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制定出臺城市提升行動計劃

發佈時間:2018-11-14 10:30:21  |  來源:重慶日報  |  作者:陳鈞 廖雪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1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市政府辦公廳了解到,我市近日出臺《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將對城市品質進行全面提升。這也是我市首次為城市整體提升制定行動計劃。

據介紹,《行動計劃》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要求的重要舉措,是市委部署的“八項行動計劃”之一。

《行動計劃》從城市提升的九大板塊中排出了37項任務,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交通、基礎設施、生態、人文、公共服務、創新等方方面面,全面提升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增強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努力實現“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力爭在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的現代城市。

按照“幹五年、看十年、謀劃三十年”的總體思路和“年年有變化、五年上臺階、十年大變樣”的工作要求,《行動計劃》明確了未來一個階段我市城市提升工作的目標和任務。

根據《行動計劃》,2018年,我市將深化細化並出臺城市提升專項行動方案,分門別類建立實施項目庫,同步啟動一批城市提升項目,解決一批市民反映最集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城市問題;2019年,我市將全面實施城市提升各專項行動方案,著力從城市基礎建設、城市管理方面補短板強弱項,城市提升行動初見成效;2020年,集中完成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建成水庫124座、建成7條約160公里“清水綠岸”等一批城市提升實施項目,滾動推進一批在建實施項目,使城市提升行動取得較大成效;2022年,城市道路瀝青化率達到100%,主城區城市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高速公路實現“縣縣通”……屆時,城市提升工作目標任務將全面完成。

為完成以上目標,《行動計劃》明確了“提升城市規划水平,科學引領城市發展”“提升城市建設水準,突出立體城市特色”“提升城市管理水準,推進共建共治共用”“提升城市交通水準,完善綜合交通體系”“提升基礎設施水準,保障城市健康發展”“提升山城江城魅力,保護自然山水資源”“提升城市人文品質,傳承巴渝優秀文化”“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增強城市經濟活力”九大板塊,每個板塊的工作任務也進行了細化,明確了每項任務的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

《行動計劃》既有對城市外在“顏值”、內在“品質”提升的工作要求,又提出了切實可行、改善老百姓工作和生活條件的具體措施。

在城市管理方面,提出了通過聯動專項治理,到2022年主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同時,高水準建設生態園林城市,持續開展城市增花添彩、增綠添園等行動,讓廣大市民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景致。

在城市交通方面,2022年實現高速公路“縣縣通”;隨著“公交優先”戰略的全面實施,軌道交通建設的提質提速,市民出行也將更加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將按照國際一流濱水岸線標準,系統開展“兩江四岸”整治提升,將“兩江四岸”打造成為“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人文薈萃風貌帶、便捷共用遊憩帶”。

有“顏值”更有“內涵” 重慶將這樣提升城市品質

《重慶市城市提升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已于近期印發實施。《行動計劃》究竟包含哪些內容?將如何助推重慶城市“顏值”“品質”提升,又將讓市民享受到哪些利好?

11月13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了市住房和城鄉建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局等部門,對《行動計劃》中的9大板塊及主要任務進行了解讀。

城市提升行動計劃9大板塊任務

■提升城市規划水平,科學引領城市發展

■提升城市交通水準,完善綜合交通體系

■提升城市人文品質,傳承巴渝優秀文化

■提升城市建設水準,突出立體城市特色

■提升基礎設施水準,保障城市健康發展

■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優化城市功能佈局

■提升城市管理水準,推進共建共治共用

■提升山城江城魅力,保護自然山水資源

■提升城市創新能力,增強城市經濟活力

城市規劃 構築重慶大都市區網路城市群

《行動計劃》指出,重慶新總體規劃要突出生態、人文、智慧、開放的時代主題,在主城以廣陽島集中展示生態文明,以渝中半島集中展示歷史人文,以禮嘉半島集中展示智慧創新,在中歐班列(重慶)起點站建設內陸開放高地展示中心集中展示內陸開放,依託大學城謀劃重慶科學城引領科技創新,以鄉村振興和城市提升兩大工作面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行動計劃》指出,要優化市域城鎮體系和城鄉空間佈局,構築重慶大都市區網路城市群、三峽庫區網路城鎮群和武陵山區網路城鎮群,共同形成重慶市網路城市群總體格局。

其中,大都市區網路城市群要強化與廣安、遂寧、內江、瀘州、遵義等周邊城市的密切聯繫,加速人口集聚與城鎮化發展。同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依託區域走廊建設串珠式的三峽庫區網路城鎮群和武陵山區網路城鎮群,增強內生動力,強化與達州、恩施、湘西、黔北地區的協作。

城市建設 精心打造城市“第五立面”

《行動計劃》指出,提升重慶城市建設水準和建設標準,突出國際化、綠色化、智慧化、人文化,完善標準導則體系,體現直轄市水準。

重要通道、管網等應按遠景需求確定標準等級,一次性實施到位或者預控到位;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廣超低能耗建築;將建築屋頂作為城市“第五立面”精心打造,進一步提升屋頂設計與城市環境、城市文脈、建築美學的契合度;推動重要建築、跨江橋梁建築設計出精品。

此外,我市將開展重慶城市建設施工現場形象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外塑施工形象,內塑施工品質;推進建築産業化,改變傳統建造方式,提升建設施工綠色低碳水準;通過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全面打造“智慧工地”,提升文明施工智慧化管理水準。

城市管理 主城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將達45%

主城各區將聯動開展交通秩序、違法建築、城市安全、社會治安、市政設施、城市傢具、廣告店招、街面秩序、城市綠化、空間立面、空氣品質、水域品質、不文明行為等專項治理,推動城市綜合管理全覆蓋。力爭到2022年,主城區市政設施設備完好率達到98%,城市道路瀝青化率達到100%,道路亮燈率達到99%;主城區城市生活垃圾集中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9%;主城區重點區域重要市政公用設施智慧感知和監管實現全覆蓋,市政公用設施安全隱患整治率達到100%;主城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5%。

我市將持續開展城市增花添彩、增綠添園等行動,讓廣大市民享受到“推窗見綠、出門見景,四季見花”的美景;提升城市智慧化管理水準,實現城市管理感知、分析、服務、指揮、監察“五位一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在城市綜合管理領域實行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

城市交通 2022年高速公路“縣縣通”

我市將加快推進成渝中線、蘭渝、渝西、渝湘、渝昆等高速鐵路前期工作,待形成“米”字型高速鐵路網路後,實現1小時到達成都,3小時到達西安、武漢、長沙,6小時到達北京、上海、廣州。同時,構建完善“5+5”對外綜合運輸大通道,到2022年,基本形成“功能完善、能力充分”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

預計到2022年,高速公路省際出口由目前的19個增加至30個;全市四級及以上高等級航道里程達到1500公里,全市港口吞吐能力達到2.3億噸,集裝箱吞吐能力達到500萬標箱;“一大四小”運輸機場體系形成,旅客吞吐量超過5000萬人次,貨郵吞吐能力達到110萬噸,國際(地區)航線超過100條;形成系統配套、一體便捷、站城融合的現代化綜合樞紐,樞紐內旅客平均換乘距離不超過500米。

根據《行動計劃》,2022年,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將達到4000公里,全面完成縣縣通高速目標。屆時,主城區與渝東北、渝東南片區之間有2條高速公路連通;渝東北、渝東南片區之間有2條高速公路連通;渝西地區各相鄰區之間實現高速公路1小時內直達。

到2022年,主城建成區道路網密度達到8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主次幹道高峰時段平均車速保持在23公里/小時以上。

預計到2022年,全市運營及在建的軌道交通里程規模將實現“850+”,其中運營里程達到521公里,在建規模達到11條、共372公里以上,實現日均客運量超過600萬人次,軌道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提升至30%以上。

我市將加快推進對老成渝鐵路的改造,探索利用鐵路開通公交化列車或有軌電車。在南岸區和巴南區等有條件的濱江大道,結合旅遊觀光功能,先期研究開展中運量新制式交通建設試點,打造公交旅遊線。

到2020年,我市規劃建設公交優先道210公里,主城區建成區將實現公交站點500米全覆蓋。

基礎設施 將建“光網重慶” 建1000個5G基站

預計到2020年,我市將建成水庫124座,基本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城鄉供水水源保障體系;到2022年新增供水能力135萬噸/日,形成以長江、嘉陵江提水工程為主,水庫為輔,河庫、庫庫連通工程和主城供水管網互聯互通工程為紐帶,提水和蓄水工程互補互濟的供水格局。

我市將力爭2020年基本建成國家通信資訊樞紐。此外,我市將建成“光網重慶”,光纖到戶端口數達到1800萬個;實現4G網路深度覆蓋,基本建成全市移動物聯網,建設5G基站1000個。

我市將強化與周邊互聯互通的能源戰略通道,優化城鄉能源配送網路。預計到2020年,保障全市用電量1200億千瓦時(其中,自發電1020億千瓦時,外購180億千瓦時),天然氣(含頁巖氣)産能達到180億立方米/年。大力實施電力消費替代,主城區基本建成無燃煤區。

我市將健全城市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構建系統性、現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體系;推進人民防空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緊密結合和軍民兼用,實施地下軌道交通、交通隧道、人行過街通道、停車場等公共設施地下空間結合人民防空工程連片建設。

生態建設 “兩江四岸”將建成國際一流濱水岸線

《行動計劃》指出,要按照國際一流濱水岸線標準,通過優化“兩江四岸”城市功能、修復“兩江四岸”生態系統、豐富“兩江四岸”公共空間、提升“兩江四岸”濱江顏值、著力展現最美“橋都”風采,系統開展“兩江四岸”整治提升。

其中,提升“兩江四岸”濱江顏值方面,我市將做好夜景策劃,全面提升城市夜景燈飾藝術效果,根據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段選擇不同燈光模式,整體營造山水人文交融、美輪美奐的山城夜景。

展現最美“橋都”風采方面,我市將把城市大橋及其景觀藝術設計擺在首要突出位置,分門別類加強對大橋造型、色彩等的景觀藝術效果管控,與城市山水環境整體協調,讓每座大橋都成為藝術精品。加強跨江大橋與濱江路車行及步行聯繫,加強垂直交通設施建設,方便市民步行暢達“兩江四岸”。

我市將全面推進主城區次級河流全流域治理,高水準建設海綿城市,高標準打造城市清水系統和生態綠岸。到2020年,建成7條約160公里“清水綠岸”,約166平方公里次級河流流域面積達到海綿城市指標要求,主城區基本消除水體黑臭現象。

人文氣息 在主城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

《行動計劃》中提到,把歷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街區、植入景區景點,促進産城景有機融合,提升城市人文內涵。把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和歌樂山烈士陵園作為一個整體進行規劃提升。做好磁器口歷史文化街區品質提質工作,推進實施紅岩革命文物保護傳承工程。加快推進合川釣魚城、涪陵白鶴梁題刻申遺工作,擴大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價值傳承;有序推進完成十八梯、湖廣會館及東水門、龍門浩、金剛碑等一批傳統風貌區保護修繕工作;開展傳統街巷等重慶特色城市空間的研究與保護。

豐富慢行系統“毛細血管”,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到2022年,主城各區山城步道串聯成網,叫響“山城步道”城市品牌。

我市將以A級景區和市級以上旅遊度假區為主體,開展智慧景區(旅遊度假區)建設示範試點,實現遊前、遊中、遊後全過程智慧化旅遊服務。

公共服務 步行10分鐘即可享受社區公共服務

我市將加快建設多層級、全覆蓋、人性化的基本公共服務網路,讓老百姓步行20分鐘內即可享受街道層面公共服務(包括街道公共服務中心、街道辦事處、派出所、衛生服務中心、老年服務中心、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民健身活動中心等);步行10分鐘內即可享受社區層面公共服務(包括社區服務站、警務室、日間照料中心、多功能運動場、衛生服務站、社區文化活動室、菜店等)。

按照“300米見綠、500米入園”的要求建成一批百姓身邊的活動場所,基本實現市民居住、就業、上學、就醫、健身、休閒、遊憩等日常活動就近完成。

在推進城市修補和有機更新上,我市將綜合採用“微更新”、零星改造、綜合整治等方式,解決老城區環境品質下降、空間秩序混亂等問題,促進城市品質提升。按照“一園一策”“一廠一策”的方式推進朝天門市場、南坪老經開區等一批老舊獨立功能區的有機更新。

我市將在2020年基本完成主城區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大力實施2018年至2020年棚改攻堅計劃,高品質完成17.3萬戶棚戶區改造任務,力爭到2020年完成現有棚戶區改造。

科技創新 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

我市將依託大學城規劃建設科學城,並以科學城為智核,以發展智慧産業為主導,聯動九龍坡、北碚、江津和璧山,形成西部“智慧谷”,聯動兩江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構建重慶創新版圖,打造創新資源集聚地。

我市將建設市區(縣)兩級人才“一站式”服務平臺,著力打造品牌化、專業化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加快科技型企業的成長,大力培育獨角獸企業。

與此同時,我市將推進科技金融支撐服務,提升種子、天使、風險等創投基金規模,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大創新創業支援力度,擴大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試點範圍,加快建設西部科技金融路演中心,打造西部創投高地。

延伸閱讀》》》》》》》》

力爭2020年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

11月13日,來自市住房和城鄉建委的消息稱,我市將開展“清水綠岸”行動,力爭到2021年,建成20條約406公里“清水綠岸”,把原黑臭水體打造成為魚翔淺底的清澈河流、開放共用的綠色長廊、舒適宜人的生態空間。

“清水綠岸”建設主要包括4個內容:一是進一步改善河流水質,力爭達到地表水環境品質IV類及以上標準(到2020年全面消除劣V類水體);二是爭取實現主要河段全年不斷流,還要保持穩定生態基流;三是流域範圍內4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要達到海綿城市規劃指標要求;四是爭取使綠化緩衝帶的綠化覆蓋率達到80%以上。

據悉,“清水綠岸”行動計劃分兩批實施,2018年至2020年計劃開展清水溪、鳳凰溪等8條河流治理提升;2019年至2021年開展桃花溪、白沙河、納溪溝等12條河流治理提升。

重點打造約2000公里特色步道

重慶日報記者11月13日從市住房和城鄉建委了解到,我市將立足重慶特有的自然山水人文資源和地形地貌條件,完善重慶特色慢行系統,通過對山城步道、濱水步道、森林健身步道、人行道的完善及品質提升,形成具有山城魅力的步道體系。

近期,我市將重點建設和完善約2000公里的特色步道,包括打造“兩江四岸”沿江步道和“清水綠岸”濱水步道500公里,打造環CBD、渝中半島、龍門浩、磁器口、鴻恩寺5個特色片區約200公里山城步道,打造歌樂山、南山、鐵山坪、縉雲山、照母山、雲篆山、樵坪山約300公里森林健身步道,新建和完善軌道接駁步道約1000公里。

2018—2022年治理109公里“兩江四岸”

重慶日報記者11月13日從市住房和城鄉建委了解到,我市將推進主城區“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動,將“兩江四岸”打造成為“山清水秀生態帶、立體城市景觀帶、人文薈萃風貌帶、便捷共用遊憩帶”,成為宜居宜業宜遊、彰顯山魂之雄、水韻之靈的國際一流濱水空間。

據悉,“兩江四岸”治理提升行動將分期推進。其中,2018年至2022年,重點治理提升主城中心區域的濱江地帶,岸線總長約109公里,涉及嘉陵江北岸(高家花園大橋至大佛寺大橋)17.8公里、嘉陵江南岸(雙碑大橋至朝天門)16.3公里、長江北岸(魚洞長江大橋至朝天門)34.3公里、長江南岸(龍洲灣至寸灘大橋)40.6公里。遠期治理提升範圍為除近期治理提升範圍以外的其他岸線,長約285公里。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