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工匠精神”培養

發佈時間:2018-11-19 13:36:01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曾傳興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於專注、精益求精。作為一種精神信念,它不僅是手工製造業的堅守,也是對各行各業的要求,因而工匠精神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豐富了時代精神內涵。美術教育及創作領域當今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這種認真、專注、嚴謹的態度,它是提升美術創作品質、創作更多時代精品的重要保證。

    高校美術專業學生,是美術事業的新生力量。在資訊爆炸、新潮藝術觀念涌動的今天,高校美術專業有些學生缺乏專注、鑽研的精神與態度,一些人更樂於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時會鄙夷這種傳統的價值觀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學生認識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企圖以觀念取勝,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謂的“現代藝術”。故而,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藝術創作環境受到多重影響的情況下,在美術教育和創作領域強化工匠精神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強化工匠精神,對培養學生的專注度、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激發美術教育工作者的教學熱情都有很好的幫助。對美術的各個學科而言,基礎課程都是非常重要的。工匠精神的培養,應融入課程設置以及基本功的錘鍊:優化課程配置,加重基礎課程的比重,同時加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習,雙管齊下,提高藝術技能和藝術修養。對新入學學生尤其應該夯實基礎訓練,如長短期素描、白描、色彩、構成、書法、鑒賞、美術史等,通過這些基礎課程的嚴格考核,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造型能力。基礎技能和知識如同地基,夯實了地基,才有可能實現藝術創作的精益求精。其次,還要走出高校“老師不認識學生,學生不認識老師”的怪圈,汲取傳統工匠師徒傳承的長處,整合教師資源,增加個別輔導,重視口傳心授、言傳身教,從而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領悟力,激發其創造力。

    與美術教育一樣,美術創作領域同樣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術創作領域的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繪畫技能的繼承發展方面,更呈現在美術創作所滲透的創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當下,無論是藝術展覽還是藝術市場,都涌現出一大批藝術創作者及大量的藝術作品,但是部分美術作品缺乏文化內涵,更像是缺少靈魂的“複製品”,作品形式趨於世俗化、商業化、數位化,高品質、藝術性和感染力強的作品不多。一些創作者忘記了藝術創作應表達內心真實情感的初心,在進行藝術創作時,首先考慮的不是藝術性,而是市場認不認可、接不接受,目標是快速成名,快速獲益。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無疑是違背藝術創作規律、缺乏藝術感染力的,不僅對藝術資源造成浪費,也不利於社會正能量、優秀文化的傳播。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美術創作領域應該從“心”開始。創作者首先應不斷提高手頭功夫,而不是離開繪畫基礎去尋找藝術創作的“捷徑”。其次,創作者應有堅持本心進行藝術創作的定力,堅守藝術的審美價值,去除浮躁心態,拒絕畸形市場的誘惑,在創作主題、造型、色彩、畫面佈局等方面都認真對待,踏踏實實、穩紮穩打地完成每一幅創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場的需求。

    藝術世界“致廣大而盡精微”。今天,無論是美術教育還是美術創作,都應秉承極致、求精、務實的“工匠精神”。美術工作者們應當有時代的擔當,培養時代新生力量,勤於創作具有文化內涵與時代精神的美術作品,從而推動社會發展。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