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鎣李雙林:從打工仔到“電子達人”

發佈時間:2018-11-13 14:31:14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邱海鷹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中國網11月13日訊   在四川省召開的全省經濟工作會上,多次提到華鎣市:像華鎣這樣一個小小的內陸縣級城市,電子資訊産業發展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在全省起到了引領作用,這是一個奇跡。

但誰也難以想到,製造奇跡的卻是一位返鄉農民工。他便是有“電子達人”之稱的華鎣市政協委員、廣安市華鎣山領創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雙林。

李雙林(中)冒著傾盆大雨專程到陽和鎮鴿籠山村,給殘疾人、“居家靈活就業”工程受益者祝春淑,送發産品加工所需的原材料。

打工仔的人生轉捩點

1975年春天,李雙林出生於華鎣市古橋辦事處新民村五組的一個農民家庭。1993年秋天,高考落榜的李雙林隨“打工潮”到廣東省東莞市的立德電子廠當上了一名小工,幹了3個月小工便提升為副班長,又過了3個月提升為班長。那年,他剛滿18歲。

由於李雙林在短時間內便顯露出了自己的才華,其名聲在同行業中不脛而走,一年後他便被深圳一家電器廠“挖”去任課長,專門管理擁有500多名工人的生産線。他不僅在生産管理上井井有條,而且還帶領員工大力實施技術革新,兩年後被提升為該廠經理。

2004年5月,不到30歲的李雙林在積累了一定資本和企業經營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與其他兩名合夥人合資組建了東莞領祥電子有限公司,主要生産高低頻變壓器等電子産品,迎來他人生的第一個轉捩點。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李雙林和夥伴們已擁有了分佈在珠三角、長三角的員工達2000多人、主要生産高低頻變壓器及電腦連接線等産品的4個分公司。

2009年春天,受金融風暴影響,沿海不少企業選擇了産業向內地轉移。李雙林審時度勢,也有了向內地轉移的想法。他帶領另外幾名股東回四川華鎣老家過“五一”,得知華鎣市正在實施煤礦、水泥等資源型産業向低碳生態型新興産業轉型這一消息後,李雙林喜出望外,認為這不僅是自己回報家鄉的良好機會,而且更是企業實施産業轉移的最佳節點。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與股東們協商,李雙林決定帶領夥伴們回自己的家鄉華鎣再展宏圖,他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二個轉捩點。

3個月後,華鎣市崛起了首個從事新興産業的企業——“廣安華鎣山領創電子有限公司”。對於看慣了“黑白”産品煤炭、水泥的華鎣人來説,電子資訊産品既神奇又稀奇,仿佛成了大山中的“洋玩意兒”。

正所謂佔有天時、地利、人和,在地方黨政和職能部門支援下,經過李雙林和夥伴們的艱苦創業,不到一年時間,華鎣山領創電子有限公司廠區面積便擴張到70多畝,員工增加到700多人,其産品也從國內市場拓展到海外市場。同在這一年,李雙林和夥伴們決定,將集團總部從廣東東莞遷至華鎣。

李雙林(右一)在實驗室與技術人員研討産品技術革新

“空杯”心態從零開始

新企業不但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起點。新起點靠什麼?靠新産品開發和技術創新。從普通打工仔到農民企業家,雖然身份地位發生了變化,但李雙林刻苦拼搏、努力鑽研的“本質”一直沒變。用他自己的話説,“不管是打工仔還是老闆,無論是在日常工作崗位上,還是在創業致富路上,都要有‘空杯’心態,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往前走。”

如何讓“超薄磁芯高頻變壓器”精確到0.001毫米,成為技術突破的關鍵。連續1個月,李雙林在華鎣、成都兩地間來回奔跑。白天,他與公司技術團隊一起攻關;晚上,開車到成都,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的專家交流。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超薄磁芯高頻變壓器”研發成功,成為領創電子“聯姻”南韓三星、日本田村的“秘密武器”。在2012年以來的短短三年時間,李雙林與公司技術團隊收穫了3項發明和17項實用型專利,擁有了自主智慧財産權,提高了産品的市場競爭力,而且獲得一系列榮譽稱號。

“企業成功的關鍵就是創新。”李雙林説,事實上,創新的不僅是技術、産品,還有經營理念。領創電子不僅積極與華鎣市工業園區內的企業開展配套合作,還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極大地拓展了産品市場。 

李雙林與公司核心管理人員研討企業發展戰略

引領回巢的“頭鳥”

在搞好生産經營做大做強企業的同時,李雙林和夥伴們創建的華鎣山領創電子有限公司,以發揮“領創”作用為己任,在沿海乃至全國同行業中“拋頭露面”、“現身説法”,積極協助地方政府開展招商引資。

從2011年春天開始,他們相繼吸引了國雅、中盛、華金潤等46家電子資訊企業落戶華鎣。地方政府也因勢利導,主動實施“築巢引鳳”戰略,在制定“經略産業發展高地,打造華鎣數字矽谷”經濟發展戰略的同時,加大工業新城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建成了面積近10平方公里的既有廠房又有住房、既有工作又有生活,既有生産又有服務、既有工廠又有商場“産城一體”的現代化工業新城,入駐新型工業企業108戶。僅今年以來,就引來為華為、小米等著名品牌供貨的坤鴻電子和為戴爾、惠普等一線品牌供貨的怡田科技等16家電子資訊企業落戶“西部矽谷”。截至目前,華鎣工業新城電子資訊産業園已引進企業77家。

截至目前,領創公司員工發展到3000多人,年産值達2.5億元,不僅成為廣安市電子資訊産業中的“元老”級企業,而且成為引領在外人員“歸雁回巢”創業就業的“頭鳥”。   

而李雙林也因返鄉創業為當地經濟發展作出了特殊貢獻,2012年、2017年,他被連續推舉為政協華鎣市第八屆、第九屆委員,同時還有了“電子達人”的稱譽,他的人生再次迎來轉折。

李雙林(右一)在車間現場給剛進廠的員工傳授職業技能

送活到家帶動就業

“隨著園區不斷壯大,企業用工、産業提檔升級等一系列問題逐漸顯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影響了園區發展。因此,園區內的電子資訊産業做大做強,要有針對性地制定産業扶持辦法,以此來吸引更多的企業入駐……”目前,李雙林正在進行“破解發展瓶頸,精準扶持電子資訊産業發展”專題調研,傾情為地方經濟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李雙林不僅參政議政,為地方發展建言獻策,還積極為鄉親做實事好事。在企業招收員工時,儘量向弱勢群體傾斜,目前企業在崗員工80%以上是留守婦女、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鄉富餘勞動力。同時,積極參與地方的精準扶貧活動,在企業創造性實施“居家靈活就業”工程,在陽和、高興、祿市、古橋等地處偏遠的農業鄉鎮,採取“送活兒到家”的方法,讓5000余名農村老弱病殘人員,在自己的家中為企業加工産品,平均月收入達2000元以上。

正如陽和鎮鴿籠山村殘疾人祝春淑所説,“我腿腳不方便,做不了重活,由於沒有收入,家裏日子艱難。從去年冬天開始,李老闆他們送活兒到我家,活兒既輕鬆又簡單,足不出戶就可以每月掙1000多塊錢。”

“他們不僅把加工的原材料派人送到家,還按時派人來把産品收回去,我們一點兒錢都不出,只管做活兒,安逸得很。”一提到李雙林實施的“居家靈活就業”工程,高興鎮高興村貧困村民張雪梅讚不絕口,“就連每月的工錢,他們也如數送到家中。”(邱海鷹 文/圖)

【記者手記】從打工仔到企業家,李雙林更清楚創業需要什麼,打工者又需要什麼。因而,在他的企業裏,他並不以老闆自居,時常在車間和員工們聊天,也時常蹲在地上和技術人員一起攻關。對於一路走來的返鄉創業路,李雙林説,有“三個離不開”:不怕輸、不服輸的勇氣與勤奮,齊心協力的創業團隊,再就是政府給予的大力支援。從企業家到政協委員,李雙林想得更多的是家鄉需要什麼?群眾期盼什麼?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著對家鄉的熱愛,不過,他並不願將此稱為感恩,在他的創業經和企業觀中,這些都是企業發展生存的一部分。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