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 努力為城市提供文化支撐
博物館是城市的文化客廳和靈魂殿堂,象徵著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精神。為了給山城重慶提供行千里、致廣大的文化支撐,近日,中國重慶三峽博物館通過黨委中心組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文藝界、社科界的重要講話,讓文博工作者得到巨大鼓舞和有力鞭策,為新時期文博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南和強大動力。
一是要舉辦高品質的展覽,為觀眾奉獻優秀文化作品。展覽是博物館奉獻給觀眾最重要的文化作品,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根築魂的重要載體。去年,9月29日至今年1月6日,由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牽頭,組織西南博物館聯盟13家文博單位聯合打造的“盛筵——見證《史記》中的大西南青銅文明展覽”’,歷時3個月,開展教育活動414次,開發文創79種158款,惠及觀眾達到60.8萬人,在市內外産生了良好的反響。今年,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將按照1+2+N的展陳體系要求,推出原創性展覽“建國的生活——重慶市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生活變遷物證展”,展覽採取以小見大的形式,通過話外音記述、歷史照片、場景復原、視頻影像以及聲光電技術運用,以票證時代、商標廣告記憶、山水之城三個專題來展示重慶人的70年生活變遷。重慶人70年的生活變遷只是偉大中國70年發生翻天覆地、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通過展覽,進一步堅定廣大人民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同時,還將舉辦《張大千抗戰時期繪畫作品展》等高品質的展覽,為豐富市民的文化精神生活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昇華科學研究,為堅定文化自信和咨政育人提供學術支撐。學術研究是博物館提供咨政育人支撐的重要標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守正創新,進一步凝煉學術方向,打造學術團隊,加強區域文化基礎研究,出版《近代重慶史料系列翻譯叢書》(計劃13部書)、《白鶴梁題刻叢書》(8卷本)、《巴渝藏珍:重慶市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普普查文物精品圖錄》,推進《巴渝文庫》編纂工作,出版選題4種。加大推進巴渝文化、城市文化研究力度,爭取多出成果。
三是要加強社會教育和文創開發,為增強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力、輻射力、影響力提供陣地支撐。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通過與中小學建立博物館學堂、傳統節日主題活動、巡展等方式,推出母城研學、三峽研學、貴州紅色基地研學等活動,讓博物館成為連接社會公眾的橋梁與紐帶,真正走出一條博物館為主導、觀眾為主體、科技支撐、文旅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社會教育模式,不斷擴大優秀傳統文化傳播的覆蓋面與參與度,為提高美譽度和知名度,發揮博物館的窗口示範作用。抓好全國首批文創試點單位的工作,針對重慶實際,與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師範大學、重慶郵電大學等單位,利用IP授權和館校合作、館企合作等方式,策劃設計和生産一批具有巴渝特色、質感好、環保、便於攜帶、種類齊全的文創産品,真正讓文創産品成為博物館的最後一個展廳,既讓“文物活起來”,又讓觀眾實現“把博物館帶回家”。(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 程武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