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年猝死不是猝不及防 早期診斷是關鍵

發佈時間:2019-01-19 08:39:21  |  來源: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孟超
分享到:
20K

近期又有青年猝死的報道再次引發人們的關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血管醫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疾病社區防治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強調了防猝死要及時的重要性。

了解猝死背後的危機

中青年猝死時有發生,有些猝死源於過勞或者運動,本質都是透支了身體機能的極限。而大多數的猝死源於心腦血管疾病,如大面積的心肌梗死、惡性心律失常、主動脈瘤破裂、腦梗塞和腦出血等。

關於猝死,世界衛生組織給出的定義是:突然發生的,未能預料到的死亡,從發生不適到死亡,間隔不足6小時。猝死最大問題並不是疾病有多麼難治,而是這些疾病以突襲的方式出現,讓人措手不及。一個人體弱多病,三天兩頭不舒服,吃藥、跑醫院,這類人群的猝死發生率反而比較低,因為這類患者往往對自己的身體比較在意,不可能讓身體透支;另外,由於常去醫院檢查,在此期間發現一些可能引發猝死的原因,醫生會當即就給出治療方案。相反,如果一個人的身體健康,平時很少看病、吃藥,這類人更容易成為“猝死”的對象,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身上背著“定時炸彈”,也不會在意身體發出的某些疾病信號。所以説,“猝死”並不一定猝不及防,更多的原因在於我們對自己的健康情況關注和了解不夠。

血管健康是一個整體

血管相關性疾病如高血壓、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糖尿病等已經成為中青年群體主要的健康危險因素。血管醫學是近10年逐步形成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它是以血管為基礎,將人的血管樹作為一個整體,研究發生在心、腦、腎、肺、腸道、外周等器官和系統疾病的一門新型交叉醫學學科,包括血管疾病的早期發現、干預及康復等方面。血管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臟器的系統性病症,其病理生理基礎是供應臟器的血管發生瀰漫性硬化、粥樣硬化和局部阻塞。

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腎臟血管疾病、下肢動脈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 血管相關的運動性猝死、高血壓和高脂血症相關的血管病變等,靜脈曲張、靜脈炎、動脈硬化閉塞症、深靜脈血栓形成、糖尿病足、腦出血和腦梗塞等均屬於血管性疾病。

正確認識血管疾病的危害

目前,血管性疾病在人類死亡原因中已居首位。尤其是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健康的 “頭號殺手”。

肺動脈栓塞可導致猝死;動脈硬化閉塞症、動脈栓塞、糖尿病足等可發生於心、腦、腎和肢體,使組織壞死,不僅威脅生命,而且造成軀體殘疾;靜脈及淋巴回流障礙與靜脈瓣功能不全均可致常年下肢腫脹、小腿色素沉著、瘙癢及潰瘍。這些血管疾病患者處於“半殘疾”狀態,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心臟和血管性疾病如猝死、心肌梗死、腦梗塞、外周動脈閉塞等與眾多代謝異常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高尿酸及同型半胱氨酸升高相關,並導致進行性的血管損傷,最終引發上述心臟和血管事件,具有很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有300多萬,佔我國每年總死亡人數的40%以上,而倖存下來的患者75%不同程度喪失勞動能力,4%重殘。

受疾病打擊後的倖存者,相當一部分可能殘留運動耐量降低和偏癱等器官功能障礙,極大地影響了生活品質,雖然能夠長期存活,卻無法繼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即使是沒有明顯軀體後遺症者,對如何預防疾病再次發作往往存在著認識上的誤區。一部分人認為自己症狀較輕,對預防疾病的再次發生採取滿不在乎的態度,最終很有可能導致更加嚴重的心血管事件發生;而另一部分人則對疾病抱有過度恐懼的心理,從此長期臥床休息,遠離正常生活,無法完整地回歸社會。

健康,從血管管理做起

血管性疾病是累及全身重要臟器的病症,冠心病、腦卒中、動脈粥樣硬化相關的腎臟疾病和周圍血管病等疾病本身不是心臟或大腦等器官發生病變,而是供應上述臟器的血管發生了瀰漫性硬化、粥樣硬化和局部阻塞所致。減少血管事件造成的嚴重後果,不僅要重視和治療急性嚴重血管事件,更要重視血管健康的維護和血管病變早期檢測。專家提醒,對高危人群進行血管病變的早期評價和血管早期病變逆轉,對於預防臨床血管事件和維護血管健康極為重要。

因此,處於血管疾病危險狀態的人群要有效避免發生致死和致殘的血管事件,應該從重視血管病治療轉向維護血管健康,規範地早期識別血管病變,對疾病危險因素早期控制,對早期症狀提高警惕,早期發現血管病變信號,監測血管早期病變進展。未處於血管疾病危險狀態的人群,如高血壓、糖尿病、吸煙、肥胖及血脂異常或相關疾病家族史者,應定期監測血糖、血壓及血脂等情況,並評估血管健康狀況。對於存在上述危險因素者或發生了冠心病、卒中、外周血管疾病等的患者,應在及時控制危險因素或疾病治療的同時,監測血管損傷狀況,預防上述疾病的首發或再發。

血管疾病的防治,只有長期堅持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的方針,才能從根本上預防終末期惡性血管事件,包括中青年猝死的發生。

連結

血管疾病早期診斷是關鍵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國人對血管性疾病的認知率低,95%的人對自己的健康情況不清楚,90%的人對自己的血壓水準不了解,60%的人對自己的身體缺乏定期檢查和維護。一旦處於疾病狀態,既耗費了大量醫療資源,又往往失去最佳治療時機。《中國血管病變早期檢測技術應用指南》(2011修訂版)中指出,需要做血管早期檢測的人群包括:

1)年滿14周歲以上;

2)已被診斷為高血壓病(包括臨界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包括糖耐量減低)或具有肥胖、長期吸煙、高脂飲食、缺乏體育運動等心腦血管疾病高危因素者;

3)有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者,早發心腦血管疾病家族史指直系親屬中男性<55歲,女性<65歲時明確診斷為高血壓、冠心病、腦卒中等疾病;

4)有長期頭暈等不適症狀,尚未明確診斷者;

5)有活動後或靜息狀態下胸悶、心悸等心前區不適症狀尚未明確診斷者;

6)冠心病、不穩定型心絞痛或心肌梗死(急性或陳舊性)診斷明確者及腦卒中病史明確者。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