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承傳統手工藝 創新製作“開州味道”

發佈時間:2018-11-30 15:22:49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荊曉強
分享到:
20K

為了不讓非物質文化遺産在她這一代失傳,身為長女的她,從父親手中接過傳承了六代的傳統製作技藝。雖然一路走來很苦很累,但她永不言棄。如今,她成了開州區家喻戶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女傳承人,她經營的昌隆調味品廠被評為開州區優秀民營企業,還被市文化委授予“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她就是家住開州區臨江鎮新隆街、現年53歲的周遠君。

女承父業

“自古就有‘傳男不傳女’的説法。父親當初想把手藝傳給弟弟,可弟弟不願意接手。作為長女的我,為了不讓父親慪氣,也為了不讓祖業失傳,我只好接手。”日前,周遠君向記者道出了她當初幹這一行的初衷。

2000年,35歲的周遠君下崗了。為了生計,她到關面鄉當了一名配電工,但心裏總想創業做生意。

2003年,父親周禮芳找她交心談心,想把製作冰薄月餅、醬油、醋、糕點糖果等傳統製作技藝傳授給她。因為這個手藝是祖業,已傳承了六代。原本想傳承給家中唯一的男丁,但弟弟怎麼也不願意,原因是學這門手藝太苦太累,不僅賺不到錢,還沒有發展前景。

“這是祖宗傳下來的一門手藝,到你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儘管很辛苦,也掙不了多少錢,但古人有句‘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你一定要把這個祖業好好傳承下去,幹出名堂,幹得風生水起。”時年68歲的周禮芳拉著周遠君的手殷殷囑託。

看著父親年邁的身軀和無助的眼神,孝順體貼的周遠君同意了父親的要求。

專注製作

“做這一行確實辛苦,每天早上4點鐘就要起床,一直要忙到晚上12多鐘才休息,一天做下來,累得腰酸背痛。但聞著醋、醬油以及冰薄月餅散發出來的香味,所有的苦和累都煙消雲散。”周遠君笑著説。

為了把傳統製作方法一點不漏地傳授給女兒,周禮芳從選料、磨粉、蒸煮、發酵、攪拌開始,耐心細緻地教,周遠君都逐一銘記於心,並進行實踐操作。

在父親耐心、悉心地傳授和指導下,周遠君一個月就對醬油、醋、冰薄月餅的製作方法瞭如指掌,並能獨立操作,甚至在原來製作方法上有所創新。她第一次製作出來的散裝醬油和醋不但香氣四溢,而且色澤純正,100斤醬油和醋很快就全部銷售一空。不僅讓她嘗到了做生意的甜頭,還增強了傳承祖業的信心。

就這樣,周遠君開始專注于生産醬油、醋、冰薄月餅,還註冊成立了重慶市昌隆調味品廠。2017年12月,她的冰薄月餅生産基地被市文化委授予“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今年又被開州區授予“優秀民營企業”稱號,她成了全區家喻戶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女傳承人。

傳承手藝

“兒子多次向我提出要辭掉銀行的工作,跟我一起製作冰薄月餅,把家族製作技藝傳承下去,因為我現在也已經50多歲了,攪拌、送貨這些體力活,幹起來有些力不從心。從內心來説,我還是不想讓他辭職,但想著祖業以後沒人傳承,心裏很難受。”周遠君説。

2016年,周遠君停止了傳統製作的醬油、醋生産,因為食品安全要求非常嚴格,如果繼續生産下去,必須完善一些相關硬體、軟體設施,她覺得很麻煩,因而只保留了冰薄月餅傳統製作手藝。

由於冰薄月餅有季節性,每年的4月,周遠君就開始備料,涉及麵粉、芝麻、白糖等,一直要忙到10月。看著周遠君忙得不可開交,兒子雷鑫總是利用休息時間回家幫忙,時不時地向媽媽提出要辭職回家的想法,但周遠君卻不贊同。因為兒子大學畢業後已在銀行工作了5年,每年至少有10多萬元收入,但製作冰薄月餅每年只有3萬多元,根本無法保障一家人的生活開支。

周遠君説:“如果兒子執意要辭職,要接傳承了七代的祖業,我也感到欣慰,因為我也不想祖業失傳。”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一定會把周氏冰薄月餅傳統製作技藝好好地傳承下去,傳承給我的子孫後代,不辱‘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生産性保護示範基地’稱號。”現年29歲的雷鑫鏗鏘有力地説。(熊瑛)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