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座座大橋越江而過,上海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是創新發展的先行者,改革開放40年來,它的變化讓人驚嘆。這座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一處創新,都讓魅力之都綻放著希望與活力。
近日,“風從海上來·改革進行時”長三角區域網路媒體采風活動首站來到了上海。新華網發 宋家慧 攝
老城廂治理 華麗轉身展新顏
“樓上是違建群租、樓下是馬路菜場,抬頭看不見天空,只有電線、雨棚、遮陽篷……”,上海市黃浦區小東門的老城廂居民,曾經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這裡曾經還有被稱為“盒飯一條街”的康家弄、“燒烤一條街”的四牌樓路、“水産活禽一條街”的縣左街、“舊貨市場一條街”的東街等。
在小東門街道轄區內,老舊房屋存量較大,許多房屋缺少廚衛設施,小區很多設施也年久失修,道路坑洼、綠化不足,電線網線淩亂如麻。這裡的居民生活品質不高,非常渴望改善居住環境。
治理這裡的環境問題難度著實不小,但面對群眾的困難,小東門街道黨工委堅決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五違四必”的工作要求和黃浦區委、區政府“1+10+X”(“1”為市級重點,“10+X”為區和街道重點)重點區域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部署,落實“重塑老城廂、共建新家園”的理念,探索出了一條綜合整治小東門的道路。
經過有效治理,現在的小東門不見了過去的臟亂差,取而代之的是,寬敞乾淨的街道、整潔明亮的房屋、優美宜人的環境,居民的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小東門街道“鄰家屋裏廂”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新華網發 宋家慧 攝
“鄰家屋裏廂”東街家庭生活服務站,是為解決泛東街地區環境綜合整治中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而實施的民生實事項目。服務站全年無休,沐浴、廚房、衛生間、活動室等服務設施全天候開放,為居民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據工作人員介紹,自運營以來,“鄰家屋裏廂”已經服務居民9萬多人次,現已成為小東門街道集便民生活服務與為老專業服務於一體的綜合為老服務中心。
“鄰家屋裏廂”為小東門街道居民提供休閒場所。新華網發 宋家慧 攝
濱江改造 打造國際一流濱水區
2016年8月17日,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確了“到2017年底基本實現黃浦江兩岸從楊浦大橋到徐浦大橋共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開放”的總體要求。黃浦、楊浦兩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打造黃浦江畔的亮麗風景線。
黃浦濱江北起蘇州河,南至日暉港,東臨黃浦江,西至中山路,岸線總長約8.3公里,集中承載了上海開埠後歷史文化的發展和傳承。沿線主要包括老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老碼頭、南外灘金融集聚帶、世博最佳實踐區、江南造船廠原址等重要區域。可以説,黃浦濱江岸線是上海市濱江最重要的岸線之一。
上海市黃浦區濱江辦副主任姜澳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為切實把這段岸線打造成國際一流的濱水區,我們提出建設更有文化韻味,更具活力氛圍,更加舒適宜人,更能引領時代的“公共生活岸線”這一規劃目標。
姜澳米表示,從老外灘到南園,黃浦區通過設計逐漸把濱江的路面軟化,從觀景的大理石路面,變成了適合人們散步、健身的步道,把濱江變成市民的後花園,真正做到“還江於民”。
為了把濱江景色還給市民,楊浦區也做了很多努力。濱江于2017年6月底實現從楊浦大橋到秦皇島路2.8公里的沿江貫通。貫通段實現了步行道、跑步道、騎行道的“三道”貫通,以及工業遺存博覽帶、原生景觀體驗帶、三道交織活力帶的“三帶”融合。市民可以通過漫步、慢跑、騎行等各種方式,感受楊浦濱江的魅力與活力。
楊浦濱江步道。新華網發 宋家慧 攝
科技嘉定 讓“中國製造”變“中國創造”
位於上海西北部的嘉定區,是全國有名的老牌汽車城,我國改革開放後註冊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資轎車企業就是在這裡誕生的。依託強大的汽車産業,國家智慧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的建設正在嘉定加速推進。
在這裡,智慧網聯汽車可供市民消費體驗。在園區“科技走廊”的無人駕駛汽車內,你能感受到自適應巡航、綠波車速引導、車輛碰撞預警、自動緊急制動等7個“高能”V2X網聯路況場景。在這裡,紅綠燈會“説話”,限速標誌會“説話”,甚至車與車之間也能“對話”,這些聽上去不可思議的設想,卻已經成為可體驗的真實場景。
在嘉定區,一些科技企業也落地生根、茁壯成長。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科技嘉定”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它自主研發高端醫療設備,先後推出56款系統及軟體産品,打破了國外企業在此領域的壟斷,叩開了英國、日本等海外市場的大門,努力將“中國製造”變成“中國創造”。
聯影醫療器材展示。新華網發 宋家慧 攝
創新驅動發展,改革驅動創新。一項項舉措的落地,帶來的是社區、城市面貌的改變,更讓百姓有滿滿的獲得感。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魅力上海必將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越走越強、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