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0月23日訊(記者 單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興市是我國唯一與東盟國家海陸相連的口岸城市。東興口岸外的北侖河大橋作為“友誼”橋梁連接著中國和越南,是我國通往越南和東南亞最便捷的通道之一。
中越邊境地區共同肩負著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鞏固中越傳統友誼和安邊穩邊興邊富邊三大政治任務,引領邊民脫貧致富也是兩國的共同目標。一直以來,東興口岸查驗各單位團結協作,密切配合,充分發揮各自積極性,使東興口岸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呈現出團結協作、文明把關、熱情服務、高效快速的口岸工作新局面。
對外貿易健康發展
據介紹,2015-2017年東興口岸貿易進出口總額1516.7億元,其中,進口額從2015年的136.2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242.1億元,出口額由2015年的338.1億元下降到2017年的266.3億元。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加快建設,東興口岸在我國對外開放中將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帶一路”南向通道的重要支點,東興市通過多種渠道與東盟國家開展密切的往來,在邊境貿易和跨境人員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果。2017年東興口岸進出境人數996.5萬人次,東興市充分利用國家給予邊民“每人每天交易8000元貨物全免關稅和環節稅”的優惠政策,開通運營東興進境水果指定口岸和中越互市便民浮橋,創新邊民互市貿易方式,讓邊民積極參與到邊境貿易中去。
脫貧攻堅邊民致富
互市+全産業鏈模式,吸引了眾多企業前來投資建廠,為更多邊民提供就業機會。2015年以來,東興市互市貿易落地加工企業由5家發展到28家,累計為邊民提供就業崗位6萬多個,實現邊民年增收1.2萬元,為邊民提供就地就近就業機會,從根本上解決邊民生産生活的後顧之憂,增加邊民對國家對社會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進邊民安心生活、定心守邊,對邊境興産、以産興邊,以及邊境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積極意義。互市+全産業鏈模式,也使不少邊民成為了參與互市貿易的商人,或者落地加工企業的工人,使邊民觀念由走私獲利向互市獲利轉變,努力成為邊貿的主人。通過延長互市産業鏈,讓邊民在互市産業各個環節受益。目前,邊民收入由原來每年約7200元左右增加到最多每年17萬元。
産業不斷優化升級
目前,依託邊民互市貿易區平臺,在推動産業優化升級上下功夫,推動互市貿易的部分海産品、水果、木薯粉、芝麻和堅果等農産品落地加工,增值再銷售。互市商品落地加工企業從2015年的6家發展到2018年的28家。運用網際網路技術,拓寬銷售渠道,推動電商平臺、電商團隊和邊民互助組強強聯合、抱團經營。通過搭建網上互市資訊化系統,有效解決邊民跟越南商戶資訊不對稱問題,提高互市貿易交易和通關效率,最終實現邊民增收入、企業得發展、政府創稅收三贏局面。電商積極參與扶持農村貧困戶工作,在發動農民發展種植的同時,吸收、聘請貧困戶到生産線就業,解決貧困農民就業難問題,拓寬就業渠道。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推動下,東興市電商發展迅猛,全市電商企業達2573家,就業人數超過10000人。2018年1-9月,東興市電商交易額超26億元。
在邊境貿易特別是互市貿易的帶動下,邊境經濟得到不斷發展,發展速度和發展品質都得到顯著提升,邊境地區更具有活力和發展潛力,邊民也過上了好日子,幸福指數大為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