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13日訊(周益清 粟小娟)在榮昌區河包鎮,有這樣一位基層人大代表,51歲的年紀,黝黑的臉龐,中等身材,笑容可掬。從他的談吐中可以看到他的隨和、淳樸,從他的故事中可以看到他堅毅與執著。他常説,我生在這裡,長在這裡,我不是什麼幹部,我是父老鄉親的家人。我就想盡我所能為我的家人,為我的家鄉做點實事。他就是河包鎮核桃村的黨支部副書記——李相傑。
人行便道利民行
2017年6月23日下午,核桃村村辦公室來了一位身穿青色上衣,腳著黑色筒靴的中年人,黑色筒靴滿是稀泥,褲子上也被賤了些許。“李書記啊,今天找到你,請你想想辦法看能不能給我們那兒修一條人行便道,屋門前那條小土路,一到下雨天根本沒法走了。”李相傑急忙端了杯水遞給他,又拿起筆電仔細的記錄著。原來這位鄉親是9社的貧困戶廖大坤,家裏兩個孩子正在上學,而門前的小土路成為了他們上學路上最大的阻礙。
李相傑在幾次入社了解情況後,發現這條小土路涉及到50多人的出行問題,天晴還好,路面雖然坑坑洼洼,灰塵大,但是還能行走,一到下雨天,村民家裏的摩托車都不敢開出來,容易打滑出事故,大家只能穿著筒靴淌著泥漿行走。於是,李相傑拿著收集到的村民意見和照片找到了鎮上相關部門。
李書記的報告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立即著手。今年10月底,這條人行便道完工了!“現在好了,晴天不沾灰,雨天不帶泥,走街串戶方便多了”廖大坤高興的説。
這樣的例子,在李相傑的工作中數不勝數。近年來,李相傑通過人代會提建議,向有關部門反映等,為核桃村修建人行便道10段路,共計35公里,連通了5個社,拉近了社與社、村與村、村與鎮的距離,也拉進了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
危房改造貼民心
“來,李書記,快進來坐。你看看我的新房,本以為呀這輩子都住不上新房子,真得好好謝謝你!”蔣長壽拉著李相傑的手激動的説。
“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你先住著,我們現在正在努力,幫你把自來水接通,你就更方便了!”李相傑親切的説。
走進蔣長壽家的平房,暖意濃濃,屋內屋內乾淨整潔。原來,61歲的蔣長壽是核桃9社的貧困戶,他患有骨質增生、支氣管炎等慢性疾病,靠著低保生存的他還要長期吃藥,經濟困難。在一次危房排查中,蔣長壽所居住的房子又被評定為D級危房,李相傑把這一切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總想著能幫著點就幫著點。2018年,貧困戶關於危房改造的政策一齣來,他立馬聯繫了蔣長壽,幫忙東拼西湊四處借錢,錢到位了又幫忙聯繫施工隊,監督施工,終於在今年9月把房子修好了,並且獲得了3.5萬元的危房改造補助。
蔣長壽對記者坦言:“以前住的老房子,屋頂和墻面全是裂縫,門窗早都已經爛了,就連房樑也都裂了。每到下暴雨的時候,屋子裏面到處漏水,我經常都會想哪天那房子會不會突然就坍塌了。現在住著這寬敞明亮的屋子,真的是多虧了政府和李書記!”説起李相傑,蔣長壽便滔滔不絕,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山坪塘修建惠民生
“我現在養了大約200隻鴨子,4000斤魚,預計今年收益在3萬元左右。”7社的呂廷將開心地説著“我是個貧困戶,不過現在我已經脫貧了。這還得感謝李相傑。他幫我們社爭取項目,給我們修了這口山坪塘,我之前想搞點畜禽養殖,但是用水困難呀,沒辦法就閒著。我們這兒的鄉親也大都靠務農為生,但是每到高溫伏旱天氣,都得看老天臉色種莊稼。現在有了山坪塘蓄水保水,我們再也不用為缺水而發愁了!”
原來,李相傑在工作中了解到各社普遍存在著用水難、灌溉難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李相傑曾多次摸底調研,並積極向鎮黨委、政府爭取項目資金和技術支援。終於,在2017年11月修建了這口山坪塘。“這口水塘是去年修好的,那段時間正逢雨水豐富,幾場雨下來就把水塘關滿了。”7社的村民蔣道清説到,之前這個社沒有山坪塘,用水特別困難,尤其是天旱時節,看著田間地頭的莊稼得不到灌溉,心裏著急得很。如今,農田灌溉不用愁,田間的莊稼也不喊“渴”了。據悉,這口山坪塘解決了60多戶200余人的用水及70多畝地的灌溉問題。老百姓們每每談到李相傑,都會豎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