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聚合“三社”之力 破發展“堅冰”
■“三社”即供銷社、信用社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它們是服務“三農”、助力新農村建設的三大主體
■ 今年市委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紮實推動‘三社’融合發展”的目標,並作為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
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門檻高、融資難,缺乏系統的産供銷網路,産業鏈條短……這樣的困局如何破解?
重慶日報記者2月28日從重慶市“三社”融合發展工作推進會上了解到,今年我市將選擇360個“三社”融合發展試點示範農民專業合作社,重點打造和培育100個示範社,從而把生産、流通、信用三大要素融合起來,把政府、企業、農民三方面的作用統籌起來,促進全市“三農”發展。
“三社”融合寫進市委一號文件
在今年剛剛發佈的市委一號文件《關於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切實做好“三農”工作的實施意見》裏,提出了“三社融合”的概念。
市供銷合作社相關負責人介紹,“三社”即供銷社、信用社(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它們是服務“三農”、助力新農村建設的三大主體。然而多年來,由於地理、環境及體制等原因,三者各自為政,難以形成服務“三農”的合力。一旦“三社”融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可提高農民組織化、專業化程度;供銷社可充分發揮市場引領作用,幫助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接市場、企業,幫助農戶和合作社解決銷售難問題;而重慶農商行則可充分發揮其在支農貸款中的支撐作用,拓寬對專業合作社新型金融産品開發範圍,協調解決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成本高問題。
在今年的重慶市委一號文件中,明確提出了“紮實推動‘三社’融合發展”的目標,並作為深入推進新一輪農村改革的重要內容。我市將通過探索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重慶農商行深度融合機制,加快推進供銷基層組織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現代流通網路服務體系、農村綜合資訊服務體系、農村合作金融服務體系等五大為農服務體系建設,為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提供新模式,找到新方法。
“三社”融合發展後,基層供銷社是直接為農民提供生産生活服務、推進“三社”融合的前沿陣地,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夯實“三社”融合的産業根基,重慶農商行則成為農村金融服務的主力軍、是推進“三社”融合發展的支撐保障。“三社”通過在組織形態、生産經營、利益聯結、管理機制和運作機制上有效融合,從而全面推進生産、供銷、信用三大要素融合,促進“三農”發展。
3年300億貸款助推“三社”融合
融資難、融資貴,是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的難題之一。今年,我市將啟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評價體系建設。供銷社、重慶農商行將整合資訊資源,探索制定農民專業合作社信用建設評價指標體系,制定一套與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升發展相適應的、較為合理的信用評價指標,並陸續開展信用評級、授信。該體系建設後,2020年,我市將對1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信用評價,力爭累計發放各類“三社”融合發展貸款100億元;2021年對2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信用評價,力爭累計發放各類“三社”融合發展貸款200億元。到2022年我市“三社”融合體制機制將基本形成,屆時將對3000個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信用評價,力爭累計發放“三社”融合發展貸款300億元。
同時,重慶農商行將通過為農民專業合作社貸款開通綠色通道、由專人負責跟進金融服務、實行優惠的貸款利率、對符合條件的貸款推行無還本續貸等措施,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重慶農信合作投資有限公司則結合農民專業合作社抵押物缺乏等現實情況,創新信用、保證、生物資産抵押等信貸産品,滿足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額、靈活、短期、高效的融資需求。
同時,條件具備的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還將探索建立資金互助組織,推進農村資金互助業務發展。
所有行政村都要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與農民合作,讓農民共用!據了解,今年,我市將圍繞推動農業産業發展,選擇符合全市十大特色産業規劃、規範化程度高、與農民利益聯結緊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試點。同時,今年的“三社”融合還將圍繞村社共建來推進,通過讓基層供銷社、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共建産業、共建隊伍、共用利益的方式,推動農村“三變”改革發展。
通過“三社”融合發展,到2022年,全市將改造建設基層供銷社800個,實現涉農鄉鎮(街道)全覆蓋;全市100%行政村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全市有意願的農村常住農戶100%加入合作經濟組織,農民與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利益聯結更加緊密。
到2022年,我市將形成多元化、專業化、市場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供銷社農業社會化服務功能更加完備,代耕代種、機播機收、統防統治等服務面積達到800萬畝。同時,進一步健全覆蓋全市涉農鄉鎮(街道)、村(社區)的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體系,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將得到有效緩解,重慶農商行“三農”信貸達到貸款總額的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