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風雷激蕩,得風氣之先,大連奮楫領航。
站在28層樓高的地方俯瞰大連大窯灣港區,一艘艘巨輪從這裡啟航駛往世界各地,仿佛一條條承載著夢想與熱望的紐帶,連著過去也接著未來。
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作為我國的首個“經濟開發區”的誕生地,大連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不斷優化開放佈局,逐步擴大開放領域,穩步發展開放型經濟,經歷了脫胎換骨的演變,成為中國沿海對外開放的“名片”,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率先全面振興的“龍頭”,大踏步走向世界舞臺。
黨的十八大以來,這座始終走在東北地區改革開放最前列的城市,正牢牢抓住發展的新機遇,全速推進“四個中心、一個聚集區”和兩先區建設,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吹響了新一輪改革開放的號角。
小漁村連通世界 金普新區創新路越走越寬
改革開放前,大連金州區的大孤山鄉還是一片散落著四個小漁村的貧瘠之地。1984年,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腳步,國務院批准在這片土地上建設我國第一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小漁村從此與世界連通。
靠著1000萬元財政資金和2.3億元銀行貸款起步,大連經濟技術開發區用不到40年的時間走過了發達國家近百年才能完成的工業化進程:十年固定資産投資、外商投資企業協議投資總額、實際利用外資額、社會總産值等多項經濟指標,均居全國開發區之首。當年的小漁村已經實現華麗轉身,為整個東北地區經貿發展提供著不竭的動力。
2014年6月,大連金普新區正式獲批成為中國第十個國家級新區;2017年4月,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大連片區在大連金普新區正式掛牌。從“神州第一開發區”到開放先導區聚集,再到自貿試驗區,金普新區始終秉持“創新是開發區的基因,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的發展理念。
成立於1993年的大連光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金普新區裝備製造創新領域內比較成功的民營企業。伴隨開發區成長,這家民企規模從小到大,實力從弱到強,從基礎鈑金製造發展到自動化控制,又進入數控系統繼而發展成數控機床行業的創新引領企業,企業堅持在傳承中創新,形成了不可複製的創新模式。
高檔數控機床並不是普通的商品,在西方發達國家被列為戰略物資。“我國進口國外這種産品遇有很多限制,細化到加工什麼樣的零件,或者是機床的安裝定位對方都有干涉,如果要挪動機床,也需要向對方報批,否則機床內部就會自動鎖機,無法正常運作。”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向記者透露。
也正因如此,在經營企業的過程中,光洋科技創新團隊始終有個信念,那就是憑藉自己的力量,造出高精尖的機床,替代進口。經過20多年的自主創新,光洋集團構建起從工藝、機械、關鍵執行部件、數控系統、伺服驅動、傳感、數字化虛擬設計平臺,到各類伺服電機、自動化液壓系統和人造理石床體床身等高檔數控機床完整的技術鏈和産業鏈,完全擁有可以滿足數控産業發展的基礎技術、共性技術,開創了整機與系統相結合,加工工藝技術與控制技術相結合,數控機床技術與數控系統技術研發、産業化無縫對接的機床工業工程技術研究與産業化發展的新模式其發展經驗被業界稱為“光洋模式”。
集聚創新要素,開拓創新路徑。如今的金普新區現有企業近6萬家,其中外資企業5000多家,引進了輝瑞制藥、大眾、蒂森克虜伯、佳能等近70個國家和地區的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建設的近100個項目,培育了石油化工、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生物醫藥、港航物流等産業集群,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的現代産業體系。“從當年的規劃面積僅3平方公里到如今的2299平方公里,人口達60多萬;從當年的GDP可以忽略不計到2017年地區生産總值達2102.7億,佔大連市總量的將近三分之一,金普新區的改革創新之路越走越寬,勢頭越來越強勁。”金浦新區黨工委委員柳金紅感慨地説。
向現代農業轉型 老農墾國企實現華麗轉身
老大連人恐怕不會想到,伴隨他們成長的原大連奶牛場在2018年夏天會搖身一變成“三寰牧場”,而且迅速成為“網紅”景點刷爆了朋友圈。
牧場佔地1.6平方公里,是三寰集團由傳統農業向觀光遊樂型農業轉型的開山之作。以原生態文旅複合作品為定位,以牧區原生態生活為藍本,三寰牧場無處不體現著如詩般迷人的歐陸風情。“想不到大連除了海美,山也很美。”走進三寰牧場,牛羊成群、天地安寧的如畫美景讓每一位遊客不禁發出感嘆。
“土地,是三寰集團的核心資産。”董事長關健告訴記者,圍繞市委市政府確定的城市戰略盤活60余平方公里土地資源,為提升城市功能,創新大連發展模式做出貢獻,三寰集團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將國有土地開發利用主動融入到國家綠色發展戰略之中,走出了一條大道至簡的轉型發展之路。
三寰牧場是集團經營團隊在考察了全球十余家頂尖牧場之後,深思熟慮後沉澱出來的項目。“以牧場為主題的商業模式在全國範圍內不算新鮮,為了避免同質化經營,我們從彌補城市功能缺陷和為青少年提供體驗學習平臺出發入手,依託如畫美景的資源優勢的同時,引入一批諸如雅馬哈、海爾、樂高等世界級著名企業入駐,與青少年展開互動,呈現出一種電子産品、圖書館、科技館中沒有的體驗樂趣,帶給孩子們無限的想像空間。”
深耕本土,守望城市,關注民生,滿足市民農副食品供應,“做好市民的奶瓶子、菜籃子”是成立70年來三寰集團的初心。三寰乳業面世三十餘年,地産奶第一品牌的地位不斷穩固,在大連的市場份額達40%以上。2012年8月,集團把握歷史轉型期和市場風向,全力推進集團農業産業現代化佈局,在現有的産業基礎和規模上,推出“蔬菜時間”安全蔬菜,形成以“基地建設+渠道建設+配送供應”模式為主的安全食品供應鏈,通過科學嚴格的種植管理和高效的運營機制,致力於提供安全、新鮮、優質的家庭蔬菜解決方案。
伴隨著改革開放,三寰集團踐行著國有企業的使命擔當和長子情懷,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下老農墾國企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華麗轉身。如今的三寰,已經發展成為總資産逾三百億,經營範圍涵蓋農業、商服業、地産業等多領域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三寰模式”在業界廣受讚譽。
深耕實體經濟 打響重振東北發展“信號槍”
縱觀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滿懷信心“走出去”,這其中實體經濟所發揮的作用舉足輕重。
這幾天,位於大連長興島經濟區的恒力石化産業園異常地嚴肅而繁忙。“恒力石化的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及150萬噸/年乙烯項目預計將於今年10月份試生産,目前已經進入倒計時100天階段,各項工作都在順利推進。”恒力石化總經理許錦告訴記者。
恒力石化産業園佔地面積約15平方公里,總投資1500億元。一期PTA項目2010年建設,2015年達産,總投資340億元,年産銷PTA 660萬噸(三套裝置),是全球産品品質最好、規模最大的PTA生産基地;二期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2015年開始建設,總投資630億元,採用全加氫煉油工藝,建設450萬噸芳烴裝置、煉油裝置、化工裝置及配套設施,計劃2018年10月份試生産。據了解,恒力石化産業園2019年全部投産後將實現年産值3000億元,利稅650億元,助力長興島建成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
走進産業園,37萬平方米的綠化面積,20%的綠化率把廠區變成了景區,綠色成為其中最亮麗的顏色。廠區內最顯眼的一處建築是PTA項目熱電廠配套的綠色煤倉,這個投資8000萬元、佔地5萬平方米的條型煤倉採用全封閉設計,入境煤炭經過1公里的棧橋輸送,極大減少生産過程中的環境污染和材料損耗。熱電廠對煙氣採用脫硫脫硝設施,配有電、袋複合式雙重除塵器除塵,達標煙氣經180米高空排放,脫硫、脫硝、除塵效率都遠高於環評要求且運作穩定。
此外,恒力石化PTA項目配套污水處理裝置投資10億元,採用“UASB和兩段好氧”工藝,處理能力是實際污水量的兩倍,處理後的水質COD平均在30ppm左右,大大優於《遼寧省污水綜合排放標準》(DB21/1627-2008)一級A標準,且水質情況與大連市環保局聯網,線上實時監測;同時建設的中水回用系統,採用反滲透膜工藝,將廢水重新使用,節能環保,實現水資源的再生利用。除廢氣廢水的清潔凈化排放,恒力石化投資建設世界PTA行業中首套殘渣回收系統——R2R裝置,成功攻克PTA殘渣回收處理的世界難題,實現石化行業的生態化發展。
事實上,恒力石化産業園只是大連長興島經濟區快速發展一個縮影。這個由長興島、西中島、鳳鳴島、交流島、駱駝島等五個島組成的長興島經濟區,于2005年掛牌成立,規劃總面積達598平方公里。2014年4月,升級為國家級開發區,同年9月,長興島(西中島)石化産業基地被納入國家石化産業佈局,賦予了“建設世界一流石化産業基地”任務,成為了我國東北地區唯一的國家級石化基地。
據長興島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李奇介紹,除了恒力石化産業園在如期推進外,依託石化、造船和海洋工程、裝備製造,以及港口物流“四個優勢産業”,建區以來,長興島經濟區共開工工業企業170多家,投産90多家。“圍繞建設世界級石化産業基地發展目標,長興島經濟區堅持解放思想,銳意進取,不斷為大連兩先區建設以及新一輪東北振興積蓄動能。”