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草局:5年間石漠化土地凈減少193.2萬公頃

發佈時間:2018-12-13 16:16:44  |  來源:中國新聞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張靜
分享到:
20K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13日表示,截至2016年,我國石漠化土地面積為1007萬,與2011年相比,5年間石漠化土地凈減少193.2萬公頃,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石漠化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呈現面積持續減少,危害不斷減輕,生態狀況穩步好轉的態勢。

  中新社記者 楊可佳 攝

國新辦1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劉東生介紹第三次石漠化監測成果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劉東生介紹稱,為了掌握岩溶地區石漠化現狀及動態變化情況,2016年,原國家林業局組織有關單位開展了第三次石漠化監測工作。監測範圍涉及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465個縣。監測工作從2016年4月開始,2017年9月底結束,歷時一年半。共組織技術人員4000多人,調查圖斑380多萬個,建立了包括10萬餘個石漠化特徵點、1.9億條資訊在內的石漠化監測資訊系統,基本掌握了截至2016年我國石漠化狀況及2012—2016年間石漠化動態變化情況。

劉東生表示,監測結果顯示,截至2016年,我國石漠化土地面積為1007萬公頃,佔岩溶面積的22.3%。與2011年相比,5年間石漠化土地凈減少193.2萬公頃,年均減少38.6萬公頃,年均縮減率為3.45%。石漠化擴展的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岩溶地區石漠化土地呈現面積持續減少,危害不斷減輕,生態狀況穩步好轉的態勢。

監測結果還顯示,林草植被保護和人工造林種草對石漠化逆轉的貢獻率達到65.5%。

第一,石漠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縮減速度加快。上個監測期,石漠化土地面積在五年間減少96萬公頃,本監測期的五年間減少了193.2萬公頃,縮減面積是上個監測期的2倍,年均縮減率是上個監測期的2.7倍。

第二,石漠化程度減輕, 重度和極重度減少明顯。與2011年相比,不同程度的石漠化面積均出現減少。輕度石漠化減少40.3萬公頃,中度減少86.2萬公頃,重度減少51.6萬公頃,極重度減少15.1萬公頃。重度和極重度的總體比重較上個監測期下降了2.7個百分點。

第三,石漠化發生率下降,敏感性降低。5年間,岩溶地區石漠化發生率由26.5%下降到22.3%,石漠化敏感性在逐步降低,易發生石漠化的高敏感性區域由1638.2萬公頃減少到1527.1萬公頃,高敏感區所佔比例降低了2.5個百分點。

第四,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侵蝕強度減弱。與2011年相比,石漠化耕地減少13.4萬公頃,岩溶地區水土流失面積減少8.2%,土壤侵蝕模數下降4.2%,土壤流失量減少12%。

第五,林草植被結構改善,岩溶生態系統穩步好轉。岩溶地區林草植被蓋度61.4%,較2011年增長了3.9個百分點,其中喬木型植被增加了145萬公頃,岩溶生態系統穩步好轉,出現退化的面積僅佔2.6%。

第六,區域經濟發展加快,貧困程度減輕。與2011年相比,2015年岩溶地區國內生産總值增長65.3%,高於全國同期的43.5%,農村居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長79.9%,高於全國同期的54.4%。5年間,八省區貧困人口減少3803萬人,貧困發生率由21.1%下降到7.7%。

劉東生指出,截至現在,岩溶地區217個貧困縣已經有34個縣實現了脫貧摘帽。雖然石漠化防治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形勢依然非常嚴峻,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遠。

一是生態系統依然脆弱。岩溶土地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差,破壞容易修復難。已經初步治理的地區,植被剛剛開始恢復,穩定性差,必須加強保護,鞏固成果,否則極易反彈,前功盡棄。

二是防治任務依然艱巨。岩溶地區得到有效保護的喬灌木林面積僅佔47%,還有1500萬公頃喬灌木林亟待加強保護。現有的1007萬公頃石漠化土地,立地條件更差,治理難度更大,治理成本更高,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三是生態壓力依然很大。石漠化地區人口密度達207人/平方公里,是這一地區理論上最大可承載密度的2倍多。岩溶地區尚有近200個貧困縣、1300多萬貧困人口,有261.6萬公頃石漠化耕地仍在耕種,極易加劇石漠化。另外,毀林開墾、樵採薪材、過度放牧等現象時有發生,給本來就十分脆弱的生態造成破壞。

劉東生強調,面對嚴峻形勢,我們將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依靠科技,依靠改革,創新思路,強化措施,加大石漠化防治力度,提升治理成效,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