢想

黃國寧語速有點慢,兩鬢有些花白。回憶自己的從醫經歷,他説,由於父母都是醫務人員,受其影響,自己在很小的時候,就許下當醫生的願望。

1983年,24歲的黃國寧從重慶醫科大學畢業時,就業意願填了三個,第一個是神經內科,最後一個是婦産科。“當時重慶幾乎沒有男婦産科醫生,領導一看我的志願,直接就讓我來了婦幼。”黃國寧回憶,自己接到通知時懵了,母親安慰他説:“無論到哪個科室,都是當醫生,沒什麼區別。”

黃國寧硬著頭皮來到重慶市婦幼保健院婦科病房報到,和他預料的一樣,很多病人都拒絕讓他看診。不過很快,病人發現這個男醫生很不同——他總是一大早就來到病房,分析病情很準確,下班前還會有點“婆媽”地來看術後病人的情況……

當時的病房都是大房間,一個病房住8名病人。很快,黃國寧的醫術得到女性病人的認可,他自己也慢慢釋懷了,“當我走進診室和病房時,就忘記了性別,只有醫生這一個身份。”

西南地區首例試管嬰兒誕生了

3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黃國寧記憶最深刻的是1997年4月10日。

“快來看哦,女娃兒都不用生孩子了,試管裏面生出嬰兒咯!”重慶街頭,只見賣報人一邊吆喝,一邊搖著滿是油墨味兒的報紙。

這一天,西南地區首例試管嬰兒在市婦幼保健院誕生,成為當天的“爆炸”新聞,也成為街頭巷尾市民們議論的新鮮事。而這個嬰兒誕生的背後,凝結著黃國寧及其團隊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試管嬰兒並不是直接通過試管來孕育一個嬰兒,而是將原本自然懷孕在輸卵管內完成的受精及早期胚胎發育移到了實驗室裏完成。”黃國寧説,在當時,試管嬰兒是名副其實的高精尖技術,國內只有幾家醫院有實力開展這項技術,且成功率僅有10%到20%。

見過太多為求子而四處奔波卻又失望而歸的夫妻,黃國寧大膽地向醫院領導提出開展試管嬰兒研究的設想。1996年,市婦幼保健院成立了輔助生殖研究所,開始探索試管嬰兒這項新技術。

在台灣專家的幫助下,首期實驗開始了,可招募實驗參與者卻成了一道難題。

“一提試管嬰兒,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生出來的還是我的孩子嗎?”黃國寧説,通過多方努力,最終有五對夫婦願意參與“體外受精與胚胎移植”的首次實驗。

1996年7月,黃國寧對首批接受試管嬰兒手術的夫婦實施了體外受精、胚胎移植手術。“要説不緊張是假的,手術時完全是大氣都不敢喘。”黃國寧回憶,其中一名患者成功受孕,次年生下西南地區首名試管嬰兒。

每天在實驗室練習到深夜

首名試管嬰兒誕生了,黃國寧開始帶領團隊在如何提高試管嬰兒的成功率上下功夫。

以研究單精子卵細胞內顯微注射這一技術為例,那時,黃國寧幾乎每天蹲在實驗室裏用廢棄的卵細胞做練習,常常忙到淩晨三四點。一個精子正常只有幾微米,要先在顯微鏡下把它放大數百倍,再精準地注射到卵細胞中,在當時的條件下,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學習當時最先進的冷凍胚胎技術,黃國寧又前往美國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學習。兩年時間學成後,他立馬回到重慶,將自己所學全部教給同事。4個多月後,黃國寧和研究所的同事都能熟練掌握這項技術。直到現在,這項技術也是生殖研究所醫生們的必備技能。

“我們一年有30多萬人次的門診量,其中一半以上的患者來自市外,他們都是衝著醫院這塊牌子來的,所以我們要盡全力去幫助他們。”黃國寧説,截至目前,市婦幼保健院已經完成9萬多個取卵週期,僅去年一年就有10500個週期。

當醫生要把病人看得最重

很多同事談起黃國寧都説,“比起領導的身份,他更像一位嚴厲的老師。”

該院遺傳與生殖研究所副主任醫師陳巧麗説,嚴格、拼命是她對黃國寧最深的印象,“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就在辦公室輸液,一邊輸液還一邊看文獻。”

這麼多年來,只要不出差不開會,黃國寧幾乎每天都是最早到研究所。“有時候都不曉得他回家沒有,前一天加班,我們走了他還沒走,第二天7點多他又已經到了。”陳巧麗説。

陳巧麗一度覺得黃國寧過於嚴苛。她回憶道,自己剛進研究所那幾年,研究人員都要打掃研究室,黃國寧會用白色的醫用紗布去擦拭已經打掃完的地方,有一點灰都不行。

慢慢地,陳巧麗開始懂得了黃國寧,“因為試管嬰兒的各個階段,對衛生的要求都極高,這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我們負責。”

不坐診時,黃國寧也會經常到門診轉轉。“這個病人門診費就免了吧。”“檢查的錢能少點就少點。”遇到家庭條件不太好的病人,同事們總能聽到黃國寧的輕聲叮囑,“他説這些話從不讓患者聽見,説完就繼續巡查。”

市婦幼保健院每個月都會給部分家庭貧困的患者減免費用,累計減免費用達80多萬元。黃國寧説:“很多病人花光積蓄四處求醫,就為了想要個孩子,最後找到我們,我覺得當醫生還是要把病人看得最重。”

“我這輩子都是一名醫生。作為醫生,一定是善良的、有同情心的,這是我堅守的原則。”黃國寧對記者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