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舞劇《舞起狂瀾》亮相重慶大劇院

發佈時間:2018-11-07 13:48:22  |  來源:重慶晨報  |  作者:趙欣 王偲航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舞起狂瀾》演出現場。

激情四射、熱力碰撞……昨晚7點半,曾兩度登上春晚舞臺、橫掃國際舞壇20年的舞劇《大河之舞》續篇《大河之舞2:舞起狂瀾》亮相重慶大劇院,為期兩晚(今晚還有一場)的熱舞誘惑就此點燃。

與被譽為史詩級的第一部相比,《舞起狂瀾》帶來了不少精彩突破,在沿襲愛爾蘭傳統的同時,融入更為現代摩登的多元風格,令人驚嘆。演出前,團方負責人及兩位主演接受了重慶晨報記者的採訪。

突破 用愛爾蘭之情演繹世界之愛

“如果説《大河之舞》是關於過去,讓人們順著歷史之河溯遊而上,找到愛爾蘭民族的根,那麼《舞起狂瀾》則是關於夢想與未來,是人們離開故土去追求夢想與希望的故事。”團方舞臺製作經理Marc Aderson介紹。

“這是屬於當代人的故事,可能發生在每一個人身上。比如農民到城市來打拼,華人在全世界落地生根,歐美國家的人到亞洲做生意……都會面臨劇中‘遠離故地,為新生活拼搏’的命題,相信觀眾會有共鳴。”Marc Aderson説,“這不僅是關於愛爾蘭的故事,這是屬於世界每個民族每個人的夢想之旅。”

一部已近極致的舞臺作品如何實現新突破?Marc Aderson笑道,“人們認為《大河之舞》是史詩級的,那《舞起狂瀾》就是現代的,它的節奏快得難以想像,比心跳和呼吸的節奏更快,觀眾在看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被帶進大河的舞步裏。”

融合 將中國歌曲非洲舞等搬上舞臺

與《大河之舞》一樣,昨晚首演的《舞起狂瀾》依然無比震撼。在繼承《大河之舞》激情澎湃的愛爾蘭踢踏舞、熱力四射的弗拉門戈基礎上,續篇《舞起狂瀾》融合了更豐富的多民族多元文化元素:現代舞、美國街舞、芭蕾舞、拉丁舞、華爾茲、拉美SASA等舞種混搭;以及傳統的風笛與電音貝司、小提琴、銅管、架子鼓、西班牙木吉他跨界碰撞……

更讓中國觀眾驚喜的是,一曲朱明瑛的經典歌曲《大海啊故鄉》忽然響起,熟悉的旋律讓觀眾猝不及防,繼而熱烈鼓掌。“穿插不同國家地區經典音樂,也是《舞起狂瀾》的慣例。”Marc Aderson解釋,《大河之舞》是關於大江大河的藝術,融入演出當地經典也是一種彩蛋,“既豐富了主題,也有助於拉近觀眾距離。”

人物

“舞王舞后”:

愛重慶卻遺憾不能吃辣

與《大河之舞》一樣,《舞起狂瀾》的震撼之處之一,在於同一舞臺上幾十位舞者整齊劃一的表演。男女領舞者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他們因此被稱為“舞王舞后”。巧合的是,此次來渝巡演的“舞王”Bobby與“舞后”Natasia竟是一對情侶!

傳説中的1秒鐘跳40下可否屬實?記者的求證讓Bobby笑了,“團裏不少演員都能做到一秒40下左右,但我們更強調的是集體速度,踢踏舞本就是呈現有力量感的集體舞蹈,傳遞的更多是一種精神力量。”Natasia則補充道,“演出時我們會穿一種特殊材質的鞋子,它的金屬質感可以發出5種不同聲音,每秒40下也有可能是這種聲音組合的結果。”

兩位年輕舞者也是生活中的情侶,“我們也是《大河之舞》的舞者,五年前參加《舞起狂瀾》時彼此相愛,我最幸運的也是因為跳舞遇到了Bobby,我們可以一起全球巡演,是最大的幸福。”Natasia説完,與Bobby深情對視。

此前的演出他們也曾多次來過重慶,對這座城市的最大印像是無與倫比的美麗,“昨天我們還去了洪崖洞,流光溢彩美不勝收,可惜我們都不太能吃辣,火鍋只能看看而已,但是,光看著就流口水啊。”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