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要從增産轉向提質

發佈時間:2018-10-09 10:34:28  |  來源:人民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吳一凡
分享到:
20K

今年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也是改革開放40週年。40年前,改革是從農村開始的,如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村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山西陽泉的農業盤子並不大,要想在全省立足、在市場立穩,就要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産向提質的導向轉變,突出“優”“特”“精”,進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

致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山西的旱地多,有機旱作是當地農業的一個傳統。陽泉的農業就是山西的一個縮影,丘陵旱地佔全市的80%以上,發展好有機旱作農業對提升陽泉農産品品質、打響綠色有機品牌具有重要意義。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在特色開發上下功夫,大力發展城郊農業、設施農業、高效農業;在培育精品上下功夫,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積極扶持農産品精深加工,鼓勵企業開發功能性農産品,使其在市場上不僅有出路而且更有競爭力。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要把政府和市場“兩隻手”的作用區分開來,不過多地干涉農民種什麼、養什麼。一些地方的農産品賣不出去,農民就去找政府説,你們讓我種的,現在賣不出去,怎麼辦?政府要做農民做不了、幹不好的事情,把精力放在功能區劃佈局、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建設、利益聯結機制、典型引領帶動等方面。最關鍵的一條就是搞好服務,只要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建立起來了,農業發展也就會順勢生長。

積極培育新産業新業態。農業發展不能只盯著田間地頭,要適應城鄉居民的需求變化,培育宜居宜業的特色村鎮和田園綜合體,讓休閒度假、旅遊觀光、創意農業、農耕體驗、鄉村工藝等新業態競相生長。這就需要用好交通區位和自然資源兩大優勢,從推進鄉村旅遊、城郊農業發力,從建設農業産業園、科技園、農民雙創園入手,促進農村一二三産融合互動發展。立足實際、創優環境、打造平臺,讓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勞作變體驗,既要起點高、不雷同、不搞千篇一律,又要有特色、有內涵、不搞貪大求洋。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陽泉農村新産業新業態之所以發展不起來、農業結構調整進度緩慢,一個關鍵原因在於沒有培育起新型經營主體。説到底,沒有解決好“誰來幹”的問題。比如,出門打工的農民從事體力勞動,留在村裏的婦女和老年人沒有能力參與新業態發展,更難搞規模化經營。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積極鼓勵企業家到農村、鼓勵工商資本“下沉”,建立企業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村資源開發、帶動農民發展。如,地處偏僻的大前村曾是深度貧困村,去年5月,山西一家公司與村子簽訂協議,流轉了90%以上的土地,種枸杞、種盆栽果樹,農民收入明顯增加,該村在2017年當年就全面脫貧了。

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農業提質的任務就在當下,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只要下好功夫、找準特色,田地裏一定能夠刨出“金疙瘩”。

相關內容

中國網官方微信
中國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